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地区花生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2022-02-10 14:18朱广艳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9期
关键词:棉铃虫多菌灵蚜虫

朱广艳

(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花生是重要的农作物和油料作物,在饲料加工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需掌握花生的主要病害特点,为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一、花生种植现状

辽宁葫芦岛市地处辽宁西部,南临渤海,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十分适合花生生长,是辽宁省重要的小花生生产出口基地。葫芦岛市花生种植范围较广,6 个县区均有大规模种植。

近年来,随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花生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种植中品种较混乱,没有区域化布局,病虫害发生流行加重。近年来花生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花生叶斑类病害呈高发流行态势,占整体发病率的80%以上,常见虫害主要以棉龄虫和蚜虫为主。需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造成较大损失。

二、花生病害发生特点

1、根、茎部病害

(1)根腐病和茎腐病

种子和泥土是主要传播渠道,对根系和茎叶危害严重,幼龄至成熟阶段均可发生,未开花期危害较大。感染初期叶子变色,晚期根部溃烂,会造成植株死亡。炎热、土地黏性强、湿度高时易发生流行。

(2)白绢病

该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主要危害茎基部、果柄、荚果和根部,一般6 月中旬至8 月下旬发生。病株茎基部组织腐烂,表皮脱落,产生白色丝状菌,中下茎部被覆盖后会造成植株死亡。近几年,白绢病对花生产量构成严重威胁,高温、降水量较大、土壤酸性、土质黏稠、排水条件差时病害易发生流行。

(3)花生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通过土壤传播,对花生根部和茎部危害较严重。发病早期主干顶部叶片萎缩,晚期叶片变成褐色并干枯。病株易被拔出,茎根尖、果柄、荚果呈暗褐色,根瘤体墨绿色。连作、降雨和温度急剧下降等因素都会导致该病发生蔓延。

2、叶片病害

(1)叶斑类病害

主要危害叶柄、茎秆和花梗,包括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等,多见于花生早期或中期,会导致花生早衰。土壤湿度相对较大、连续阴雨、地势低洼易引发病害,7~9 月是发病高峰期。一般花期开始出现病害,成熟期进入发病高峰,叶子发黄、凋谢,造成植株死亡。

(2)病毒病

种子携带病毒是该病害的初侵染源,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短缩、结荚率低。病毒病随蚜类、蓟马等害虫在田间传播,苗期干旱少雨、气候温和易造成蚜虫大规模暴发,从而造成病毒病的发生流行。

三、花生虫害发生特点

1、地下害虫

一般花生地下害虫一般在5~8 月发生啃食花生荚果,形成空壳或部分腐烂。根结线虫危害较严重,是对花生根部有害的寄生虫,造成养分吸收不佳,影响植株发育,造成植株矮化,成长缓慢,花叶逐渐枯萎,导致产量下降[1]。

2、食叶类害虫

食叶类害虫以棉铃虫为主,与斜纹叶蛾和甜菜夜蛾混合危害。棉铃虫二代、三代、四代危害最严重,啃食花生叶片和嫩芽。6月中至7 月上旬是第二代棉铃虫危害,7 月中下旬是三代棉铃虫危害,8 月中旬四代棉铃虫会进入到危害高峰期,代次越高危害越大。斜纹叶蛾和甜菜夜蛾的食物种类繁多、寄主广泛,具有爆发性、间歇性、高耐药性等特点。

3、蚜虫

7、8 月蚜虫的发生率较高,多雨季较少,主要侵害花生幼叶、花芽、花柄、果针等,吸食植株汁液,导致养分供给不足,叶子发黄,花朵生长发育缓慢,落花严重,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播风险。同时,导致果针数量减少,不能正常下针,影响花生产量,品质降低[2]。

四、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

1、化学防治

结合气象条件和病虫害监测结果,坚持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控制,精准施药。

(1)播种期防治

此阶段主要防治各种土传病害。可用60%吡虫啉30 mL、2.5%咯菌素悬浮液20~30 g,或多菌灵可湿粉160 g,与花生种子15 kg 混合均匀,可有效预防蛴螬、根腐病、茎腐病。根结线虫和金针虫危害较严重的种植地,可使用氟虫腈进行针对性防治处理。

(2)苗期防治

此阶段主要防治根腐病、茎腐病、蚜虫等。可以选择15%灭霉灵500 倍液、50%多菌灵5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加25%吡虫啉交替喷雾防治,间隔期7~15 天,连续喷施2~3 次效果显著。

(3)花期和结荚期防治

此阶段重点防控白绢病、食叶性虫害、病毒病、叶斑病。为了及早控制白绢病,可在开花前将24%硫氰菊酯20 g 与40%苯甲吡唑醚菌酯15 g 混合均匀后兑水15 kg 灌根。1%甲维盐500倍液和四氟虫胺800 倍喷雾,可防治棉花铃虫、斜纹叶蜂和甜菜叶蛾幼虫。喷施宁南霉素和吗啉胍·乙酸铜可预防和治疗花生病毒病。豆荚膨大阶段喷施戊唑醇20 g/L、苯甲丙环唑20 g、10%苯醚甲环唑50 g,可防治花生叶斑病。

(4)结果期防治

此阶段主要防治叶斑病和食叶害虫。叶斑病害防治可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甲硫菌灵、代森锌等药剂;甲维盐、四氯虫胺等对食叶类有害生物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另外,需重视黑斑病的发生流行,发现患病植株可使用甲基硫菌灵、苯菌灵、多菌灵、百菌清、大生M45(代森M45),间隔15~20 日防治1 次,连续2~3 次。

2、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播种前进行种子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原物。设置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可减少交尾频率,减少虫卵数量[3]。黄板诱杀可有效防治果蝇、潜叶蝇、粉虱和蚜虫等。

生物控制技术利用有益生物对害虫进行控制,即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赤眼蜂对玉米螟防效显著;应用丽蚜小蜂可防治白粉虱、小花蝽和蓟马;利用虫源诱导可诱杀小菜蛾、小菜蛾、小菜蛾等害虫。

农业防治主要采取下列措施:选用优良品种;翻耕改良土壤质量,增强植株抗性;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植株,中耕减少虫源;提高有机肥用量,如堆肥、沤肥、厩肥和作物秸秆肥等;推广应用倒茬、间作套种等措施。

五、结语

花生从播种到收获要了解各阶段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并结合发生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构建综合防治体系,科学田间管理,确保花生高产、优质。

猜你喜欢
棉铃虫多菌灵蚜虫
蚜虫婆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