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晓
(定西市安定区水务局,甘肃 定西 744300)
在引洮一期安定区灌溉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实现农业节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定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灌溉方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从长远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相关企业必须要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节水措施,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引洮一期安定区灌溉工程从2009年开工至2014年年底,先后实施了乡村自来水和田间灌溉工程,并采取多渠道争取政府财政、区级灌溉资金等,累计投入资金6.54亿元,建成了农村供水干支管、泵站、隧洞等主体工程和10条支渠、田间灌溉工程,实现了供水管网覆盖到村和田间灌溉水到地头两个目标。从2015年度起,安定区采取集中地方政府的“特惠”和集中市级财政的办法,多方筹集,以确保“全覆盖”、确保灌溉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大力推动农村供水和田间灌溉设施的实施,确保了全市19个乡镇295个村7.8万户实际需求,农户自来水“应通尽通”和14.35万hm2“应灌尽灌”[1]。
自2015年起,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区级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3.11亿元,主要完成了不同类型的支管应用、村级管网和入户工程改造。其中,2015年,安定区筹集资金4 394万元,在内官、香泉、高峰、凤翔、符川5个镇36个村庄进行支管、分支管的补修,并针对65个贫困的村庄,解决了由于规划管网延伸不到位、管网密度不够导致入户难度大的问题;2016年,甘肃省财政投入6 084.8万元,用于安定区全区19个乡镇13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全县10 481户贫困家庭提供自来水进户;2018年,安定区财政投入205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地区的工程性缺水问题;为克服冬季冻管、调蓄减压、增压泵房等原因造成的不稳定问题,区政府在2019年计划拨款5 013万元;2020年,继续推进“确保乡村供水”攻坚专项整治,实施了3个“巩固和提高”项目,共投入4 500万元,着力破解农村供水工程调蓄功能不足、灌溉设施不完善、冬季冻管等问题易发多发、运行管理能力不强、供水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强化运行管护,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围绕巩固扩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安定区筹集4 832万元实施两批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和农村供水水源保障工程,第一批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扫尾试运行,第二批已完成项目批复,进行公示[2]。
在完成了水渠、水田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安定区又加大了资金整合,采取向上争取、区级支持的办法,共筹集6 117万元,对内官、凤翔、香泉、巉口、鲁家沟等七个受惠地区的农村水利设施进行了挖潜、加固,实现了有效灌溉面积9 566.7万 m2[3]。其中,2015—2016年共筹集资金3 917万元,与大规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相结合,在引洮总干渠附近抽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 400万 m2;2017年,区财政投入1 000万元,对鲁家沟镇老窝川刘家河、凤翔镇中川和李家咀村的低压管线进行了改造,实现了节水灌溉466.7万 m2;2018年,在石门水库改扩建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中投入资金1 200万元。为进一步改善灌区的灌溉状况,安定区政府安排了500万元用于河口、鲁家沟引洮一期工程建设7座,总容量3.4万m3,进一步提高了灌区用水的保证率;2019年机构改革后,在香泉、内官2个县,以农业高标准农田为基础,结合石门水库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实施了“田间活水”工程[4]。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供水管线所需的距离比较长,居民生活、居住的位置比较分散,从而影响到施工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受区域经济条件的制约,自动化测试技术和管理模式比较落后,遇到突发事件时,工作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装备,导致工程系统不能进行正常的维修,一旦遇到大雨,就会导致系统过载,导致工程的效率大打折扣。
就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发生设备故障、灌溉效果不佳,甚至整个地区的用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无论是农作物灌溉还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工程,都会在这一背景下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农村地区面临用水难的问题,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与落实,确保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已成为当前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一大内容。
资金流通是维持灌溉工程的重要保障,对于农业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工程相比,灌溉工程本身是惠民项目的代表形式,其本身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但同样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干扰,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资金管理问题。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使政府能够利用资金完成维护与人员培训工作,但农村地区大多是以融资或者是政府支撑作为主要渠道,导致在进行资金制度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不当,或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后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人们的个人利益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目前,引洮一期安定区的灌溉项目资金缺乏,成为影响项目开发的关键问题,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政府资金有限,很难有充足资金投入到水利项目中去,导致项目建设的难度很大。同时,由于长期资金短缺,导致区域内的资金管理体系出现了一定的不合格问题,如体制滞后、管理效果差等,对水利建设质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了经济风险,给人民生活供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可动用的资金较少,加之体制不健全,致使居民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水利设施使用成本较高,其耗水量与传统的供水方式相差无几,安定区居民不愿意选择引洮一期的灌溉项目,依然采用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开展水利灌溉工程相关工作时,必须认清基金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以便为区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5]。
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我国实现长久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所要遵循的理念。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人员操作及管理上的失误,不但对整个地区的灌溉需求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对水资源的整体质量带来了损害,使环境质量受到不利影响,与我国推行的环保政策背道而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引洮一期安定区的灌溉工程中,由于河道和渠道限制,只能通过西河和关川河来补充,给安定区的灌溉工程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农村地区不仅不能用现有的设备进行灌溉,而且很难保证灌溉的质量,还降低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灌溉工程的关注不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不足,对生态环境的管理不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不仅会导致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工作。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明确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水资源管控,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针对引洮一期安定区灌溉工程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依照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手段,既要满足施工需求,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还要在人口效益方面得到有效保障。
因地制宜是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一般来讲,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最常用的,但由于区域不同,导致了供水系统产生变化。引洮一期安定区的灌溉工程,由于其区域特点,必须重视水资源补充,不仅要从河水中取水,而且要保证水源的开发和开采,增强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保证居民用水安全,按照相应的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治理方案,既可以保证水资源利用,又可以保证后续工作开展。
就当前而言,引洮一期安定区灌溉工程的实施效果不尽如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寻求更多的水源,提高节水灌溉的质量。所以,有关部门要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必须要从现实的角度,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统筹管理,明确农业节水需求,强化技术控制,加大技术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节水灌溉计划,保证水资源供应效率和灵活性,为区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6]。
目前,引洮一期安定区灌溉工程节水灌溉项目的配套投入大部分是政府补贴,而农民起辅助作用,因为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项目资金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可能对整个项目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要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必须加强政府重视,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投资,建立健全的、透明的农业节水基金体系,以此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信息化措施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打下群众基础,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的总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水利项目,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导致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导致人们生产生活质量很难得到改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水利部门必须与农业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对有恶意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个人和公司进行处罚,并对造成的损害进行修复,降低环境损害的发生[7]。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资源回收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在安定区的引洮一期灌区,可以安排工作人员根据引洮干渠、斗渠的分布,在香泉、内官营两个水利工作站已干枯、关闭的机电井中选择满足回灌条件的若干眼机电井,实施注水回灌,既可以达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又可以促进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8]。
综上所述,水利灌溉工程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其所采用的灌溉方式和节水措施不仅能降低资金费用,而且可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对整个地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引洮一期安定区的灌溉工程中,由于前期施工方采用的技术措施不够成熟,管理体系比较陈旧,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理想,导致工程设备运转困难,经常发生故障,很难保证项目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能保证农业生产用水。因此,要想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就必须加大对整个区域的生态保护力度,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力度,为区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