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刚,何 刚,刘世全,欧江福
(1.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2.绵阳富临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病毒性肺炎是病毒感染侵袭肺实质、间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性感染性疾病[1],临床导致病毒性肺炎的已知病原体有数十种,其中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别是成人、婴幼儿病毒性肺炎最为常见的病原体,而冠状病毒及肠道病毒感染性肺炎较为少见。病毒性肺炎感染病原体种类多,临床症状相似,容易发生误诊,而正确辨析分型是临床治疗、科学研究与分类管理的前提。本文对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ICD-10编码分类[2]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该病的分类统计及临床科研提供参考。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其中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多见。常见并发症包括肺结核、液气胸、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肝肾衰竭,严重时可累及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肾脏等多个系统与脏器[3]。
2.1 流感病毒肺炎和禽流感病毒肺炎[6-7]流感病毒包括甲、乙、丙3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是导致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流感病毒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起病急,持续高热,抗生素使用无效,治疗以抗病毒为主,预后良好。禽流感病毒感染肺炎呈流感样症状,伴咳嗽、高热,肺炎进行性加重后则伴呼吸窘迫等症状,有多个不同的病毒变异类型。
2.2 副流感病毒肺炎 副流感病毒是引发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分为4型(Ⅰ~Ⅳ型),其中仅Ⅲ型副流感病毒可引起成人和儿童肺炎。多流行于深秋、冬季和早春,肺炎症状较轻,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2.3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60%的重症肺炎患者系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多见于婴儿,严重时会引发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及指端青紫症状,可通过血清抗体、PCR检查进行鉴别诊断,积极对症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2.4 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感染以婴幼儿居多,是婴幼儿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冬春季。发病急,呈持续性高热,缺氧时会导致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唇、面色和指甲青紫,喘憋,出现三凹征且逐步加重。腺病毒感染对心脏、肾脏有轻微损害,重症患儿病死率较高。
2.5 巨细胞病毒肺炎 巨细胞病毒肺炎好发于周岁内的婴儿,以围生期感染为主,多数伴发热、咳嗽、气促、喘息、肺部啰音的症状体征及肺部影像学表现,病程较其他类型肺炎长。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易误诊,血清CMV-IgM及PCR检测是鉴别诊断依据。
2.6 EB病毒肺炎 EB病毒肺炎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性肺炎,以发热、咳嗽起病,伴有皮疹、咽炎、淋巴结与肝脾肿大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感染可导致多器官损害,血清学检测可辅助诊断。
2.7 鼻病毒肺炎 鼻病毒肺炎是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类型,易引起婴幼儿和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症状相似,需进行鉴别诊断,预后良好。
2.8 柯萨奇病毒肺炎 柯萨奇病毒是一种肠病毒,分为A、B型。A型感染以流涕、咳嗽、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B型感染导致肺部炎性改变时常伴有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疼痛。
2.9 冠状病毒肺炎 冠状病毒肺炎是病毒性肺炎中的一种不常见类型,但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及2019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都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1)SARS[8]:SARS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由SARS-CoV引起的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损害特殊的传染性肺炎,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炎性浸润,抗菌药无效,重症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MERS[9]:MERS-CoV是继SARS后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咽喉、肌肉及关节痛等症状,迅速发展为肺炎,重症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3)COVID-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病毒性肺炎,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部分伴鼻塞、流涕、咽痛、肌肉酸痛及胃肠道症状等,影像学为早期呈多发性小斑片影及间质性改变,可进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浸润影及肺实变,重症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并发症。
2.10 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病毒可侵犯整个呼吸道黏膜并导致肺炎,急性加重时常伴细菌性感染或并发巨细胞病毒肺炎。感染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常见,少数患儿可并发腺病毒感染。
2.11 风疹性肺炎 风疹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伴发风疹性肺炎。风疹病毒是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亚洲地区流行2型病毒,感染症状较轻,严重时可发展成为以多器官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2.12 水痘肺炎 水痘肺炎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好发于成年人,以冬、春季为主,除典型皮肤表现外,常伴有高热、咳嗽、咯血、血痰、胸痛等,严重时出现气急、进行性呼吸困难。
2.13 人类博卡病毒肺炎 人类博卡病毒是一种新型人类细小病毒,可致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感染者居多,常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其临床表现为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鉴别诊断可采用病毒血清学及病毒分离检查。
3.1 以“肺炎”为主导词的编码查找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查找:肺炎——病毒性肺炎J12.9——副流感病毒肺炎J12.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J12.1;——腺病毒肺炎J12.0;——先天性病毒性肺炎P23.0;(或)肺炎——见于(由于)——风疹性肺炎B06.801†J17.1*;——麻疹病毒肺炎B05.2†J17.1*;——水痘肺炎B01.2†J17.1*;——病毒性(另见“肺炎”“病毒性”)J12.9,核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在J12.1结果正确。同理可直接查找副流感病毒肺炎J12.2、腺病毒肺炎 J12.0、先天性病毒性肺炎P23.0、风疹性肺炎B06.801†J17.1*、麻疹病毒肺炎B05.2†J17.1*、水痘肺炎B01.2†J17.1*。
3.2 以“综合征”为主导词的编码查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查找:综合征——呼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U04.9,核对SARS编码在U04.9结果正确。
3.3 主导词替代查找法(转换主导词查找) EB病毒性肺炎:EB病毒性肺炎的编码是不能直接查到的,要以“疱疹”作为主导词进行查找:疱疹——单纯性——肝炎,可以得到EB病毒性肝炎的编码是B00.8†K77.0*,再把肺炎的星号编码J17.1代替肝炎的星号编码,可以得到EB病毒性肺炎的编码为B00.8†J17.1*。
3.4 特殊情况编码 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ICD 代码的通知》,用U07.1来表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直接编码于U07.100X001。
ICD-10是一个以病因为主的多轴心分类系统,根据ICD-10的分类编码原则,分类编码时除可按照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编码,亦可按照疾病的部位、病理、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编码。根据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统计应用的需要可分组到ICD-10分类体系的5个类别。(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特征为皮肤和黏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其他病毒性疾病):巨细胞病毒肺炎(B25.0†J17.1*)、EB病毒肺炎(B00.8†J17.1*)、麻疹病毒肺炎(B05.2†J17.1*)、风疹性肺炎(B06.801†J17.1*)、水痘肺炎(B01.2† J17.1*);(2)已知病毒的流感肺炎(J10.0)、未知病毒的流感肺炎(J11.0)、副流感病毒肺炎(J12.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J12.2)、腺病毒肺炎(J12.0)、鼻病毒肺炎(J12.8†B33.8)、柯萨奇病毒肺炎(J12.8†B34.1)、MERS(J16.8†B97.8)、人类博卡病毒肺炎(J16.8†B34.3);(3)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中的其他产科情况:妊娠合并流感病毒肺炎[O98.800† J11.0(未知病毒)];(4)围生期疾病:先天性病毒性肺炎(P23.0)、先天性风疹综合征(P35.0);(5)新发生、不明原因的临时安排类:冠状病毒肺炎(U04.9)、SARS(U04.9)、COVID(U07.1)。
(1)流感病毒肺炎编码时应首先核查病原体是否明确,已知病毒的流感肺炎编码J10.0,未知病毒则编码J11.0,注意区别和辨析流感嗜血杆菌肺炎(J14.0)和禽流感病毒肺炎(J09.0)。(2)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性肺炎可直接使用双重分类系统一次性表达病因和临床表现,但鼻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博卡病毒肺炎及SARS分类体系未使用双重分类系统编码,根据规则应编码到临床表现中,对明确的病原体也应给出编码作为附加编码表达。(3)COVID编码到U07.1[11],是国家对SARS-CoV-2疾病统计分类的临时规定,应注意与一般冠状病毒肺炎鉴别,普通冠状病毒肺炎编码到B33.8,并附加编码B97.2(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原因;尽管COVID与SARS均为冠状病毒感染肺部的烈性传染病,但因致病原因的病毒基因类型差别及临床的特征差异,鉴别诊断不能使用WHO对SARS(U04.9)的临时安排编码。(4)对孕产妇感染病毒性肺炎,按照ICD-10规定应编码到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中的其他产科情况O98.800,附加编码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感染的原因,但COVID和SARS这类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应首先编码到国家或WHO指定的类别中,产科的情况作为附加编码。(5)起源于围生期的病毒性肺炎编码有3类,包括病毒引起的先天性肺炎P23.0、先天性风疹综合征P35.0、特发于围生期的病毒性肺炎P39.8;新生儿COVID编码于U07.1,同时附加编码特发于围生期的感染P39.8。(6)对于新发生、不明原因的临时安排类,由于COVID和SARS疾病国家明确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应统计于传染病类别中予以分析评价。(7)对病毒性肺炎分类编码还应注意重症肺炎的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编码,应对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附加编码,以完整表达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特征,一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及呼吸机使用均应附加编码表达。
编码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好ICD分类编码的相关规则,编码时首先翻阅病案资料,弄清病毒性肺炎原因及诊断依据,根据核实的临床情况确定查找依据(主导词),并对获得的编码进行核对和辨析后确定主要编码,同时注意审查疾病诊断编码表达的完整性,以保障临床诊断编码准确、完整,为病毒性肺炎统计研究分析、信息交流及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收稿日期:2022-01-10)
《现代临床医学》讨论部分书写要求
1.着重讨论研究中的新发现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
2.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3.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
4.不必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不应列入图或表。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