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拥抱移动互联网”成为众多广播节目的战略方针。融媒时代,广播节目因内容僵化及受到其他媒介的冲击导致听众不断流失,影响力削弱。面对上述困境,少儿广播节目应积极创新,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重塑广播节目的价值与影响力。本文以扬州广播电视台《童心碰碰车》节目为例,探究少儿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
《童心碰碰车》是扬州广电总台一档老牌优秀少儿广播节目。自1993年开播以来,节目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着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原创性、互动性相结合的理念,以打造价值观先行的优秀少儿节目为己任,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紧跟教育部相关宣传计划,与团市委、教育局、妇联、少工委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运用融媒体手段,秉承“成长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少儿类节目创作理念,策划制作应天时、接地气、正人心的品牌少儿栏目。
当下少儿广播节目存在内容创新力衰减、社会影响力减弱和网络适应力不足等问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是我国第一个少儿广播节目,影响了几代人的童年,是中国大陆影响力最大的一档少儿节目。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广播节目的影响力大幅下降,《小喇叭》等少儿广播节目也不复辉煌,主要在于内容上缺乏创新,大多数少儿节目过于生硬地讲大道理,说教意味浓厚,表现形态单一,使听众对广播内容失去兴趣。少儿节目的制作及策划人员大多是成年人,且是广播电视的专业从业人员,对于少儿的心理难以准确把握,所制作的少儿广播节目内容缺乏真正的“童心”。新技术的发展,对制作人员各方面要求也有所提升,但部分制作人员并未积极掌握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在少儿广播节目的制作中。广播媒介只能通过声音传播,与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相比,对少儿的吸引力较弱,影响力在逐年下降。
广播等传统媒体在融媒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触达率逐年下降,大众主动收听广播节目的越来越少,尤其是少儿广播节目,听众很少主动收听。我国当下青少年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几乎没有收听广播节目的习惯,使得广播媒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号召力下降。这种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对于少儿节目的重视程度与投入资金下降,导致少儿广播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削弱,像《小喇叭》这类家喻户晓的少儿节目几乎不再出现。
少儿广播节目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技术,但目前的少儿广播节目的经营能力下降,收入不足,导致广播节目在转型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少儿广播节目从单一的广播载体向网络载体转型较慢。网络媒介与广播媒介有较大差异,少儿广播节目若拘泥于现有广播媒介的内容,则无法与网络媒介适配。
即使少儿广播节目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但国家对于少儿广播节目一直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广电总局设立了少儿精品节目专项资金,国家在政策方面也给予少儿广播节目大力扶持。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外,少儿广播节目也要针对互联网环境做出应对战略。
媒体融合是互联网环境下媒介的发展趋势,既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也为传统媒体迎来了机遇。传统媒体必须抓住机遇,进行融合发展、创新内容与形式。少儿广播节目不仅要在内容、形式、经营等方面进行融合,更重要的是要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转型发展。
在少儿广播节目中,紧抓听众需求,生产精品、专业的优质内容是赢得听众的关键所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应站在受众立场上,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与需求。少儿广播节目的听众群体特殊,更应充分考虑少儿的收听习惯及心理,将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少儿在收听广播时既能愉悦心情也能在知识教养方面有所收获。《童心碰碰车》为少年儿童提供专业化展示平台,围绕党和国家重大主题、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少儿节目和活动。《童心碰碰车》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主线宣传方面,开设《七十周年的人和事》版块,寻访文化名人、历史学家,介绍新中国成立走过的路、经历的事,讲述扬州70年来变迁的故事,充分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营造共庆祖国华诞的浓厚氛围。
少儿广播节目主持人应通过声音塑造可亲的形象,灵活运用声音特点包括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吸引听众注意力,增强节目的生动性和活泼性。除了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的制作人员也应加强专业素养,将声音的优势发挥出来。熟练运用音响等机器增强节目的感染力,注入各类声音信息使得节目可听性和吸引力增强。[1]少儿广播节目不仅要强化节目质量,还要丰富节目形式。《童心碰碰车》在节目设置上增加少儿的互动参与体验,注重培养少儿正向价值观、情感心理、趣味爱好、审美习惯;节目选题上,善于以小切口展示大主题大情怀大道理,注重以少年儿童的视角去呈现少儿节目,滴水见太阳,润物细无声,受到扬城小朋友们的喜爱。
融媒体时代,在广播节目内容和形式质量提升后,传播也要有所创新,从而更好适应当下的媒体环境。首先要适应新媒体的特性,少儿广播节目应灵活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平台对节目进行宣传,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2]。《童心碰碰车》充分适应这种传播变化,大力创新传播方式,节目通过融媒体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受众可通过扬帆APP在线观看节目直播、参与互动;栏目每年举办的扬州广播小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网络直播浏览量近20万次;还有各类特色少儿活动,均能通过扬帆APP进行融媒体传播,让少儿节目产生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童心碰碰车》主持人还受邀参与策划《可爱的扬州》系列丛书,丛书面向3到13岁的未成年人,围绕扬州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用少年儿童的眼光进行编排、绘画人物,寓教于乐。目前两套书籍在全市范围内均有出售,受到各界好评。
《童心碰碰车》通过做精品优质节目、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设置、拓展节目传播方式、多渠道分发等应对策略在新媒体时代下仍然取得良好成绩,连续获得全国优秀少儿广播精品栏目、全国优秀少儿广播栏目专项基金、江苏省十佳原创少儿精品栏目等荣誉,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在社会进步、媒体融合发展愈加深刻的传媒生态环境下,少儿广播节目可通过打造核心品牌,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拓宽传播渠道等方式获得更广阔的前景。
少儿节目专业性强,应坚持舆论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风格充满童真童趣,准确把握少儿节目特点和创作规律,认真贯彻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以爱心、童心、耐心和责任心,创作播出寓教于乐的优秀少儿节目。《童心碰碰车》整合各方力量,创作播出了一批坚持价值引领、坚持童真童趣、坚持创新创优,紧扣主题、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节目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评价体系上,《童心碰碰车》由重视收听率为主,向重视栏目综合评价转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评价体系注重对节目社会效果的评估,邀请扬州市妇联相关部门、教育部门、市区各所小学的分管领导、少儿图书馆馆长、听众代表等组成评议组,定期对节目开展座谈,提出整改建议。评价体系特别注重节目是否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传播主流价值,提升审美品位,引领道德风尚。节目评价由专家评审组评分和观众专项调查共同获得。
少儿广播节目应精准划分听众年龄段,打造不同年龄段的特色内容,如幼儿注重启蒙,少年儿童注重通过故事启迪教育,青少年注重拓展眼界、拓宽知识面等,打造优质少儿广播品牌。
少儿广播节目除了提升线上节目品质外,还应拓展线下活动,提升少儿广播节目影响力。《童心碰碰车》节目除了丰富的线上内容之外,每年还与市教育局、团市委、妇联、少工委等部委办局联合开展扬州广播小主持人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届。此外,节目还定期开展“童心校园行”系列活动、“蒲公英关爱行动”、“关注留守儿童”、“扬州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比”等各类特色活动,给扬州的小朋友们提供展示本领、挑战自我的舞台,给需要关注和帮扶的孩子们送去爱心和温暖。活动深受孩子、家长和老师们的认可和喜爱,相关领导和专家还作为特邀顾问,长期对节目进行关心和指导。通过多元活动,节目在更多青少年人群中受到关注,吸引了更多听众。
少儿广播节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紧紧拥抱互联网,利用新媒体即时性、碎片化和互动性的特点,拓宽分发渠道,提升节目的传播力。传统少儿广播节目收听渠道有限,在融媒时代下,广播节目与新媒体结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客户端平台等播放,使受众更易获得。不仅仅是分发渠道的创新,在扩大内容影响力方面,少儿广播节目也在不断做出探索。
“凯叔讲故事”专注于创作少儿成长的优质内容,开发多个栏目,不仅仅为少儿服务,也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凯叔讲故事”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根据不同场景打造了不同栏目,包括哄睡时、休闲娱乐及教育学习时的不同内容,对受众年龄段精细化分,找准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间段受众的需求,运用故事化传播更好激发少儿阅读与收听兴趣。“凯叔讲故事”还拥有客户端平台、微博和微信社群,从多个渠道展开,提供品牌的传播辐射度和影响力,还入驻了蜻蜓FM、喜马拉雅及爱奇艺等各大平台,依据不同平台的属性投放符合平台调性的内容,增加品牌曝光度。“凯叔讲故事”作为一个具有特色的少儿内容品牌,为少儿广播工作者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少儿广播节目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不仅要打造优质品牌,更要积极谋求经营出路,通过品牌效应开发衍生产品等,通过与其他产业联合营销扩大少儿广播品牌的影响力,成功塑造品牌形象,并利用品牌发展产业链。
注释:
[1]李艳芬.在坚守中寻求突破——少儿广播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中国广播,2011(8):58-60.
[2]徐红晓.融媒时代对农广播创新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