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新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了25%。其中居家隔离的居民有将近1/3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反应,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发生后仍未能完全恢复正常。
我们临床上见到很多孩子居家上网课以后变得焦虑、社会交往能力退化,有一部分孩子甚至因此不得不退学。虽然网络通信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能替代人们面对面的交流。
居家隔离期间,心理卫生问题突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缺乏安全感。由于新冠肺炎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工作带来了不确定,一个人长期身处不确定的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焦虑,部分人甚至会变得抑郁。二是交流方式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甚至住在隔壁或者住在同一个房子里的人几乎都没有交流,给精神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三是生活方式的变化。疫情以来,既往工作、生活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原本在线下进行的工作、活动都改为线上,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家上网课;而有些孩子上了半年网课后就无法回学校课堂正常上课了。四是孩子上网时间延长。青少年学生在家上网课,很多家长无法限制孩子使用网络,很多孩子会借机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视频,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精神状况,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居家隔离期间,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增强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呢?
1.适度关注疫情。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准确信息,提高信息的判断力,不传播、不轻信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盲目乐观或恐慌心理,相信科学的力量,坚定对抗疫情的信心。
2.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和习惯,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适度睡眠,按时吃好三餐,多喝水,坚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尽可能多参加户外活动,避免久坐久卧。
3.保持健康睡眠习惯。在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环境应当安静、舒适,光线和温度适宜;要少熬夜,长期熬夜会对身体带来影响,睡眠质量不高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不要边玩手机边睡觉、开灯睡觉、喝酒助眠、晚上不睡觉白天补觉等;睡觉前一小时,尽量不看疫情相关信息,避免睡前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失眠。
4.充实生活内容。合理安排疫情期间的生活工作计划,充实生活,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或者有兴趣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或者在家办公、学习,做家务等。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有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
5.识别负面情绪。疫情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各种各样的负性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给我们身体、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心慌、头痛等躯体不适,严重的睡眠问题,甚至免疫力下降。因此,我们要正视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要学习觉察和评估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接纳这些情绪反应。
6.学会管理情绪。可以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与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绪;多做适宜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肌肉放松、冥想(正念)技术、适宜的运动等释放情绪,缓解焦虑;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平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疫情,看待生活,
7.利用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保持与亲友同事的联络,互相支持和关爱,舒缓不良情绪,获得有效支持。孩子上网课期間,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尽可能丰富孩子的居家生活,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影响其身心健康。
8.加强科学防护。按照科学手段做好有效防护,避免不必要的出门,出门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集体聚会。疫情期间注意监测体温,察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9.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持续心情不好,紧张不安,始终难以自我缓解或失眠严重时,可以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到专业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