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尤
进入老年期后,人体各系统与组织、器官呈进行性退变,容易产生疾病,并且常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病而需要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但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与中青年人有所不同,用药也应与中青年人有所区别。
最近,南澳大利亚健康和医学研究所、莫纳什大学等多机构联合发表在《年龄与老龄化》上的一项对5.7万名养老院居民的最新研究显示,在12个月内接受过对所用药物进行审查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5%。我国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现象较为普遍,常同时服用5种以上药物的情况屡见不鲜。哪些人群或疾病需要定期审查用药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找医生调整所用的药物?
老年人之所以要定期调整用药,原因有三点。一是从药代动力学来说,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白蛋白降低及脂肪组织增加,药物的肝代谢或肾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二是从药效学来说,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凝药、利尿药及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对这些药物的反应会比年轻人强烈,导致药物在正常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出現某些药源性疾病;三是从心理来讲,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常识相对缺乏,自我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很多老年患者求医心切,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不合理的用药情况。
首先是高血压患者,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调整所用药物。
一是季节的变化。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有些老年人的血压也会有所波动,尤其在冬季和夏季差异较大。应根据季节的不同、血压的高低水平,及时调整所用的降压药物。
二是服药期间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者。有些老年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会出现短暂性血压升高,有时会感到头晕、头痛、头胀。一般来说在15分钟后会自行缓解。如果长期没有缓解,或反复如此,就要考虑调整药物。
三是出现心脑肾血管并发症者。例如出现脑梗死、心绞痛、蛋白尿时,需要到医院找医生调整药物。不管出现哪种并发症,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才是首要任务。
四是不能耐受降压药的副反应者。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4%~10%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如果影响生活和工作,那就需要换药。可调换成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作用效果相似而无咳嗽副反应。
其次是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患糖尿病的也很多,如果出现以下6种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调整药物。①糖化血红蛋白值异常。②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③体重减轻过快。④精神心理压力过大。⑤血糖明显忽高忽低。⑥服药出现了副作用。
合理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不仅要发挥药物的最大有效性,避免出现毒副作用,还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们总结出以下13要点,希望对老年人用药有所助益。
1.首先应确定药物治疗是不是必需的,老年人的许多健康问题无须用药亦可处理。
2.尽量避免一次服用多种药物,同时用药不宜超过5种。
3.服药剂量方案尽可能简单,如果可行,最好每种药物每日只服1次。
4.为了确定个人的耐受性,多数药物首剂量通常最好小于标准剂量;维持剂量也应该慎重确定,一般60岁以上老年人的维持剂量要比年轻人小一些。
5.老年人服药应避免大的片剂或胶囊,液体制剂对老年人更友好。
6.千万注意不要用错药或过多用药,尽量不要将药置在床边的桌子上(硝酸甘油等急救药除外)。
7.对老年人用药应进行监督,经常观察药物的作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8.不过分依赖药物,避免盲目用药;用药要少而精,尽量选择“一药二用”的药物。比如B -受体拮抗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
9.选用易于服用的剂型和长效剂型,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10.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如变异性心绞痛多在零点到6点发作,可睡前服用长效钙拮抗剂,也可在睡前或半夜用短效钙拮抗剂。
11.剂量要减少。一般从50岁以后,每增加一岁,用药量减少1%;60岁以后,根据体质和年龄情况决定,通常为成年人的1/2~3/4。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最佳剂量。
12.不滥用药物,包括维生素、抗菌药、滋补性中药等。
13.监督用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易出现漏服药物的情况,为防止出现意外,应对用药进行监督,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或就诊。
因为大多数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服药,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当病情诊断明确后,应由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选择合理的药物,决定用药疗程和相关检查复诊的时间。患者应按医嘱服药,决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服药次数,或自选药物(包括保健品)进行治疗。有些老年患者甚至轻信电视广告或一些民间传说,或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新的病症或脏器功能严重受损。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老年人,切忌中药、西药叠加式服用,这样只会增加老年人对药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负担。中药、西药应该相隔一定时间分开服用,还要注意西药的配伍禁忌,如兴奋药与抑郁药、酸性药与碱性药不能同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