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解读及创新路径研究

2022-02-11 07:36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张秋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4期
关键词:心动综艺实习生

湖南工商大学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张秋妮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迈入新台阶,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综艺节目正逐渐成为广大年轻人在观看电视剧、电影之外的又一娱乐选择,无论是市场份额、收视率还是综艺的种类都达到了可观的程度。网络综艺节目是继电视综艺节目的不断成熟之后产生的新形式,更加符合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碎片化娱乐方式。在网络综艺节目数量呈现井喷式的今天,观察类综艺打破了以往创新不足、稍显疲乏的局面,为综艺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血液。2017年,湖南卫视推出《向往的生活》,被称为观察类综艺1.0时代;2018年,《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心动的信号》等节目的相继播出宣告着观察类综艺2.0时代的到来;2019年,腾讯视频首先推出的职场观察类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则正式将观察类综艺带入了3.0时代。此后职场观察类综艺成为各大平台的心头好,《奋斗吧!主播》《初入职场的我们》《闪闪发光的你》等综艺节目相继定档。但和职场观察类综艺扎堆涌现的现状相反的是,后续综艺节目无论是在话题度、讨论量还是收视率等指标上均没有超过《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现象级辉煌难以复制和延续。为何《令人心动的offer》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后续节目又为何难以吸引人们高度关注?背后涉及到的是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独特模式和其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

2.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三大特色”

2.1 节目形式上:沉浸式的媒介景观构建

“媒介景观”理论由法国学者居伊·德波提出,他认为“景观”(spectacles)并不能被单纯地理解为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技术手段制造的视觉欺骗,实质上是某种实在化、物质化和对象化了的世界观。职场观察类综艺的内核在于“观察”,整档节目通常由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构成,观察者围绕被观察者及其生活作出相应的讨论和评价。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模式使得观察类综艺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独具特色的节目形式让人眼前一亮。但不可否认的是,观察类综艺也是媒介景观理论的重要实践者之一。相比于《我家那闺女》《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综艺展现的是“家庭景观”,《心动的信号》《女儿们的恋爱》等综艺展现的是“爱情景观”,职场观察类综艺则展现的是“职场景观”。职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几乎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怎样在职场中更好地生存”是当下热议的话题。职场观察类综艺立足于职场这一垂直细分领域,全方位地构建了从面试到职场文化、职场社交与礼仪的景观,向大众展示了较为全面和真实的职场环境。与此同时,不同的综艺选择了不同的职业作为节目主题,从行业和职业角度丰富了原有的“职场景观”。如《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和第二季选择的职业是律师,第三季是医生;《初入职场的我们》第二季选择的职业是法医;《闪闪发光的你》则更多地关注金融行业。职场观察类综艺之所以能构建媒介景观的原因还在于它独特的节目形式,即第一现场+第二现场的模式。以《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为例,节目的第一现场由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8位律师实习生及其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为主要内容,第二现场则主要展现由何炅、郭京飞、周震南、蓝盈莹、Papi酱及飞行嘉宾组成的offer加油团对实习生们的个人表现和相关话题的讨论构成。两个现场交叉播放,观众在加油团的带领下共同观察实习生们的生活并对此进行讨论和思考,是实际上的“第三现场”。独特的节目模式给予了观众沉浸式观察的空间,并在此过程中了解了神秘的特定职业的图景,这也是《令人心动的offer》等综艺在面世之初便吸引了广大受众从而爆火的原因之一。

2.2 节目嘉宾上:眀星+素人相结合的新颖模式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参与综艺节目的录制较为常见,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录制综艺节目的主力军。观察类综艺1.0时代时的综艺嘉宾尚停留在明星及其他知名人物,2.0时代则迎来了明星与素人嘉宾共存的局面,3.0时代则更多地以素人嘉宾作为被观察的对象。目前的职场观察类综艺运用的就是“星素结合”这一新颖的模式,即素人作为被观察对象进行第一现场的录制,明星则作为加油团成员参与第二现场的录制。节目模式的改革给了受众极大的新鲜体验和让人想看下去的欲望感,节目也因此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节目所邀请的素人虽为普通人,但通常具有较高的颜值、学历和能力,属于普通人中的“精英”,选择的职业又是充满了神秘和神圣感的律师、医生、金融从业者等,加之节目组的剪辑和包装,观众在此过程中寻找“镜像自我”并将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这些优秀的素人实习生身上从而找到满足感。从明星的角度来说,职场观察类综艺中的明星往往在输出观点金句的同时不输幽默,又结合实习生的经历畅谈自身相似经历给人以“普通人”之感,观众在被“拉下神坛”的明星身上极易找到自身共鸣。如在讨论“约会和加班选择哪个时”时,毛不易就直言自己“会选择加班,不选择约会”,引起大家共鸣。

2.3 节目意义上:关注当下社会痛点和热点

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受众提供娱乐功能的同时应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部分综艺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不利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人民文化素养的提升。美国学者赖特曾提出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化功能”,即大众传播在提供知识、价值与行为规范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说,职场观察类综艺的主题聚焦于当下颇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如何在职场中生存”等社会重要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传递娱乐的同时为职场人士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和指引。如《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相关话题“和同事有矛盾该不该直接说”“职场中最讨厌的同事类型”“工作中颜值算不算加分项”“职场自卑”“职场新人不能拒绝的事”就曾在微博等平台引起大范围热议。从小的方面来说,节目中的某期主题也有可能和当下其他社会热点相关,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医闹”“医患关系”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直播打赏”问题等。综艺节目的主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综艺能否发挥其社会化功能从而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从目前来看,职场观察类综艺由于其高度专业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3.职场观察类综艺当前“痛点”剖析

3.1 节目雷同引起观众审美疲劳

一档节目的爆火极易吸引大量资本涌入从而使市面上类似的综艺层出不穷,俗称“跟风”。从资本和节目制作方的角度,复制已取得成功的节目的模式能够在有效降低试错空间的同时收获可能的成功。但对节目观看者而言,相似类型的文娱产品虽提高了选择空间却降低了新鲜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继2019年腾讯视频率先推出国内首档职场观察类节目后,数十档类似综艺已相继播出,涉及各大知名平台。其中,除《令人心动的offer》及其后续系列节目和芒果TV推出的《初入职场的我们》收获了较高热度之外,其余节目几乎未掀起较大水花,且没有任何一档节目的热度能够超越《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这类现象不仅出现在职场观察类综艺上,其余任何有后续系列的综艺节目几乎都难以超越第一季,如《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一季均取得了现象级的爆火成功,却在后续节目中显现疲态,讨论量和出圈指数均远不及从前。如何打破这种魔咒是节目制作方需要精心思考的问题并付之于践,但实质仍是节目的创新问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亟需革新。节目组应当正确认识到受众并不是简单的“接收容器”,而是具有独立判断的拥有个人喜好的个体,一味地复制只会加快受众流失的速度。

3.2 真人“秀”陷入是否有剧本争议

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本质是真人秀,即众多实习生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竞争2至3个转正名额的竞技节目。真人秀由于其竞技性决定了在节目中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性,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性,但近年来真人秀节目经常陷入“人设”“剧本”的争议,职场观察类节目也不例外。尽管节目组并未明确过是否有剧本,但无论是其所招聘的编剧岗位还是阅片经验比较丰富的网友总结出的相似的人设和剧情,都侧面印证了节目组的确存在剧本的事实。如《令人心动offer》中的丁辉和《初入职场的我们》中的向琴琴相比于其他的实习生在学历上都逊色一筹,在一开始就似乎注定了不可能拿到offer的结局,但两个节目均对两人的努力进行渲染并以此挖掘泪点试图引起受众共鸣。同时节目组也会利用特效和剪辑放大实习生之间的“冲突”使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却降低了节目的真实性。社会学家戈夫曼曾提出过“拟剧理论”,认为众人在不同的场景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以向外界展示特定的个人形象。不可否认实习生们可能由于节目拍摄原因而区别于日常状态表现得更为拘谨,但其“表演”仍受控于其自身意识,与节目组通过剪辑包装形成的人设具有本质不同。观众观看职场观察类节目的原因之一是想了解真实的职场环境以及普通人在遇到困难时会如何解决,若节目组一味追求“秀”而忽略了“真人”,必将陷入争议的泥沼。

3.3 嘉宾翻车损害节目品牌形象

好的综艺节目就是一个好的品牌,能够引发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档节目通常会经历播前预热、开播中途话题不断、播后余温尚在的过程,即节目品牌的建立和营销过程。综艺节目需要良好的口碑来维持热度和吸引资本的持续投入,在这其中品牌的建立和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录制的明星、素人实习生和节目内容共同成为品牌的核心构成,任何一个部分的翻车都有可能损害品牌形象。如《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播出期间就有人被扒出“贫困奖学金事件”,播完后不久又有其他实习生陷入“劈腿”“用外籍读研”“论文质量不足以毕业”等负面舆论,且几乎所有的实习生均成为了网红而引起观众质疑其参加节目的初心。虽不少争议出现在节目播完之后,但不可否认作为节目的红利享受者的一举一动都将和节目的品牌形象相挂钩并影响下一季节目的录制。节目制作方应在节目开播前对所有录制人员进行详细的背调使其符合节目的调性,在开播前乃至开播后关注舆论时刻维护品牌形象。

4.职场观察类综艺的创新发展路径

4.1 推陈出新,立足本土化发展

纵观已有的职场观察类综艺,重复雷同正使其流失原有的受众群体,如何将节目作出新意是节目组亟待考虑的问题。文娱影视领域的更新换代早已证明了内容才是王道,专注节目品质才能使节目长久地存活下去。现有的职场观察类综艺虽然在职业的选择上有所改变,但关注的几乎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光鲜亮丽的职业,如律师和医生,而忽略了条件较为艰苦的“底层职业”和新兴的职业,如外卖员、主播等。节目组在筹备新一季时可以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广泛民意调查,收集观众最想看的职业清单并认真衡量可行性,咨询行业从业人员了解行业现状,力求还原真实职场环境。除丰富职业的种类外,观察员角色也应更多元化。目前第二现场的观察员多为明星和带教老师,虽每期节目都有相关话题讨论但多为“前辈”的视角,可以再邀请其他初入职场的同行业素人进行电话连线或视频连线,从同辈的角度解读实习生的心理和行为,拓宽观察视角。此外,代际沟通是当前热门话题,年轻人和父母的想法可能天差地别,节目组可邀请部分实习生家长来进行“观察”并发表自己对该职业的看法。总而言之,综艺节目的活力在于内容和形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内容是王道,形式是锦上添花的手段。最后,职场观察类综艺脱胎于韩国综艺,使其更加符合国内的审美及文化的过程就是本土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并赋予中国文化特色是节目生存的有效策略之一。

4.2 清新真实,引领正确价值观

职场观察类综艺的主要内容是职场生存,区别于2.0时代的情感类观察,兼具专业性和理性。职场观察类综艺能脱颖而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题材的特殊性及其带来的节目的清新感觉,区别于市场上大部分综艺。另外力求还原真实职场环境也是节目噱头之一,虽然节目组尽力减少“秀”的成分想要专注于“真人”,但真人秀的本质仍使其难以逃脱“秀”的命运。正确把握节目话题热度和真实还原之间的平衡,不过度依赖剧本和人设,不放大本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不过度营销,尊重事实,是节目保持真实的关键。综艺节目还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普及各行各业知识点的同时引导受众关注社会热点,反思自身行动和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鼓励大众乐观勇敢地面对职场和生活中的磨难,为美好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不同节目之间保持良性竞争关系,共同发挥社会化功能和教育大众功能,寓教于乐,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5.结语

职场观察类综艺作为正处于上升期的综艺类型,在寻求本土化发展的同时挖掘更多新意是目前的重要课题。难以从同类型综艺中脱颖而出或者后续系列节目难以维持同样热度,是目前困扰业界的难题。只有节目组用心策划并不断突破自我,敢于尝试新颖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促进职场观察类综艺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心动综艺实习生
您了解心动过缓吗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上一次令编辑们心动的事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嗔哥”心动一日美食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