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价值性、着眼点和着力点

2022-02-11 08:02邱福明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着力点产业链

[摘要]《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接“十四五”时期新形势,重点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等,以目录为引领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目录也随之调整,在价值导向上比以往更加强调适应性、衔接性和数字化。在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着眼点上要增强匹配性、提升适切性、注重超前性;并从对接区域产业链顶层布局和设置专业、融入新培养标准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瞄准新技术方向引领技术转化与应用三方面着力,切实提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有效性。

[关键词]装备制造大类;专业链;产业链;价值性;着眼点;着力点

[作者简介]邱福明(1982- ),男,江西赣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YJC88005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1-0096-0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远景目标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新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四方面下功夫,并在专栏4中重点列出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八个方面的内容。职业教育作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必须主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好专业建设,发挥好人才和技能支撑作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新版专业目录”)的颁布,正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全面对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有力体现,也是职业教育紧密对接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动回应。

一、装备制造大类新版专业目录对于专业链构建的价值性

新版专业目录的颁布,是职业教育战线面向新发展阶段顶层设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一盘大棋’中的关键落子,对在新征程中奋进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①。《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共有19个专业大类,748個专业,其中装备制造大类包含65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8.7%。新版专业目录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总数358个(调整幅度61.1%),高等职业教育专科744个(调整幅度56.4%)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47个(调整幅度260%)。其中,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数及占比分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30个,占8.4%;高等职业教育专科68个,占9.1%;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8个,占11.3%。其对于专业链构建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

1.在对专业链的价值定位上,以智能装备行业需求为导向,更加强调“适应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要紧贴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为产业升级服务,为产业技术创新与引领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装备制造大类的专业建设,承载着制造强国的使命和重任。未来的装备制造业,必须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新版专业目录充分考虑到了多门类技术复加、叠加与融合发展,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成为重要驱动要素。主动对接装备制造业聚焦价值链迈向高质量,加快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资源规格上移的需求,培养优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增强职业教育对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变革特征的适应性。

2.在对专业链的贯通衔接上,以技术技能人才层次为主线,更加强调“衔接性”。装备制造类专业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特色,深入推进专业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新版专业目录充分考虑到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明确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不同层次专业的各自定位。按照“中职强调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运行维护服务等,高职专科强调针对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工程技术工作,高职本科强调针对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作等”②的原则和思路,紧贴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需求,力图做到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有序递进和科学衔接,破解过去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断头不衔接或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凸显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图和决心。例如,分别在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设置了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及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

3.在对专业链的实施标准上,以智能装备行业前沿技术为引领,更加突出“数字化”。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近年来,制造业“两化融合”趋势方兴未艾,紧接着人工智能、5G+制造、量子科技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新技术、新业态、新优势的兴起和更迭周期快速缩短,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众所周知,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势明显,将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起到有力驱动作用。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目录注重数字化发展趋势,设置了智能焊接技术、智能机电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一批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专业,旨在瞄准装备制造业的前沿技术,注重数字定义制造流程和效能,力争实现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向深度和广度并进,以此引领国家未来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的发展。

二、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着眼点

新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目录对相关职业院校的专业链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职业院校要学懂弄通新版专业目录对专业建设的导向性引领作用,检视学校在专业链建设上的不足,以主动应对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增强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匹配性。我国目前的装备制造领域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从整体上看人才培养规模呈下降趋势,装备制造类紧缺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有些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层次低难就业,结构也不合理,如铸造、锻压、热处理等关键基础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定制化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还不足。究其原因,一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考虑到前沿技术需要的师资、实训设备投入等问题,不敢也不愿去对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二是部分职业院校升格时间短,对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领悟不深,素养、管理、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不强,理念亟待更新。

2.提升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适切性。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革新和自主创新的支撑与驱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逐步带来了企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社会职业和岗位出现了分化、复合、撤销等现象。新版专业目录中高职专科装备制造大类新增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船舶智能焊接技术、飞行器数字化装配技术、航空装备表面处理技术等14个专业,合并(更名)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精密机械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船舶机械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32个专业。调整后的专业目录对加快推动服务型制造、智能化制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职业院校尤其是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主的院校,作为支撑制造强国的生力军和骨干战场应该更好发挥作用,提升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适切性。

3.注重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超前性。“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高端装备、海洋装备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版专业目录中装备制造大类新增设的专业中,有针对未来汽车发展应用而新增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有反映传统制造升级的船舶智能焊接技术、飞行器数字化装配技术专业。装备制造的智能化是当前全球装备制造关注的热点,引领了装备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着力点

面對新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目录,相关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及时弄懂弄通新版专业目录的内在逻辑和期许,尤其是要聚焦以下四个方面:

1.对接区域产业链,顶层布局和设置专业。要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前提下,结合区域和学校自身条件,尽快重新布局和调整设置专业,从结构和层次上画出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图谱。一是在结构上对专业再布局和再设计。统筹所在区域产业布局,根据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学校面向区域的“产业—专业”对接表。从学校层面制定宏观调整方略,引导各二级学院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控制与逐步淘汰新版专业目录删减的专业,启动开设新版专业目录新设的专业。二是从层次上对专业着眼谋划。针对本次新版专业目录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衔接设计的思路理念,强化与中职学校的对接,谋划高职本科专业,及早谋划构建学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衔接的专业体系。例如,针对汽车装备制造专业群,学校可与之前已合作或即将合作的中职学校对接,指导中职学校建设好汽车制造与检测、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三个专业,通过“撤、补、建、强”链原则优化布局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造型与改装技术五大专业,在谋划申报高职本科专业方面,从汽车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三个专业展开。总之,通过在结构和层次上的调整与优化布局,形成与区域产业对接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中高职与本科有效衔接、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构建面向“十四五”规划定位准确、有序发展的专业大格局。

2.融入新培养标准,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院校开展教学的工作指南,是验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基准,更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依据。随着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的颁布,意味着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标准的到来。装备制造类职业院校或有装备制造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应聚焦关键、突出重点,融入新培养标准,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要紧扣新版专业目录的要求,全面实施标准内化工程,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出台《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指引》《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内涵解读与研讨活动,引导各二级学院各专业深入调研,主动挖掘与研究专业内涵,共同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标准、讲义和课程资源、实践基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的趋势,加快新兴领域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融入课程与教学。例如,针对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趋势要求,结合装备制造未来智能化技术走向,“行校企”三方联合,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改造升级为“云物大智基础”通识课程,培养学生新时代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能力、以问题导向的系统思维能力。课程以知识引导、思维导入、思维训练、知识及应用研讨、价值分析、学习成果转化为体例,开发讲义和课程资源。采用线上感知和线下体验的“双线轨道”教学模式,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一流、前卫的云物大智技术应用教学实践基地(体验馆),实现实训、科普、师资培养、科研、创新创作等功能的有机结合。通过领会、内化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在学校的持续迭代更新和优化,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3.瞄准新技术方向,引领技术转化与应用。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瞄准新技术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的技术转化与应用问题。按照开放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集各方创新要素,政校行企紧密合作,依托国家和区域创新基地与平台,打造区域性协同创新“旗舰版”,发挥智库咨询、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能传承等多功能。重点聚焦機器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轻量化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技术领域,组建“高端人才+学校科研团队+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工程机械声品质评价和改进研究与应用、汽车铝材轻量化的研究和应用等高端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成果。聚焦机器人产业链中的本体及零部件、系统集成、信息系统、机器视觉等各环节,推动区域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体到装备制造类专业,根据智能制造装备工程链中的核心技术领域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形成包括机械工程技术、机电液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电气控制、智能装备开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机器人应用、新材料应用十个技术领域课程组,各课程组教师既要负责该方向的关键技术突破,也要承担技术领域内课程模块的开发及实施,面对不同的专业开发不同的内容模块。依据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的需求,结合智能传感技术、工业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集数据采集、网络组建、设备管控、装备测控、生产管理、预防性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设备智能运维实践中心。打造面向校内外的智能制造服务中心,在专业群的终身育训教学培训资源基础上,充分汇聚行业专家、科研机构、供应商等多方资源,基于云端技术构建智能云端运营服务软平台,面向企业、社会开展线上线下专业服务与应用推广,为区域企业、职业院校以及国际化行动提供培训、技术、工程实施、设备运行维护、设备维修改造、精益生产等方面的服务。

4.引入新治理模式,全方位保障落地实施。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总引擎,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与全方位推进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调整,面向“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何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需要引入新的治理模式,才能全方位保障落地实施。一是在装备制造大类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上创新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产教融合治理模式,构建行业、产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机制,优化完善建设学校理事会、产学院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搭建人才培养培训平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建立产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和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运行制度,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载体;实践“校中厂”“厂中校”“企业托管”“植入式工作站”和“企业订单班”等多种合作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二是在装备制造大类相关专业群的管理上借助先进治理工具,实施本土化改革。系统方法是一种满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职业教育“既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这种个性是这一层次、这一类型的教育区别于其他层次、其他类型教育的比较固定的特质”③。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为“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④,只有准确把握这一点,才能巩固和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装备制造大类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和管理要用系统思维,建立统筹发展机制。例如,通过引入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卓越绩效管理、专业认证等方法来激活专业群的内部治理。以卓越绩效模式来说,它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工具),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从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方面来展开,具有整体性和协同性特点。由此,把一个职业院校(组织)看成一个整体,采用集成化的管理框架,似乎更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注释]

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版专业目录奠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建设[N].人民政协报,2021-03-31(10).

②陈子季.编好用好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服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7):7.

③杨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④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7.

猜你喜欢
着力点产业链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浅谈煤炭建设企业转型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着力点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