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东缨
涓涓兮杏坛漫笔,浩浩乎众智潮起。《辽宁教育》自1972年问世,就独树一帜。那时,我还是铁岭地区西丰县德兴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因为全身心执着于教育教学的钻研与求索,自然成了《辽宁教育》的读者。
《辽宁教育》当时是全省唯一的教育刊物,是我最爱的教育读物。每期杂志一到,我便篇篇细读、精思、深学、照做,领会其精髓,借鉴其方法,吸收其营养,让它领引我的教育人生。这一时期,我入了党,当上了模范,成为教改尖兵,《辽宁教育》功莫大焉。
几年后,我被调到铁岭市教育局,先做科员,再做副科长、科长,后做教委督學、副主任。岗位变了,视界宽广了,但根基仍牢牢扎在教育战线上,《辽宁教育》仍是我必读的专业刊物,尤其是铁岭市教育局让我来负责该刊物的宣传、学习、报道,更与《辽宁教育》结下了深厚情缘。此后,漫漫二十几年的工作之旅,我先后与几任主编有了密切往来,从一名普通的读者,成长为对本刊倾注心血的耕耘者。
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翻开《辽宁教育》,满眼春色,万紫千红。呈现的是辽宁省教育主管部门与基层群众勠力同心、理性研究与实践行动相互结合的融融新气象,追踪的是全省教育大干快上、深化改革的幅幅新风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春潮滚滚,教育深水区改革更是浪花层层:辽中县农村教育改革别开生面,大连市的德育工作如火如荼,抚顺市的课程改革枝繁叶茂,铁岭市的素质教育展露荷角,东港市的“韵语识字”教学异军突起……
一批批教改的标兵也在《辽宁教育》的助推下走上中国教育的舞台中心: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的首创者杨明书,是无畏的大写人生最美奋斗者;凤城市东方红小学校长包全杰、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魏书生,是超前改革的旗帜……
辽宁省基于立德树人而探索出的许多独特经验都展现在《辽宁教育》的字里行间:沈阳铁路第五小学开展的“愉快教育”改革实验,不仅在全省小学大面积推广,还得到了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发轫于营口市的改革——将示范高中的招生指标按综合办学质量分配到初中学校,从而解放初中的做法,经由《辽宁教育》推介,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创新求变的辽宁教育人携其教育创举,成为《辽宁教育》聚焦的主角,构筑了辽宁教育的精神谱系,在全国教育界大放异彩。
相逢是缘,相知用心,相助重情。办刊物为大家,办好刊物靠大家。《辽宁教育》是我成长的沃壤。为使这块园地姹紫嫣红,我除了精心阅读学习,还有一项使命,就是尽力为它撰写稿件。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白天奋力工作,夜里笔耕不辍,将铁岭地区的教育信息经验、教育人物、教科研成果,源源不绝地提供给《辽宁教育》。1995—2007年,我又在《辽宁教育》发表了《围主旋律,抓主渠道,遵循规律,形成定势——关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几个问题》《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理想课堂: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中国课堂教学境界探幽》《香港中小学教育考察掠意》《名师素质的结构》等影响广泛的文章。
行文至此,浮想翩翩;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源头活水,滋心润肺。《辽宁教育》滋养了我,培植了我。我的教育写作也从此扬帆远航。后来,我能够写作出版教育三部曲《泛舟诲海》《圣园之魂》《播种辉煌》,大教育三部曲《教育大境界》《教育大乾坤》《教育大求索》,教育揽胜三部曲《中国教育的顿悟》《从教师到教育家》《极目新教育》,新教育三部曲《探路者》《草原教育诗》《青春的轨迹》等600多万字作品,皆与《辽宁教育》这个让我心驰神往的丰盈家园息息相关。
前不久,我看到了2021年的《辽宁教育》。我欣然阅览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辽宁教育》,与往日印象比照,无论版式、布局、字体、选稿、定位,还是它的全部“精气神”,变化之大令人震撼:一派大视野,一番大境界。《辽宁教育》已从当初主要着眼于本省杏坛,到如今环视全国教林;从以发现宣传典型为主,到以学术研创、思想引领为要;从重点服务于辽宁基础教育,到萃取五湖四海的教育精华。
一次次突破自我,一番番更新坐标,一级级拾阶而上,《辽宁教育》得以在1992年被评为“北大核心期刊”,继而在2014年达到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的标准,领取了“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的入场券,至到2020年和2021年,两次入选中宣部“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历经多少量的扩张、质的飞跃、切磋琢磨,方有如此的蝶变与升华!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向一代代《辽宁教育》的编者致敬。
教育是唤醒,也是传递;是启迪,也是给予;是滋养,也是开发。所有这些外延内涵,在《辽宁教育》五十度春秋的期期篇篇、字字行行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与生发。我深知,为了更好的自己,《辽宁教育》将继续以思想的光焰、学术的底蕴、探索的精神、笃定的脚步,为辽宁教育、中国教育逐梦而行、精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