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消解和重构

2022-02-11 07:36北京印刷学院郑文姝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偶像群体

北京印刷学院:郑文姝

1.粉丝文化理论

1.1 粉丝的定义

“粉丝”这个词是英语单词"fans"的音译,含义是疯狂的追捧者。粉丝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她们也在粉丝群体里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有些粉丝会为喜欢的偶像拍照、剪视频,也有的粉丝会有组织地集合在一起为偶像做数据,如“反黑”“打榜”“控评”等等。在粉丝心中,这些数据会对偶像的事业产生影响,所以粉丝会积极地去完成这些任务。同时,还要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以及偶像拍的封面杂志,粉丝认为这些会为偶像争得更多的商业代言以及更好的时尚资源。

1.2 粉丝的主要特征

1.2.1 辨别力与区隔

辨别力的概念是:粉丝群体内部会做出严格的辨别,以此来确认哪些人属于粉丝群体,哪些人不属于粉丝群体。同一粉丝群体之间会有共同的特征,或者是某些专属于群体之间的暗号和语言,通过这些共同的符号,粉丝之间可以互相辨认和区分彼此。每个不同偶像的粉丝群体特点都不同,这也是粉丝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比较大的区别,同样也是粉丝群体比较明显的特征。

而区隔指的是,粉丝群体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区别。当你属于某一粉丝群体的时候,你就会对这个群体有一种归属感,从而在心理上把自己与其他群体区分开,社会上的其他群体也对粉丝群体有一些误解和抵触。然而尽管双方都觉得彼此之间有区隔,他们却无法准确地描述这种区隔,因此没有一种明确的分界线来划分这种实际存在的区隔。

1.2.2 生产力和参与性

著名的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在他以前写过的文章中,曾经把粉丝的生产力划分为三种具体的形态:符号生产力、声明生产力和文本生产力。这三种生产力都是在工业和商业的范围内出现的,代表了粉丝自身的购买力和经济能力。

在这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文本生产力。文本生产力指的是粉丝根据自己的意愿,脑补一些偶像可能做的事情或者说的话,将其产出为文本的形式,在粉丝群体内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是小范围内的传播,创作者本身也是为了与同行交流,并无意大范围传播。这种文本产出形式通常与官方文本有一定关系,但是又存在虚构性,所以官方对粉丝文本生产一直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只要不触及到法律底线,一般是被官方所默认允许的。

1.2.3 文化资本积累

粉丝文化与官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难以下具体的定义,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粉丝文化一方面排斥官方文化,一方面又想与官方文化建立联系。

粉丝文化资本积累和官方文化资本积累之间有共通性。粉丝喜欢购买、收藏偶像的周边物品,这也是粉丝群体之间身份的认同。一般粉丝不会追求“稀有”——即那些少而贵的真品,她们会购买一些批量化生产的纪念品,这些物品被她们看作一种与偶像间的联系。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粉丝,她们会购买一些珍贵的应援周边——可能是喜欢的球星穿过的球衣、或是欣赏的演员穿过的戏服等等。通过购买这些价值不菲的周边,她们会在心理上觉得与偶像更加接近。例如,之前大火的武侠剧《山河令》中,男主的扮演者龚俊在剧中穿过的一件戏服被剧方拿来拍卖,引得众多粉丝争相竞价,最后以22万元的价格拍卖成功,这就是粉丝文化资本积累的体现。

2.粉丝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

粉丝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粉丝是“过度的读者”,粉丝与通俗文化中的读者没有兴趣上的区别,只有程度上的区别。通俗文化中的受众,通常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内容,这类读者只对内容感兴趣,而对创作了内容本身的作者或导演、作曲家不感兴趣。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去研究创作者本身,他们对创作者的过往经历、创作理念、创作背景没有太大的兴趣,这部分人被称为“理性的读者”。而粉丝通常是通过作品了解到创作者,并对其产生了深深的兴趣,粉丝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创作者身上,单方面地与创作者建立了一种情感共鸣。创作者可能会因为一部作品的成功,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举个例子,韩剧因为制作精良受到许多粉丝的追捧。然而韩剧的制作周期较长,有很多剧都是边拍边播,所以会存在已经播出的剧集受到了热烈的反响,但是后面的剧集还在制作中的情况。这时已经观看了前面剧集的观众,就会想干涉后续剧情发展,因此出现了观众写联名信请求编剧按照观众的意愿来修改后续剧情的事情。而按照原来剧情继续写的编剧,在后面的剧集播出后,有可能并不符合部分观众心中的期待,从而被观众吐槽甚至辱骂。

3.粉丝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我们所提倡的传统文化,指的是能够让人直接受益的文化。我们去听一场音乐会,可以受到音乐的熏陶;参观一场画展,可以感受艺术的氛围;观看一场话剧,可以体会到文学的魅力,这些传统文化形式都能够让我们产生直接的收益。

而粉丝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粉丝文化不是由官方引导产生的,而是粉丝群体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并不能转化成直接的收益,并且由于缺乏官方的引导,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此外,不理智的粉丝也会因为追星上当受骗,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被骗了之后也只能追悔莫及。

但是尽管大众对粉丝文化有一些负面的评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粉丝文化的出现丰富了传统文化,它使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它也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将粉丝文化纳入到传统文化中去,是因为粉丝文化符合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传统的大众文化之所以称为大众文化,是因为它是由大众生产,并且面向大众传播的,它以大众为载体,承担了大众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信仰,是属于大众的文化。而粉丝文化也是一样,粉丝文化是由粉丝群体创造的,它在粉丝群体间传播,所代表的是粉丝之间共同的文化信仰,同样也属于大众文化范畴。

然而,粉丝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显著,粉丝文化是对生产内容和生产模式已经固化了的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改变,它的内容和形式不完全受限于官方的生产模式,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生产内容;相比之下,传统文化则是基本上遵循标准生产模式,没有跳出固定的僵硬的传统生产模式的框架。但是,粉丝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仍然存在关联,粉丝文化表面上看起来脱离传统文化,但又渴望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渴望得到传统文化的认可,所以可以说粉丝文化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创新的产物,粉丝比传统的大众眼光更犀利,更加大胆更具有创新性。

4.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消解与重构

4.1 对传统观念的反抗

粉丝文化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包容性,让内容生产逐渐“去中心化”,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内容生产中去,对大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粉丝在观看影视剧之后,在影视文本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通过二次创作,形成了与原文本不同的同人文本,这就符合“文本盗猎”的界定。

著名的传播和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在《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这本书中曾经提出,“盗猎”可以用游牧民族的行为方式加以理解,所谓盗猎就是侵入他人的领地范围中,掠夺对自己有利的资源。文本盗猎则是粉丝面对自己喜爱的文本,不仅仅只满足于单方面接收,而是会对这些文本进行再创作。

文本盗猎的例子有很多,比如2019年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对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角色哪吒的故事进行的二次改编。在互联网社会中,粉丝创作的环境越来越宽松,可以运用的软件越来越多,粉丝二创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如大家熟知的“B站”还有“LOFTER”。B站是一个主打二次元的视频网站,B站上很多视频都是用户自己创作的。粉丝会将没有合作过的几个明星的作品剪辑在一起,形成新的视频,来满足她们的欲望,而观众会对这些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赋予视频与原作品不同的含义。“LOFTER”上的很多明星的同人文都是粉丝创作的,粉丝通过对明星本人性格以及人设的把握,创作出关于明星的虚构故事。这些同人视频或同人文,就是一种文本盗猎,粉丝在对原作品的理解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了与原作不同的新的内容。

文本盗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了美国等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比较突出的文化与社会现象,但是那时候传播学界普遍认为粉丝文化的特点与行为,已经威胁到了传媒行业和文娱行业,纷纷把粉丝文化妖魔化,认为粉丝文化是毋庸置疑的反社会现象。但是亨利·詹金斯所描述的粉丝的文本盗猎活动不会对官方文本产生太大的影响,并且粉丝文化资本积累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粉丝基本上只是票房的贡献者或者是书籍的购买者。然而,现如今的粉丝文本盗猎活动会对官方文本产生很大的影响,粉丝的二次创作其实也是对官方文本的一种反抗。

4.2 鲜明的消费主义倾向

粉丝文化具有鲜明的消费主义倾向,粉丝出于对偶像的喜欢,会用真金白银来支持偶像。比如购买偶像代言的商品、购买偶像的付费专辑、花钱去看偶像的演唱会等,这些行为都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2019年,腾讯视频爆火的电视剧《陈情令》开始试行超前点播,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效仿。粉丝可以提前点播喜欢的电视剧尚未播出的集数,从而可以比不点播的粉丝提前收看后面的集数,这种现象遭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他们认为,在视频网站充值会员,可以比普通用户提前多看几集,而超前点播的用户,又可以比会员多看几集,那么充值会员就显得很亏,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收费行为。于是在广大用户的抵制下,2021年,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平台宣布取消超前点播。

再比如,国内前几年刮起了选秀之风,许多粉丝都通过集资的方式来为自己喜欢的爱豆打投。选秀节目《青春有你》的赞助商是真果粒,每瓶真果粒的瓶盖上印有给爱豆投票的二维码,一瓶奶可以投一票,粉丝通过集资购买真果粒,可以为自己喜欢的爱豆打投。然而大量粉丝购买了奶之后却不喝而选择倒掉,浪费了很多奶,网上也流传出一些人把剩余的真果粒倒掉的视频,这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怒,人民日报等官博也发声痛斥了这种明目张胆的浪费现象,这种现象背后体现的就是粉丝不理智的消费主义倾向。

4.3 网络暴力

主流媒体没有把握好话语权,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布真相,导致公众丧失了对主流媒体的信任,轻信谣言与流言,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公众会对处于风暴中心的人物发起大肆攻击,造成了严重的网络暴力现象。自粉丝群体出现以来,他们的人数不断壮大,并且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然而,长期处在固定的粉丝群体中,容易产生“信息茧房”,由于喜欢的偶像不同,不同的粉丝群体间容易产生对立和矛盾。同时,在一些大粉的带领下,部分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粉丝,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为偶像冲锋陷阵,对不属于他们阵营的人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包括言语攻击、人肉搜索等,造成了网络暴力现象的频发。

5.粉丝文化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健康包容的文化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亚文化,如粉丝文化、二次元文化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这些亚文化的发展良莠不齐,需要正确的引导。因此,主流媒体应该把握好话语权,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做好带头和引领作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要不断发展繁荣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其次,加强我国传媒行业的管理,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传媒行业市场化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只追求经济效益,不追求社会效益的从业者,从而导致一些色情、暴力文化产品的泛滥,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因此,要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行业法律法规、打击行业乱象。同时各大高校应该加强传媒人才的培养,不断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保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作为网络世界中的一员,应该提高媒介素养,提高道德水平,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应该加强辨别能力。同时,也应该对粉丝文化多一些包容,携手共建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

6.结语

从各种迹象中,我们不难看出,粉丝文化已经逐渐被大众文化所接受,粉丝文化不再是一种异类,而是逐渐融入到大众文化中去,成为了一种新型的通俗文化。与此同时,粉丝文化以其独有的特点,对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消解和重构,重塑了过去由官方主导的大众文化,使参与式文化逐渐成为主流。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去那种一切以官方为主的大众文化已经过时,新时代需要创新,我们必须不断把握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争取属于大众的通俗文化。而官方对粉丝文化的态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只是一味地打压,而应该携手共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粉丝足够的创作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力。对于创作者的作品来说,这也是一种重生,一部作品有了观众的参与,才会更加的生动,才会在社会中流传的更广。因此,官方对待粉丝文化的态度非常重要,只有厘清观念,才能让传统文化和粉丝文化有更好的发展,才能让官方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更加健康。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偶像群体
大众偶像
偶像报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