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顺英,喻磊
(永修县林业局,江西 九江 330300)
柘林湖国有生态林场在2021年事业单位改革时更名为“柘林湖国有生态林管护中心”,为永修县林业局下属正股级单位,也是永修县唯一一个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国有林场,经营面积7.82万亩。根据《江西省国有林场概况》,从经营规模看,全省国有林场平均经营规模为5.88万亩,经营面积在20万亩以上的有17个,10万~20万亩的有45个,5万~10万亩的有112个,1万~5万亩的有207个,1万亩以下的有40个;柘林湖国有生态林场属典型中小型国有林场。林场下设柘林分场和附坝分场五个工区,分布在永修县柘林、三溪桥、江上、白槎、云山、滩溪、立新、艾城等八个乡(镇、企业集团),场部设在永修县县城。
柘林湖国有生态林场经营总面积7.82万亩,其中国有林地5.88万亩,占经营总面积的75.2%;国乡联营面积1.94万亩,占经营总面积的24.8%;公益林面积6.22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5.0万亩、省级公益林1.22万亩),商品林面积1.6万亩。
林场房屋总面积3.2万平方米,护林管护站5个,林区公路34公里(全部硬化),林道60公里,防火线30公里,瞭望台2座,输电线路10公里,通讯线路5公里。
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国有生态林场有正式职工434人(柘林分场 359人,附坝分场75人),其中在岗职工40人(柘林分场29人,附坝分场 11人),下岗122人(柘林分场110人,附坝分场12人),退休272人(柘林分场220人,附坝分场 52 人)。
柘林湖国有生态林管护中心发展目标以森林生态保护为主,国家公益林4.98056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1.24649万亩,生产方式主要有森林抚育、毛竹采伐、采脂、林下种植。2019年,柘林湖国有林场拓宽发展思路,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参与社会绿化工程建设,这一年管护中心经营性收入1312.8115万元,其中毛竹经营收入14.3307万元,中央、地方专项补助资金343.9444万元;其他收入954.5364万元,主要为绿化工程收入。同年总支出1313.0358万元,其中工资和五险一金589.5176万元,办公、交通、招待费62.9536万元,设备购置费54.7565万元,种苗费26.4551万元,销售费13.8887万元,管理费用114.4950万元,森林管护费用392.8545万元,其他费用58.1148万元。2019年柘林湖国有生态林管护中心利润负0.2243万元,收支基本平衡。
柘林湖国有生态林场经营总面积7.82万亩,公益林面积 6.22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0.072万亩,保护面积占经营面积的80.55%。
2021年柘林湖国有生态林管护中心附坝分场因改革为事业单位,职工社保由企业保转为机关保,一次性补缴社保资金651万元;附坝分场在职人数占全场在职人数的23.6%,退休人数占全场退休人数的19.1%。如果按照这种占比计算柘林湖国有生态林场职工社保要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需一次性补缴资金共计3255万元,资金压力巨大,林场无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柘林湖国有生态林场原本由两分场合并而成,原单位性质、人员结构不同;五个工区的经济基础差别大,涉及八个乡(镇、企业集团),基础建设难以同时展开。
随着国有生态林场工作任务的改变,营林造林任务和木材采伐任务不断减少,客观上造成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问题。2019年林场在职职工162人,其中在岗40人,下岗122人。在职职工中二十世纪50年代出生的有27人、60年代出生的有49人、70年代出生的有78人、80年代出生的有8人,这批人中还有特殊工种,老龄化十分严重,其中还有很多人没有林业工作经验。
当前林场性质不明,是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开展林场改革工作中最大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人事和薪酬制度方面,参照事业单位制度管理,但公共支出的供给没有保障;第二,在劳动就业制度方面,林场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就业方面困难较多,林场下岗职工难以纳入城镇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第三,位于农村地区的国有林场的国有性质限制林场享受国家对农村地区的相关扶持政策。
近20年来,林场虽然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但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维持运行,导致林场产业项目基本失败,债务负担沉重。在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等相关方面,林场虽然进行了尝试和努力,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未能建立起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模式既不能承担生态建设的任务,也不能满足职工安置和再就业的需求。
深化国有生态林场改革的核心和前提就是建立新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问题不解决,林场改革就无法深化,就不会有突破和进展。现在国有林场基本上按照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实行分类管理,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两类,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人员机制不灵活,致使国有林场在未来5~10年都无法招聘足够的新人来充实人才队伍以及改善职工结构,人才队伍青黄不接问题十分突出。
国有林场在岗职工是国有林场的功臣,几十年坚守才有今天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级政府要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国有林场发展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国有林场造林绿化方面的专业技术,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解决就业问题。
要把解决职工养老保险问题作为深化林场改革的突破口。当前国有林场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主要是有很多未支付的款项、首次参保费用高、参保政策不一致等,应该按照分级负责、政策扶持、区别对待、逐步完善的原则来解决。一是商品经营类林场可以采取资源交换资金的方式解决保险问题,生态公益类型林场职工保险所需资金由国家、省、地方财政共同解决。二是规范养老金管理制度,保证养老金能够足额发放,确保林场职工养老安置相关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