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亮
广电媒体凭借其在当地的社会公信力、影响力,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帮助求助者解决民生难题,在政府职能部门和百姓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值得信赖的正能量桥梁,取得很高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然而,随着近年来媒体传播形式的变革,网络逐步成为传播的主阵地,传统的电视媒体影响力逐渐下降。在融媒体传播的当下,如何发扬传统帮忙栏目的优势,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传播模式,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值得思考。
2010年5月20日,镇江民生频道《看见大市口》栏目诞生,电视帮忙栏目《小梁帮你忙》与观众正式见面。当时,帮忙类栏目正在全国各地电视台逐渐兴起,浙江教育电视台的《小强热线》、苏州台的《朝晖来帮忙》、泰州台的《小范帮你忙》等,都有很高的知晓度。
电视帮忙栏目经过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之后,不可避免迎来颓势。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已经占据受众的大部分业余生活,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广泛运用颠覆了内容产品的生产分发,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内核的全媒体、智媒体时代重塑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与行为。[1]
与网络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电视市场占有率正逐年下降。仅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大屏,已经无法满足电视帮忙栏目生存、发展的需求。当大多数老百姓不看电视的时候,如果还仅仅将帮忙栏目的发声平台,局限在电视媒介,很难形成影响力。反之,如果借船出海,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为帮忙内容插上“互联网翅膀”,往往会事半功倍。
2020年7月,镇江民生频道在原来《小梁帮你忙》栏目组的基础上,改版成立“大头来帮忙”融媒体工作室,在保障原有的电视播出内容的前提下,全力打造“大头来帮忙”抖音号、镇江民生频道视频号,用全新的视频发布模式,进行帮忙,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日益火爆的短视频市场,是传统电视媒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发声平台。帮忙栏目采访的一些社会化、民生化、贴地气的内容,再以符合各自平台调性的手段进行深度加工,凸显新奇特、戏剧化、故事化,进而引起用户的强烈情感共鸣,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做到“帮忙有效果”,“影响力”至关重要,仅仅依靠以往的电视播出平台,很难触动被监督对象最敏感的那根弦。而帮忙工作室打造的抖音账号“大头来帮忙”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帮忙类网络垂直电视台,成本不算高,影响力却肉眼可见。但是,短视频平台各自调性不一,千万不能一鱼多吃。帮忙类短视频账号中,舆论监督类,较为适合抖音平台。
要想通过网络视频带来的全域影响力,仅靠短视频,还不够。要想扩大帮忙栏目的影响力,在人员配备充足的情况下,从帮忙记者坐上采访车的那一刻起,就可以启动帮忙直播。由帮忙栏目的IP主播,通过和网友的实时互动,介绍帮忙故事的前因后果,回应网友提出的疑问,还可以带领网友一起,沉浸式地介入事件的帮忙过程。
帮忙直播的开通,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加粉丝黏性,以主播和粉丝之间的互动,将粉丝相对固定化,并通过直播惯性,增加“铁粉”数量,也为直播提供基础流量;另一方面,通过直播的模式,在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地将舆论监督类的新闻事件发布出去,能够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更为有效地促进事情的解决。例如2021年,安阳狗咬老人事件中,帮忙记者小莉在直播中痛哭流涕,引发全网关注。“大头来帮忙”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也将直播作为栏目发声的重要渠道。两年时间,工作室累计帮忙直播近百场。
帮忙类直播,属于“所拍即所播”,中间省略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审核、编辑加工等流程,因此,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例如,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保护、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等,要具备相应的风险预判,以及相应的直播应对演练。
电视帮忙类栏目,可以算是民生新闻的“进阶版”。栏目围绕主持人,打造出各自不同的人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帮忙,让主持人迅速成为当地观众的“熟面孔”。正能量、亲民、热心,往往都是主持人的标签。
镇江电视台《小梁帮你忙》栏目主持人“小梁”每天奔波于镇江的各个角落,用镜头记录当地市民的冷暖,每天将采访内容加工成5分钟左右的电视片在电视专栏中呈现,或解决一个困难,或讲述一个温暖故事。10年的时间内,小梁亲民的形象深入千家万户,累计帮助求助市民解决难题超过500个。“有困难找小梁,小梁帮你忙”,成为镇江地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而接棒者“大头”,也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通过采访、直播等途径,延续之前的帮忙风格,并在舆论监督、帮忙跑腿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最终,在网络平台树立了热心助人的暖心、正能量形象,还被镇江市网信办评为市“十佳网民”。
帮忙栏目中,挖掘一个鲜明而又亲民的主持人IP,可以通过情感的共通,放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感。人格化的传播,是帮忙栏目快速发展的独特优势,也是在自媒体快速抢占市场之际,传统媒体所需要坚持的“传家宝”,有助于更高效地引导社会价值观。
镇江电视台帮忙栏目成立12年以来,先后关注了海豹宝宝健健、煤气爆炸大面积烧伤的霜霜、因火灾烧伤的小凯文等,累计帮助困难家庭近千个,除了利用话筒和摄像机讲述他们的故事外,还义务提供各种咨询、帮扶、捐赠,在他们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伸出援手。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因为运输和交通受阻,镇江地区很多农户都遇到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帮忙栏目通过新闻报道,将农户们面临的困难传递出去,呼吁大家购买农产品。为了帮忙销售,帮忙工作室成员还搭建了线上销售群,帮忙统计、收款、运输、发货。此外,帮忙栏目还联系当地的妇联和农业部门,对一些困难农户进行长期技术和生活上的帮扶,真正做到“办实事”。
从2020年开始,当每年的第一场冬雪来临,由“大头来帮忙”工作室牵头策划的“千碗羊肉汤 温暖一座城”公益活动,就会如期举行,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并被镇江市文明办评为2020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帮忙栏目还持续策划组织了5届“冬季爱心助浴活动”,帮助镇江的盲人们以及一些洗浴不便的孤老,在寒冷的冬天,洗上一把热乎乎的热水澡,并给他们提供一份热气腾腾的爱心餐食,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暖意;连续4年在斑马线前提供志愿服务,举行“平安斑马线”公益活动,呼吁大家文明礼让。
在传统的栏目生产过程之外,地市级电视台的帮忙栏目,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积累的本土美誉度和公信力,汇聚社会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努力实现公益活动的品牌化,通过舆论引导,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和社会大众,实现媒体自身的公益服务属性。
媒体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促进社会秩序的不断优化。而电视帮忙栏目一般都是电视媒介中舆论监督的中坚力量。镇江台《帮忙》栏目舆论监督类内容大概占比帮忙内容的六到七成,每周大约4档左右,6分钟的电视播出内容,以新闻调查、连续报道等模式为主,聚焦社会热点话题和热点市民,内容涉及政风行风、消费维权等内容。同时,为了扩大栏目的影响力,这些专题内容将被加工成符合各大平台调性的新媒体产品,进行网络投放。而这样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我们“唯流量论”,很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媒体舆情。
帮忙栏目的媒体功能之一,就是搭建政府部门和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旦地方舆情出现,帮忙栏目可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营造出一个更为宽松和谐的对话场,促使双方心平气和地商谈,最终解决难题。在这一过程中,帮忙记者切记不能“拱火”,不能受到社交平台信息生产碎片化、情绪化的影响,为了追求流量,唯恐天下不乱,最终赚到流量,丢了口碑,得不偿失。
“大头来帮忙”工作室5名帮忙记者都是频道内相对成熟的从业人员,对采编业务较为熟练,对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这就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潜在网络风险,增加了挖掘爆款产品的概率。
融媒体时代,很少有独家的新闻,只有独家的帮忙观点,帮忙栏目在做深度调查时,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成立两年以来,“大头来帮忙”工作室累计推出深度调查数十个,新闻作品获得两次江苏省电视新闻一等奖、两次省二等奖、两次省三等奖。
在从传统电视帮忙栏目向网络平台进军、转换赛道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专业性不动摇。要通过现象挖掘帮忙事件的本质,避免帮忙内容的碎片化;要考虑核心信息的全面和核对,在帮忙过程中寻找解决社会顽疾的良方;新媒体作品发布前,同样需要三审三校,严守安全底线;新媒体发布后,评论内容需要实时回应与删除;内容发布时,避免出现标题党等网络乱象,做好舆情风险评估,确保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不动摇。
融媒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的帮忙栏目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立足于“为民办实事”,打造一支拥有互联网思维的运营队伍,充分利用融媒手段,通过扎实的采访,制作发布符合时代特色的优质内容,广电媒体必然可以为帮忙类栏目在融合传播中赢得一席之地。
注释:
[1]王镜宇,梁德平.工作室制度的演进及发展方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1):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