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的小日子

2022-02-10 14:11文王雅娜
时代邮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摊位买菜菜市场

文王雅娜

"在冬天的早上,世上只怕再也不会有比菜场人更多、更热闹的地方了,无论谁走到这里都再也不会觉得孤独寂寞。”古龙在小说中写过这样一段,无意间走进菜市场的虬髯大汉忘却了江湖仇杀,那一刻,他正想花两个铜板买个煎饼尝尝。

菜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场域,失落失望时走进去逛一逛,就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这里的一切都真实可亲,凝聚着一座城市的人气儿和人情味,联结着我们在烟火人间中的好日子。

变迁中的菜市场

菜市场古已有之,甫一出现就与繁华的都市生活紧密相连。在商业氛围空前繁荣的宋代,封闭的坊市制被打破,形成了居住区与商业区交融的新型城市格局,一时之间,“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展开《清明上河图》,在即将进入市区的大道旁,可见成片的菜园。当时,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市民的入住,让人们对商品化蔬菜的需求与日俱增。自此,菜市场根植于市井。

一方菜市场在奔涌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再细微不过,却浓缩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共同的、朴素的生活图景:一蔬一饭,一日三餐。这里有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城市的发展也在这里留下痕迹。

今天,干净整洁的菜市场星罗棋布,市民买菜越来越便利,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买菜,买点好菜,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很多老北京至今记得40多年前排队买菜的场景。豆腐、瘦肉、冻带鱼,都是人们大清早赶去四大菜市场排队的目标。为了让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吃上瘦肉,“老西单”刘晓川隔三岔五早晨5点多直奔西单菜市场,到了那里,大门前已经黑压压地排出一条长长的队伍,“7点大门开了,我们鱼贯而入,瘦肉投放量有限,幸好每人只能买一斤,所以我还是能买到的,排在后面的就难说了。”

冬天,北方人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蔬菜就是土豆、大白菜和萝卜这“老三样” — 因为便于长期储存。汪曾祺在《胡同文化》里提到,“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这话不夸张。在60后老北京林佳维的记忆里,小时候每年一入冬,家人就要拖着板车拉回300多斤大白菜。这沉甸甸的大白菜,给一家五口带来了整个冬天的安全感。

1986年春节,前往北京崇文门菜市场置办年货的市民惊喜地发现,柜台上摆上了海南椰子糖和珠江牌啤酒。也是在这一年,崇文门菜市场开启了北京菜市场南菜北运的先河,拉来了北方冬天见不到的西红柿、柿子椒,以及四川豌豆尖。紧接着,这里还有空运来的鲜荔枝售卖。

同样是在那几年前后,杭州人逛菜市场时,见到了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千岛湖鱼,又新鲜又实惠,有时候甚至能买到山西的羊肉;上海人的小菜场里可以买到味道很好的苏北草鸡,有报纸以《百万雄鸡下江南》为题报道这一盛况。

日子过得好不好,全体现在“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等日常小事里。改革开放带来的收入增长,令人们的食品消费水平迅速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988年,农业部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同时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居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和禽蛋水产。1998年12月12日的《新闻联播》报道,北京的菜市场上光绿叶菜就有30多种,有豆苗、盖菜、油麦菜等,这是过去人们想都不敢想的。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短短几十年,中国人的菜篮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菜市场,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鸡鸭鱼虾应有尽有,新鲜蔬菜色彩缤纷。

时代在变,菜市场也在不断改造升级。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传统菜市场逐步推进智慧化升级改造。走进重庆和欣家园标准化菜市场,如果你想知道老板口中的“新鲜菜”究竟有多新鲜,拿出手机扫一扫摊位前的电子屏,食品安全检测结果、食品来源地等信息一目了然。类似的场景,如今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智慧菜市场里上演。

买菜这件小事,让人们越来越舒心,也越来越放心。在菜市场里一通采买,菜篮里满满当当,冒着热气的生活由此展开。

有奔头的好日子

菜市场是一个奇妙的场域,似乎任何什么时候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有人习惯赶早去菜市场,因为喜欢那股新鲜得滴水的朝气。有人会在烦闷的时候去逛逛菜市场,因为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人情味。

凌晨两三点,城市还在熟睡,菜市场里,商户们已经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多是灵活就业和下岗就业人员,也有的是城郊居民,还有不少是想在城市扎根的进城务工人员。在菜市场做生意的门槛不高,对于他们来说,那个小小的摊位,就是他们生活开始的地方。

卖猪肉的老陈从凌晨1点就开始干活,每天重复最多的动作是手起刀落;老柳做了24年蔬菜生意,从来没带两个孩子出去旅游过;货运司机鲁师傅早已习惯全年无休的日子,每年直到腊月 二十九还在跑运输……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2016—2019年,中国菜市场数量逐年上升,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39397个菜市场。

近4万个菜市场背后,是不计其数的小商户、小菜农、货运司机 — 他们是菜市场生机与活力的 来源。他们凭着勤劳和智慧,靠着诚信和口碑,一 点点积攒下经验和财富,建设着属于自己的好日 子。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曾评选出众多“单品经营大王”:“圣女果大王”王友军从业20年,年交易量达3亿;黄瓜大王闫三强从业30余年,年交易量1.5亿……可以说,在诸如新发地这样的全国知名农批市场,那些和你擦肩而过的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商户,都可能是隐形富豪。

当然,菜市场里更多的是“小商户”,他们养活自己,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曾经有一张7岁女孩坐在父母的卤菜摊案板下上网课的图片感动了无数网友,“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大多数小商户就像女孩的父母一样,指望着眼前的小摊位维系全家生计。

20多年前,从老家山东沂水县来到青岛打拼的刘海军夫妇,选择在埠西农贸市场卖蔬菜,10多年后全款买下了一套房,最终在这个城市扎稳脚跟。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农贸市场商户一般为2个人经营一个摊位,家庭主要生活来源为摊位收入,摊位每月毛利大多数在1.5万—3万元,有69.66%的商户摊位收入是家庭全部收入来源。

每日起早贪黑,赚的都是辛苦钱。但对他们来说,这种忙碌的小日子,也是有奔头的好日子。很多人将菜市场称为“最佳治愈场所”,其实,菜市场里那股春天般的、兴兴头头的干劲,不正是商户们对生活的态度吗?

常年和食物打交道,他们对食材的理解不输任何大厨。当你盯着某种食材寻思着该怎么做的时候,摊位上的老板们已经看穿了一切,“要炒着吃就买这个脆藕,要炖汤就挑那个粉藕。”“牛里脊小炒很嫩的,想红烧就瞧瞧牛腩和牛蹄筋。”碰上热心肠的,还会大方分享百度上搜不到的烹饪秘诀。懂得食物的人,往往也是懂得生活兴味的人。

菜市场关系着市民买菜的民生,也关系着商贩卖菜的民生。还必须看到的是,中国有2亿多小农户,他们的收成是通过层层收购或批发,流通至菜市场。在中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菜市场作为农业供应链的神经末梢,灵活地满足了人们对新鲜食材的需求。

我们需要菜市场

当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出现,未来,我们还需要菜市场吗?其实,在第一次零售革命开始之后就有专家提出同样的问题,并推测超市最终将取代菜市场。

20多年过去了,这个假想并未成真。今年1月,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农贸市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传统的农贸市场仍然是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渠道。

然而,菜市场生态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北京三环内的大型菜市场仅剩2个,广州每年有5家左右的菜市场消失……消费文化的转向,城市地价快速上涨等因素都让菜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人类学博士钟淑如从小就喜欢跟着家人往菜市场跑,只因为旁边有一家肠粉很好吃。过去6年,她走遍中国各大城市的菜市场,亲身体验摊贩生活。在这项田野调查中,她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菜市场对接的不单是家庭消费者,它其实还是中小餐饮的心脏。比如在海南某菜市场,61%的摊贩和餐馆老板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把菜市场从城市地图中抹去,那么成千上万的小吃店、快餐店、夜宵摊也可能随之消失。”超市要求标准化和稳定性,相比之下,菜市场更了解人们喜欢吃什么。

菜市场服务于居民生活,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容器。菜市场里,也有一座城市的气质和脾性。在上海的小菜场,擅长买菜做饭的爷叔是绝对的采购主力;在成都的菜市场,多的是边摆摊边打麻将的老孃儿;在长沙的菜市场,来买菜的嗲嗲娭毑手里永远少不了一袋子辣椒……所以,当你想迅速了解或融入一座城市,那就去它的菜市场逛一逛吧。

菜市场还承担着不容忽视的社交职能,凝聚着一座城市的人情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何志森是一名菜市场爱好者,他认为菜市场是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黏合剂。人们每天挤在同一个菜市场里,从礼貌点头微笑,到凑在一起讨论哪个摊位的小菜最新鲜、哪个摊位的价格最实惠,彼此从生疏到熟络,全在这日复一日的买菜过程中。

菜市场并非中老年人的专属,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爱上这个日常而平凡的生活场所。抖音上关于“菜市场南北差异”的视频一度成为流量密码;豆瓣上的“菜市场爱好者”小组里,有超过15万人热情分享菜市场的人间烟火。

一个又一个菜市场也开始了多业态的尝试,于是年轻人相聚人间烟火地,在北京朝阳区的三源里菜市场看书法展,在泉州古城西街菜市场看168米的“大尾灯龙”,在武汉沈阳路菜市场选购印着蔬菜图案的“书籍盲盒”。一个又一个菜市场与建筑师、设计师联手进行改造,北京微风市集、宁波福明菜场、上海永年菜场、河南胜利市场等颠覆传统菜市场风格,或文艺或复古或新潮,吸引众多年轻人前去打卡。

回归日常,说到底,买菜是一件高频刚需的小事。菜市场以其新鲜、平价、多样化的供给,在我们的生活中占领一席之地,这里不仅是商业场所,更是公共空间。城市管理者亦需要考虑如何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赋予具有公共空间属性的菜市场更多精彩。

无论城市如何变迁,无论科技如何改变,我们仍然需要菜市场,需要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有归属感的社区氛围和更具底蕴的市井文化,需要物阜民丰、热气腾腾的可爱人间。

猜你喜欢
摊位买菜菜市场
热闹的菜市场
买菜记
水果摊的主人
买菜
热闹的菜市场
一个摊位富了一家人
母亲的摊位
热闹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