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巴佳
(新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 郑州 451100)
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一项管理工程,更是反腐倡廉、防范贪腐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应树立起长期坚持内控的思想,并从各方面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重点支出,通过各单位的内控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促进事业单位提质增效,让有效资金切实为民办事,科学合理提高各项资金使用效益[1]。
自2019年新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以来,为切实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公共卫生保障等方面履行职责,单位结合本市医疗健康的具体情况,贯彻落实各项医疗健康政策和工作规划,推进健康服务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进社区服务、公益项目等多种利民便民活动的开展;并通过社区实地调研,掌握辖区内的贫困人口状况,落实健康扶贫工作,同时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提高单位履行职责效能。
2020年,单位按照国家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调配专项资金、医疗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国家抗疫指挥中心的指导,设计疫情防控工作流程,调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配合政府进行医疗物资储备和调拨,经受住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验,锻炼了单位人员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协同能力,最大限度促进了抗疫资金、物资、人员的有效使用,规范完善的内控机制发挥了重要的风险防控作用。
为提高单位履职效能,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内控规范的工作要求,依据本单位各项职能和本市具体情况,通过各项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监督,加强对内部权力运行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逐步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在日常内控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分别制定工作规范和应对预案,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重大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单位履职效能和内部治理能力[2]。
单位自成立以来,在事业单位内控工作要求的指导下,结合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当前的工作重点,明确单位的各项工作职责,理顺各项业务流程和重点环节并分析风险点,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形成本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并强调单位一把手对内控工作的重要责任。
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综合把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是注重对单位业务活动的立项、决策、审批、执行以及监督考核等全过程的管控,防止内部管理漏洞造成的各种风险;二是结合当前具体环境和具体任务,关注业务活动和资金使用的重大风险,比如抗疫专项资金的拨付,务必落实专款专用、足额到位,确保款项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树立单位内部审计的制约监督意识,从部门管理到职责分工,从业务流程到审批规则,用制度进行分权制衡和监督;四是内控制度建设应与时俱进,制度建设本身不是单位的工作目标,履职尽责才是单位的工作目标,因此在适应具体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内控制度建设需要不断适当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管理要求。
为有效实现内控管理,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由单位负责人牵头成立内控工作组,抽调包括财务、内审、采购等部门人员作为内控工作组成员,负责协调内控各项事宜,执行单位内控工作;二是明确单位的内控关键岗位,包括预算、收支、采购、资产、项目、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岗位,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与监督的岗位分工责任制,采用轮岗制、专项审计等措施进行风险防控;三是对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关键岗位人员,加强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并定期进行任职资格的考核评价,确保岗位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四是推动内部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采用各部门归口管理的方式,将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与内控流程纳入单位信息管理系统,降低人为因素对单位业务活动造成的主观影响,确保内控的客观真实与及时有效。
单位采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以规范单位的财务核算行为,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并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对内控工作的要求和规范,制定本单位内控实施细则,并具体贯彻执行。
一是依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定期出具会计报表,对单位的预算编制、成本核算等财务活动进行审核;二是按照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上级机关的款项拨付、业务关联单位的资金往来,以及与银行的资金计算,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的日清月结,按时编制银行存款未达账项余额调节表,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三是按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与处置,并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实时监督,对低值易耗品及时进行分摊;四是依据单位的薪酬福利、差旅报销等制度,核算在职与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审核差旅费用并按规定标准进行报销,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压减非刚需支出等规定。将内控理念贯穿于财务日常工作中,坚决落实各项内控管理制度规定[3]。
单位内控机制作为一整套监管体系,制度建设首先解决了内控管理依据和标准的问题,同时需要配套的执行监督与绩效考核进行约束,才能有效规避制度虚设、流程无序、标准混乱等问题的出现。
按照内部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度,设置专岗专人,负责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反馈及考核工作。根据单位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采用定期内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特别是内控涉及的关键岗位、关键节点,比如项目采购、离任离职等情况。在常规内部审计的同时,认真配合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监督检查部门的各项审计工作,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具体原因并进行总结,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整改,不断提升单位内控管理水平,防范履行岗位职责中的贪腐风险[4]。
内部控制是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进行风险防控的工作,包括内控工作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与监督执行、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等重要内容。例如,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工作标准,定期编制提报财务报告、财务决算报表,分析资金收支执行情况,对单位经济运行情况做出分析,为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风险评估提供全面、客观、系统的财务数据信息,发挥财务监督和内控约束的作用,及时提供有效的内控风险评估报告,为单位运营决策提供财务方面的数据信息支持。
内控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单位内控工作的关键,制度执行不到位或者形同虚设,反而不利于单位落实内控工作目标。因此,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是落实内控目标的有效保障。
一是制度体系建设须保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防范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现象出现;二是对内部控制岗位实行责任制,比如在费用审批方面,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费用开支有计划、使用有考核、过程有监督,在费用审批使用各环节落实内控责任,坚决堵住不合理开支的各种漏洞;三是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标准,保证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的一致性,采用“岗位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强化单位全体人员内控的工作理念,绷紧内控这根弦,营造上下同心协力开展内控工作的氛围,在各工作环节落实内控的执行监督,筑牢预防贪腐、控制运营风险的堤坝,提高单位履职尽责的效能。
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指导,对单位内控工作进行考核,把内控管理工作效果和效率纳入岗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是落实内控岗位责任制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
以岗位绩效评价为价值导向,把内控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并对工作结果进行量化考核,健全内控行为规范、监督和考核的制度体系,将单位内控的组织文化转化为全体人员的工作行为,以保障单位内控工作的成效。
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事业单位转换角色、转变职能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为提高单位履职尽责的效率和效果,不断优化单位制度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促进单位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实现内控目标适时调整制度,从而服务于单位运营管理的提质增效。
内部控制工作,是为了落实单位职责、实现总体目标而构建的保障机制,在国家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方案,具体编制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反馈制度执行的效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单位的职责内容,进行制度的修订和调整,以提高单位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成效。
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内外部环境复杂,为了促使事业单位适应发展趋势和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宏观视角和对未来趋势的前瞻预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提出明确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并利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的契机,大力推动数字化运营管理模式,提升事业单位数字思维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效能。
单位在保持内控制度建设原则刚性的前提下,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控的实施细则,及时组织开展主题培训,让全体人员充分透彻理解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熟知本单位的内控制度,明确各自岗位应承担的内控管理责任及其考核标准,转变长期以来忽视内控的淡漠心态,树立降低运营成本、坚持数字思维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实现新时期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提质增效。
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单位运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财税法规的变化,单位实现内控的措施和手段日趋完善。比如在费用报销方面,电子发票的应用和开票细节的规范,结合费用标准的审批流程,起到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在财务日常工作中,对于票据审核、标准核定等适用新的制度规范,不仅需要财务人员熟悉新制度标准,还要有效指导员工按新标准要求进行报销,贯彻单位内控的工作要求。
对于内控管理制度执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内控管理原则进行适当改进,体现了单位牢记初心使命的工作信念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仅保证了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还将各项内控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内控管理制度规范的贯彻实施,是一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实务,更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常态化工作。单位在执行内控制度、优化内控管理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借鉴本地区的其他单位和其他地区的本系统单位的实践经验,提升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和效果。
单位在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的实践中,通过组织动员本地各单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现出成本优化、效率提升的成本控制以及风险防控的组织管理能力,比如组织实施居民核酸检测,借助大数据掌握的社情、民情,在检测点的设置、人员配备、物资调运等方面体现了提质增效的管理效能,是各单位内控能力在关键事件中的外化。在疫情相对平稳阶段,与其他地区的本系统单位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交流。比如在采购核酸检测服务项目方面,对参与投标的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核与备案、所应设立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力量,以及检测数量和时限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各地都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系统内各地单位应及时交流分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借鉴各单位贯彻内部控制的优秀实践经验,从而增强本单位在各种业务活动中落实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
现阶段,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诸多的新挑战、新问题,单位履行职责、高效运行面临更多样、更复杂的考验,而内部控制是保障单位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营、防范贪腐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
因此,应全面理解财政部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立足单位的职责职能和工作目标,转变工作思维和工作理念,将内部控制嵌入业务流程各个环节,增强单位整体内部控制、风险防控、成本管控的工作意识。在日常财务日常中,全方位、无死角地贯彻落实内部控制规范,促进单位业务活动的提质增效,提升单位履行各项职责的效能,以此促进数字经济时代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日常管理的有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