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
作为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一直把粮食信贷业务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基,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坚守政策性银行定位,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是当前政策性金融必须要答好的“政治答卷”。
清醒认识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谷物)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但对粮食安全必须要有危机意识。面对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一些地区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仍存在片面认识,安全之弦绷得不够紧;区域粮食安全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发展不够协调;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合力形成还不够到位等。
把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抓牢抓实。粮食安全是个战略问题,需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标本兼治。党政同责是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共同扛起政治责任;政策支持是动力来源,必须不断坚持和优化,激发创造力、保护积极性;发展科技是根本出路,必须深化落实“藏粮于技”战略;资金投入是关键支撑,必须统筹使用各类涉农资金,特别是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因地制宜是重要遵循,必须加快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正确处理好粮食安全和其他几个重要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粮食安全极端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目标,必须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好粮食安全与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更广的维度把握粮食安全;必须统筹好粮食安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统筹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富裕,既要保产量和质量,也要平衡好成本和收入,防止粮食供应宽松后造成粮价下跌,影响种粮积极性。
聚力服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政策性金融必须聚焦生产领域,加大对各类生产要素的支持力度。一是聚焦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关键”。截至2021年末,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亿亩,距离“人均1亩、600公斤粮食”的远景目标缺口还较大,必须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瞄准种业短板,发挥好种业基金作用,投贷联动支持现代种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种子库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等,支持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提升种业供给能力。二是聚焦科技这个“根本出路”。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1%,对标农业强国目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加大力度支持高端农机装备生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和成果运用。三是聚焦其他“重要保障”。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项目支持力度,推动灌区节水改造全面提速。利用“1+N”模式,创新支持各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推动农作物增产增效等。
着力服务畅通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政策性金融必须围绕流通、加工、消费等领域,赋能粮食大循环,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支持“两季”收购。牢牢把握夏收、秋收两个“重头戏”,通过加强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国家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全力保障各级储备轮换和最低收购价收购所需资金,对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及时提供贷款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妥善解决不达标粮食收购问题,确保“颗粒归仓”,切实保障种粮农户利益。二是促进“两区”联动。在做好主产区业务的同时,统筹推进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业务,重点支持优质企业开展粮食调销、流通等业务。积极推动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建设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积极提供“定购贷”“订单贷”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北粮南运、中粮西运、西杂东运,促进产销区供需对接,有力畅通国内粮食大循环。三是联结“两个”市场。支持优质重点企业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大做强粮食进出口业务,促进粮食国内国际“双循环”。
致力服务深化粮食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性金融必须主动参与改革、积极服务改革,盯住改革重点、堵点和痛点,在推进改革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一是持续推动粮食市场化改革。坚持“双轮驱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大粮食市场化购销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强化共同担保基金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民营小微企业,有效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扎实推动国有粮企深化改革。围绕粮企改革,以地市为单位,成熟一个支持一个,着力构建“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业务布局。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支持组建国有地市级粮食产业集团,更好发挥国有粮企在市场化业务中的主导作用。三是积极推动地方储备体制机制改革。主动适应以“两分离、四分开”以及“四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提前研究谋划,完善信贷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地方储备粮增储轮换、规模品种优化、仓储设施建设等“一揽子”政策性金融服务,更好发挥地方储备粮在调节市场、稳价保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压舱石”作用。
全力服务保障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政策性金融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统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一是围绕保数量做文章。通过增设专门的政策性贷款产品,加大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流动、加工、消费等环节支持力度,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重点支持猪肉等省级应急物资储备,增强保障能力。二是围绕保多样做文章。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支持业务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推动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三是围绕保质量做文章。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长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围绕名优特新企业,支持培育“中国好粮油”等产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支持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健全,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