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霞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农村局
大肠杆菌是埃希氏菌属的代表菌,是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一般没有致病性。但某些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导致动物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这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统称致病大肠杆菌。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猪的传染病统称为猪大肠杆菌病,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该病有较高的致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多个地区时有发生,对我国的养猪业有严重的危害,可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等大小、两端钝圆、有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该菌是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营养要求低,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为光滑隆起、湿润的乳白色圆形菌落;伊红美蓝琼脂上生长为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远藤氏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为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粉红色圆形小菌落(陈甜甜等,2008)。
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主要包括菌体(O)抗原、表面(K)抗原、鞭毛(H)抗原和菌毛(F)抗原等。O抗原目前已经确定的有173种,是大肠杆菌分群的基础。K抗原目前已知有103种,存在于荚膜或被膜中,与细菌毒力有关。H抗原目前已知有64种。F抗原目前已经确定的至少5种,决定着大肠杆菌的粘附力。根据不同的主要抗原,大肠杆菌可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通常是按照大肠杆菌抗原O:K(F):H顺序来确定(李继本,2007)。由于大肠杆菌的每种抗原都有多种,甚至高达上百种,因此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可高达数千种。但是,绝大多数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没有致病性,致病性的血清型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大肠杆菌的抵抗力因菌株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常用消毒药在短时间内即可杀死本菌,常用的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该菌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中存活较长。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的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所以又称作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患病仔猪主要表现为发生剧烈腹泻并迅速脱水,粪便为水样,颜色为黄色或黄白色,病程短,发病率、死亡率高。引起仔猪黄痢的主要血清型有:08∶K88、K87、060∶K88、0138∶K81、0139∶K82、0115∶K99,0149∶K9l、0147∶K89等(陈甜甜等,2008)。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仔猪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本病。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发生于10至30日龄的仔猪,又称作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余建荣等,2016)。患病仔猪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腹泻,粪便为粥样并有腥臭味,颜色为白色或灰白色,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引起仔猪白痢的血清型没有规律性,常常与引起腹泻的病毒混合感染。发生该病的仔猪病程长,预后不良,发育缓慢,常常发展成僵猪(李升日,2005)。
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低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又称作猪胃肠水肿。患病仔猪主要表现为眼睑、前额、唇部等多处部位水肿;出现共济失调、偏瘫和麻痹等神经症状。本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病死率很高。引起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有多种血清型,常见的有0157、098、0147、0139∶K82、0141∶K85等(邓华成,2008)。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猪水肿病病例并不出现典型的水肿和神经症状,常表现为在断奶几天后,仔猪群中的个别仔猪不出现任何症状突然发生死亡;或者出现呼吸困难和黏膜发绀等肠毒血症导致的休克症状;在断奶的特殊阶段,仔猪出现上述症状,应当优先考虑仔猪发生猪水肿病的可能性。
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猪只的品种、免疫状态、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等,而具体到猪大肠杆菌病的不同表现型,发病原因也各不相同。仔猪黄痢常常由不良的环境卫生引起;仔猪白痢则常由母乳不足或仔猪肠道菌群失调引起;仔猪水肿病常常发生在发育良好的仔猪上,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常由饲养方式、饲料的改变或生活环境改变等原因引起。
猪场没有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比如妊娠母猪在转舍前,分娩舍没有执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工作;母猪产前产后的消毒护理工作不到位;妊娠母猪产前产后的饲料营养调整不及时,仔猪教槽料补充太晚,猪舍通风不良或温度突变等原因,都会导致仔猪抵抗力变差,诱发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妊娠母猪没有及时地注射大肠杆菌疫苗,机体没有相应的抗体,从而影响分娩出的仔猪获得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在自然状态没有注射疫苗的情况下,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随着妊娠母猪胎次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发病仔猪可以反向传染给头胎母猪,使得头胎母猪在感染大肠杆菌病后自身产生抗体,母猪就可以通过哺乳将抗体传递给下个胎次仔猪,使得仔猪获得一定的抵抗力。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相应疫苗的免疫,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猪场免疫计划中忽视大肠杆菌疫苗的注射,极有可能造成仔猪黄白痢、猪水肿病的爆发。
中国本土品种对大肠杆菌病的抵抗力要优于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比如中国土黑猪的抵抗力比引进的约克夏、杜洛克等品种强。
猪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潮湿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天更易发生仔猪黄白痢。尤其是在入冬以后,气候变冷,加上防寒保暖工作不到位,就容易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仔猪黄白痢。而在春秋两季容易发生猪水肿病,常常由气候突变等刺激因素引起。
猪场的环境尤其是分娩舍的环境卫生与本病有很大的关系。卫生条件差,消毒不彻底,病菌在外界的存活时间将大大延长,增加了仔猪被感染的可能性。猪舍卫生差同时会降低仔猪抵抗力,进一步增加了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饲料对本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母猪的影响,饲料突然变更导致母猪摄入量减少,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等造成母猪摄入营养不足,泌乳减少,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营养和抗体减少,会直接诱发仔猪大肠杆菌病。另一方面是对断奶仔猪的影响,断奶仔猪刚一断奶,如果投喂的饲料不适宜,会造成仔猪消化功能紊乱,进而诱发仔猪水肿病。
加强饲养和环境卫生管理,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尤其是在母猪分娩前后,妊娠母猪要充分消毒,产房及转运通道要彻底清洗消毒;在母猪即将要分娩时,要对母猪的乳房及产道外阴进行清洗消毒。其次要加强猪舍环境控制管理,分娩舍要控制在合理的温湿度范围内,并保证充足的清洁空气,仔猪出生后,还要保证保温箱小环境的温度。另外,针对初生仔猪,在出生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并保证每头都及时吃上初乳,及时补充铁和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教槽料要尽早投放。坚持自繁自养,若必须从外界引进猪只,一定要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从外界引进大肠杆菌病。
为了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刺激妊娠母猪机体生成对致病大肠杆菌的抗体,并通过哺乳的方式将抗体转移至新生仔猪身上,进而达到防治大肠杆菌的目的。
最有效的刺激方式是为妊娠后期的母猪注射相应的大肠杆菌疫苗,提高母乳中的抗体水平。目前,大肠杆菌疫苗有多种类型,包括基因疫苗和多价灭活疫苗等,但是最经济有效的疫苗是当地流行血清型的自家苗(刘俊冀,2008)。
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制定治疗方案前,有条件的猪场一定要进行药敏实验,找出对致病大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抗菌、抑菌治疗。为了减缓抗药性并达到治疗效果,应用抗生素时一定要遵循轮换用药、全窝用药、连续用药、母仔用药的原则(斯尔格林等,2008)。常用的抗生素有:土霉素、磺胺甲基嘧啶、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痢菌净等。
临床上可以利用抗血清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有试验表明该方法保护率可达到91.3%,防治效果显著。另外,可以利用微生态制剂防治大肠杆菌病,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是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破坏了猪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而微生态制剂可以竞争性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并增加有益菌数量,改善猪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进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微生态制剂目前主要有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球菌等,这些微生态制剂有效保护率可达80%以上(王启明,2008)。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