林远丽
(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数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合并负面情绪,不利于配合治疗和预后,需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1]。本研究将个性化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旨在明确该护理模式在提升患者自我效能、降低负面情绪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现就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老年病分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2019年10月~2021年4月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组(2021年4~10月实施个性化护理),每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组采用个性化综合护理,具体如下:入院评估,入院后对患者知识储备、心理、病情等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认知干预: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会对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起重要作用,向患者介绍疾病危害、防治的重要性,纠正其错误认知,为患者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进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增加其治疗配合度。行为干预,配合医师、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做好康复训练,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强度、内容等进行调节。心理干预:多关注患者心理变化,首先了解患者担忧,对于担心疾病预后的患者应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治疗对预后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可以达到预期预后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于担心经济支出的患者应向患者具体说明国家、医保报销等政策,让其安心接受治疗;对于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的患者应鼓励家属多陪伴、开导、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并非家庭累赘,是整个家庭的一分子,大家都需要他;进而增强患者治疗配合度。患者合并糖尿病,因此在用药上应向患者说明各类药物的服用剂量、时间、禁忌症等,避免不同药物服用不当导致的药效降低等情况,对于特殊病人应由责任护士在旁边监督其服药。做好饮食指导和适当的运动训练,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睡眠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
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评估,量表得分0~4分,得分与心理承受能力呈反比[1]。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分为非常配合、配合、一般和不配合,治疗依从率=(非常配合+配合+一般)/总例数×100%。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评估,量表得分0~40分,得分与自我效能能力呈正比[2]。睡眠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量表得分0~21分,得分与睡眠质量呈反比[3]。生活质量采用改良版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范围0~24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4]。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 分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结果 例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痛苦,糖尿病还会增加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此,在遵医嘱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预后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5]。本研究将个性化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糖尿病患者中,更注重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加强药物管理,避免药物服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药效降低等情况;加强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康复;更注重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出于对疾病预后、经济等的担忧、对家人的亏欠很多患者合并负面情绪,甚至有情绪容易大起大落、不配合治疗、自暴自弃的想法,因此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中从“病根”出发,依据患者出现心理负担的源头进行护理,可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两组CD-RISC、GSES、PSQI、SS-QoL评分均得到改善,且干预后个性化组评分优于对照组;个性化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个性化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更乐观的面对疾病和生活,同时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预后;进而也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