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播参与资讯短视频创作的要点

2022-02-10 17:27
视听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格化样态资讯

沈 洁

短视频具有声画结合、信息承载量大且丰富的特点,符合当前碎片化的阅读场景和人们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短视频行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下,传统媒体开始了短视频制作的探索之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打造了“央视频”“人民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许多主流媒体开通了抖音账号,打造了如“主播说联播”“我们视频”“看看新闻”等短视频品牌。

作为新闻节目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主播,在资讯类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主播跨屏参与资讯类短视频创作时,需要摈弃传统节目制作的固化模式,贴近新媒体传播的语境,做好内容价值的优化引导。

一、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风格的变化

全媒体融合环境下,随着传播平台属性和受众观看习惯的变化,播音主持风格也发生着变化。我国播音主持风格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时期的宣读语态,到“新中国体”,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双向说话”特征,在各个时期凸显出不同时代的语言特征,总体上从庄重严肃向多元立体发展。

根据强月新的研究,在当下全时空、全连接和全媒体的传播视域中,短视频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样态呈现出话语语境场景化、话语基调情绪化、话语修辞形象化和话语风格流行化四种变化。在全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播平台的交流互动性增强,使受众可以通过有效的渠道将自己对于节目的意见、看法、建议表达出来并传递给节目制作者,从而对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产生影响。由于存在较为顺畅的表达通道和良好的讨论氛围,受众对于新闻资讯的评论也愈发活跃与积极。

在资讯类短视频中,新闻主播为了拉近与受众的沟通交流距离,改变电视新闻资讯发布时的严肃形象,在语言样态变化上做出创新与调整。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在抖音平台推出《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以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方式赢得了网民较高点赞。主播的语言样态更贴合年轻网民的语言习惯,比如代表主流媒体正统严肃风格的康辉、海霞等新闻主播,在评论一些社会现象时,也用上了“噔噔噔噔”“双向奔赴”“中国UP”“真香”等网络语言。

《主播说联播》各位主播在语言样态上亲民化、个性化的创新尝试,为传统媒体新闻主播跨界传播提供了样本。在当下媒体融合的关键时期,新闻主播在优化语言样态等方面仍需要更多想象力,拓展创意的空间。

二、新闻主播需要具备短视频创作能力

根据美国传播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拥有较高相对优势、相容性较强的创新能够更多、更快、更广地被人们接受。资讯短视频能否取得受众的认可和接受,一方面要看新闻主播在语言样式方面的创新是否得到受众的认可,另一方面是新闻主播对于资讯信息内容的把控是否能在传播时产生积极的效果。

新闻主播在参与制作资讯短视频时,要重视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打造与受众交流的良好氛围,以提高资讯类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当短视频内容适应全媒体环境下的价值观、符合全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要求时,就会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

新闻主播的专业素养优于自媒体创作者。新闻主播具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素养,许多优秀的新闻主播如康辉,不仅能在播报时用把控精准的语言样态感染受众的情绪认知,甚至可以在传播正能量事件时充分调动受众的家国情怀。具有人格魅力的新闻主播能够增强受众对短视频的认同感。

三、短视频激发新闻主播创新意识

(一)个性化内容生产是刚需

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发布的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了播音主持行业,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此举在引发社会热议的同时也给当下的新闻主播极大的发展压力。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AI主播在字正腔圆和情感表达方面达到了一定水准,同时又不会出现播报失误,甚至可以全天候工作。AI主播打破了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为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的主导格局。

全媒体时代,重视个性化内容的播音主持创作才能迸发出最强的竞争力。新闻主播应基于自身专业素养和个人影响力,充分发挥个性化、人格化的魅力,基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和传播平台,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实现差异化传播。比如被冠以“手语老师噩梦”的央视主播朱广权,因在直播回答网友关于“为什么过节不放假”的提问时即兴发挥,说出“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的幽默金句而登上热搜,后续又因为关于“深藏不露穿秋裤”“是干是湿让猪试吃”“语文不会数学崩溃”“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等朗朗上口又有趣幽默的个性表达,让人印象深刻。这一系列的具有人格化魅力的塑造,使很多年轻人也开始观看较为严肃的新闻节目。

当然,个性化内容的创作不要盲目追求“新闻爆点”,或一味迎合受众的口味与喜好。新闻主播在参与资讯类短视频创作中,应深入挖掘新闻背景,尝试用小切口深入大主题,或硬新闻软报道的方式,进行饱含主播个人特色的创作。例如,央视主播李梓萌在新闻短视频中谈“一个乡村女孩想把学校午餐中的虾带回去给生病的妈妈吃”这样一件小事,切入乡村基础教育建设这样一个大话题,深入浅出,娓娓而谈,令人动容,使受众深刻理解乡村教师工作的伟大和乡村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人格化打造是创新突破口

在这个崇尚个性的网络时代,缺少个性的新闻主播容易被淘汰。网络受众的人格化需求促使新闻主播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良好的个人形象,使受众体会到亲切感和认同感,实现短视频内容的良好传播。

首先,短视频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于一体的特性,较传统媒体更容易呈现新闻主播的个人特色,具有人格化塑造优势。其次,新闻主播大多具有一定的个人影响力,新闻主播极具个人风格的个性化内容创作,能够快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加内容吸引力,从而形成自发传播。

新闻主播的人格化打造是新闻主播参与短视频制作的一个创新突破口。例如,央视主播海霞在报道扫雷英雄杜富国时,谈的是扫雷英雄身残志坚,不断挑战自我,完成康复训练,最终能够正常生活的励志事迹,采用“英雄立下的FLAG一个个完成了”这样轻松诙谐的网络用语,“您立下的FLAG完成得怎么样了”这样的家常问话式的交流语句,深入网络受众的内心,完成了主播人格化的打造,还激发了网络受众的参与互动,使其从“受众”转变为“参与者”。

四、坚守舆论导向,引导审美价值取向

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播音风格的多元化发展为新闻主播的个性化创作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空间和张扬自我的自由度,但新闻主播仍然承担着舆论引导和价值引导的职责。

(一)做好内容把控工作

一名合格的新闻主播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重要任务,在参与短视频制作之时应坚守舆论导向,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新闻主播作为主流媒体的形象代表,应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所在的媒体平台资源,做好内容把控工作,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短视频内容。

(二)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新闻主播应主动承担起时代发展的文化引领工作,在语言的标准、规范方面做好示范作用。比如,李梓萌在谈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之时,用“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这句出自《淮南子·道应训》的名言,拉高了短视频语言表达的审美高度与文化深度,起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新闻主播应增加个人文化知识储备、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才能提高短视频质量,正确引导受众审美取向。

五、总结

对于新闻主播而言,跨屏参与资讯类短视频的制作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新闻主播可以通过亲和态的语言和人格化的打造,将有价值的资讯、有品质的内容推荐给受众,使个人影响力从大屏延伸至小屏,正向引导短视频受众的价值判断,提高短视频受众的审美高度。

新闻主播需要强化业务能力,锤炼文化涵养,学习新应用新技术,全方面、多角度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才能够在跨屏参与资讯类短视频制作时找寻到创新路径,为实现主流文化的可持续传播贡献自身力量。

猜你喜欢
人格化样态资讯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资讯Information①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资讯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