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去主持人化现象

2022-02-11 07:36江西农业大学张琪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4期
关键词:类节目主持人受众

江西农业大学:张琪英

近些年来,综艺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极大喜爱,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也不断出现。纵观综艺节目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发现综艺节目中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出镜时间大大压缩,甚至有些节目直接取消了主持人这一角色。在电视综艺节目日益去主持人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1.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及类型

1.1 定义

中国电视综艺在这30年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学界对于综艺节目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达。有的学者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是从狭义和广义来说明的。从广义角度来看,电视综艺节目是指除了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等之外的电视娱乐和文艺节目。从狭义角度来看,电视综艺节目可以被算作是电视文艺节目的分类。而高鑫教授认为电视综艺节目就是“充分调动电子的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原有的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本文着重探讨高鑫教授所谈及的电视综艺节目。即电视综艺节目利用电子技术,电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融和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全方位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多方面满足电视观众的精神娱乐需求和艺术审美需求。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极强的娱乐性以及艺术氛围,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

1.2 类型

1.2.1 综艺晚会类节目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综艺晚会类节目是当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代表,例如《春节联欢晚会》,一年一次,主要形式是舞台表演。后又相继出现《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栏目化综艺节目。综艺晚会类节目迎合了中国人喜爱节日热闹的心理,为观众所喜爱。

1.2.2 游戏娱乐类节目

这类节目通常具有明星与游戏相结合的特点。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传统的综艺晚会类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于是这类节目慢慢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嘉宾来参加节目,主持人和嘉宾共同进行游戏活动。这类节目打破了综艺晚会的庄重感,而且游戏活动的新鲜感与刺激感不仅淡化了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陌生感,而且也一定程度地缩小了与观众之间的界限,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

1.2.3 益智竞猜类节目

这类节目是对泛娱乐化节目的突破,是一档以提高和增进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的电视综艺节目。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幸运52》《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以嘉宾现场答题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类节目。这种智力类节目在诸多娱乐节目中显得格格不入。但是选手们深厚的知识素养、超强的记忆力是这类节目的独特之处。这类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完成节目安排的任务,还要与现场嘉宾即时互动,用深厚的知识素养连接起节目的进程。

1.2.4 选秀类节目

这种类型的节目具有全民娱乐的特点。早期的《超级男声》被认为是选秀类节目的开始,到2006年《超级女声》的播出掀起了选秀类节目的高潮。再到2013年各大卫视都相继制作了相同但又各具特色的选秀类节目。如央视的《梦想星搭档》、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后改名为《歌手》)、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这一年是选秀类节目的辉煌之年。

1.2.5 真人秀节目

这类节目大多数是不设置单一的主持人角色,主持人的功能通常是常驻嘉宾共同来完成的。例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向往的生活》,就没有出现传统意义上主持人。何炅虽然承担一部分主持的任务,但是这种主持是隐性的,主持人身份也被弱化。因此在观众看来,何炅跟其他的常驻嘉宾没什么区别。再比如网络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节目里也是没有设置传统的主持人角色,但同样也是安排了撒贝宁这样资深的主持人,虽然没有像主持晚会那样正式、庄重,但不可否认撒贝宁还是承担了串联节目的一部分作用。当然,这类节目最主要的不是主持人,更多的是嘉宾之间的互动,表现。这类节目目前极受观众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让观众有一个良好的沉浸式体验。因此,这类节目在去主持人化方面做得比较彻底。

2.去主持人化

目前,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而在这些综艺节目中,我们可以发现的是传统主持人的身影逐渐边缘化甚至消失不见了,虽然传统主持人的地位在综艺节目中不复从前,但是主持人这一角色并没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节目嘉宾以参与节目的形式主持着节目的进行,亦或者是工作人员参与、道具提示等手段来推动节目的发展。

2.1 去主持人化现象的表现

2.1.1 显性的去主持人化现象

所谓显性的“去主持人化”,是指在电视节目中直接取消主持人这一角色。通过运用镜头语言、画面包装、画外音、评委导师指导、工作人员参与,从而起到推动节目发展,把控节目进程,传递节目信息,深化节目主题的作用。例如湖南卫视在2015年推出的《真正男子汉》,这一节目没有出现主持人的身影,节目的发展是通过教官发布各项训练通知并指导明星们完成任务而进行的。这类节目虽然没有明确地出现传统主持人的身影,但是具备主持功能的角色依旧存在。再比如湖南卫视推出的慢综艺《亲爱的客栈》、《中餐厅》、《向往的生活》,这种类型的节目也是没有明确出现传统主持人的身影,而是参与节目的嘉宾来完成推动节目进程的任务。而例如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借助画外音以及道具提示来推动节目任务的完成。

2.1.2 隐性的去主持人化现象

所谓隐性的去主持人化,是指在电视节目中虽然保留了主持人这一身份,但是主持人的话语主导权被削弱,出场时间被大大地压缩,舞台位置也更加地边缘化,逐渐由主导地位转向次要地位,不再是独立于节目之外,而是跟其他嘉宾一样参与到节目之中。

隐性的去主持人化现象最早出现在华少主持的《中国好声音》中。华少站在舞台的边缘主持,以极其简单的开场白,极快的速度播报广告从而让许多人注意到这一现象。虽然华少被称作主持人,但是真正承担主持人功能的反而却是四位导师,导师之间的对话以及与选手的互动构成了节目的完整性,而华少在节目中仿佛就像是观众一样,时而呐喊,时而惊讶,让观众不再觉得主持人是那么的高高在上,从而吸引受众的观看热情。《声入人心》延续了《中国好声音》主持的形式,节目主持人在节目正式开始前介绍参赛选手,播报广告词之后,剩下的舞台时间大多是由评委老师和选手的表演为主。再如2018年推出的《见字如面》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节目中专业主持人的主持时间被大大压缩,如果说嘉宾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那么节目主持人则是串起项链的那根线。节目大部分都是在聚焦嘉宾的讲解,和故事的诠释。

2.2 去主持人化现象的成因

2.2.1 受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心需求

曾经的电视节目传播形式是单向传播的,是我播你看的形式,这种传播形式为节目主持人在电视中占有绝对话语权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受众对于这种关系的接受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不再满足这种关系,他们排斥传统的“说教”,排斥主持人一味地灌输,渴望平等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而去主持人化现象在电视节目中的出现,正好体现了传播者和接收者在身份上开始趋于平等。甚至受众的一些内心要求能直接影响节目内容的制作。

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受众表达内心需求提供了技术的支持。曾经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即知名媒介和默默无闻的受众,两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任何互动。而现如今,传播者和受众是多对多的关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技术支持可以让受众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例如观众可以通过弹幕留言的方式来参与到节目的讨论之中。电视节目去主持人化现象正是传播者充分重视受众的心理诉求,并由此而诞生的产物。

2.2.2 信息日益集中化

信息集中化和重点突出化也是去主持人化现象最直观的成因之一。由于现在电视综艺节目的主流受众呈现年轻化,他们由于受到碎片化观看时间和小屏化观看终端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跳过冗余的信息,直指明确的节目内容的观看习惯。受众的这种习惯让电视节目制作方不得不考虑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控要更加紧凑,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受众在观看时的等待时间。因此节目制作方不得不压缩主持人的出场时间以至于直接取消主持人的设置,改用嘉宾或者其他形式来行使主持人的功能。

2.2.3 结构的完整性

电视综艺节目尤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真人秀节目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主持人的身影了,去主持人现象在这种类型的节目表现地极为突出。因为这类节目就好似一部电视剧,明星们或者嘉宾们就像演员一样只需要按照脚本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节目设定的任务,这样一环套一环的环节设计本身就已经具有了非常完整的节目结构。而如果主持人角色被生硬地加入到节目进程中,不仅起不到衔接环节的作用,反而会让生动的节目环节变得僵硬起来,进而演变成单一的,毫无个性的节目,从而收视率得不到保障。

3.去主持人化背景下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养

3.1 提升控场能力

许多传统节目主持人在去主持人化的背景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就在于只是一味地背书,对于冷场以及节目的推进并没有做到很好的控场,久而久之,最后逐渐被淘汰。例如撒贝宁在各种综艺节目中都表现得很好,并不是他有着多么好听的声音,更多的则是不论遇到什么综艺节目麻烦都能临危不乱,有极好的控场能力,完美地把控每一场综艺节目。再比如说何炅,从主持《快乐大本营》开始为人所熟知,再到现在成为著名的主持人,也是因为他良好的控场能力。在《向往的生活》中,有这样一幕让人感叹何炅的强大控场能力。当时彭昱畅在点火炉的时候,恰巧撞到头了,而当时作为彭昱畅的师父黄磊想帮他宣传电影,于是就问了他导演的名字。可是彭昱畅却一时没有回答上来,作为观众都能感觉到那一刻无比的尴尬,但是何炅却凭着一句话就把节目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他说:“不是,他刚撞完头。晚点再问。”

3.2 学会主动隐匿

在去主持人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不再是节目的核心,话语主导权逐渐被削弱。如果这个时候为了显现自己,刻意表现,不仅不会得到观众的喜爱,反而甚至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这个时候,不如学会主动隐匿。当然这份隐匿并不是说主持人消极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而是指要把节目的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嘉宾,努力为嘉宾提供表现的机会,弱化自己的主持人身份,将观众的视角带入到节目内容之中,在有限的话语表现内展现自己的主持能力。例如在《爸爸去哪儿》这一档节目中李锐以村长的身份完成主持人的任务,他并没有因为是主持人就喧宾夺主,而是尽可能地给予嘉宾更多的表现机会。

3.3 转变角色定位

传统节目中,主持人是处于节目的中心地位。而如今,去主持人化背景下,主持人不再是主导地位。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转变角色定位,主动适应节目安排。例如《你好,生活》这一档节目汇聚了诸多央视著名主持人,节目里他们不再是传统的严肃的主持人,而是有血有肉的,灵动的普通人,这一综艺节目撕开了主持人神秘的面纱,让他们不再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档节目之所以极受观众的欢迎与喜爱,与主持人们主动转变角色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3.4 塑造个性的标签符号

在主持人的媒体形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果主持人只是一味地背稿,毫无特色可言,一定会被时代淘汰,因此主持人应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形成个性化品牌标签,完成个人IP的塑造。《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里,华少出现的次数虽然特别的少,出场时间也被大大的压缩,但是人们依旧非常认可他,他也因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从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甚至达到事业的巅峰。究其原因是他凭借着他那极快的广告词语速,给众多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被观众称为“中国好舌头”。再比如,何炅作为一名主持人,从以前的群体主持人之一到现如今活跃在各大综艺节目之中,成为现象级的主持人,就在于他塑造了不同于他人的个性标签符号。在许多节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对他的称呼是何老师,因此他也被观众称为“人生导师”。由此可见一个具有个性化的标签是多么重要。

4.结语

电视综艺节目“去主持人化”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它是多方面融合发展下的产物,这种现象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身影逐渐消失,但节目的引导者,主持功能却没有消失。在去主持人化背景下的今天,传统主持人应更新自我认知,不断转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
类节目主持人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