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强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437)
八年级是学生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很多学生在初学物理时往往采用背记的方法,不能适应物理学科的思维模式,造成学习困难,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笔者在“光现象”单元教学中,尝试融合单元教材内容、单元实验、课堂提问和单元评价等进行整体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从科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实验、课堂问题、课后和单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等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从活动板块到问题设计、从实验内容到操作细节、从单元评价到课后习题,都可以从科学思维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和理论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而不是机械地记住结论,真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注重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学习内容相对具体,例如: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在教科书的编排上,除小部分单元有一定关联外,大部分相对独立。而一个单元基本由4—5节内容和1个综合实践活动组成,每节内容主要以活动形式相串联。同时,单元内还包含学生实验、信息快递、生活·物理·社会、方法·技巧、WWW、小节与评价、信息库等栏目,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必备能力,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科学思维的培养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单元教学设计前,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1) 不同单元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2) 单元内需要学生建构的物理模型和需要设计的探究实验;(3) 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学预设达到的思维能力之间的差距。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将教学实施过程归纳为“四阶段五层次”(图1),其中四个阶段为:(1) 分析课标中的内容要求;(2)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科学思维视角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和整体设计;(3) 对每节教学内容进行活动设计,具体到提问、例题、实验和课后作业等;(4) 通过同步练习和单元检测的反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单元的整体设计和规划中又包含了课题关系、课时安排、实验设计、综合实践和单元检测等五个层面。
图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光现象”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章教材内容为“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光的反射”和综合实践活动。从知识联系上来看,本章的知识可归纳为两大主题:一是“光的特性”(第一、第二节),二是“光的传播特点”(第三至第五节)。在内容编排上,从最常见的光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进行研究,介绍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角度来看,本章是通过主题一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逐步建立“光线”这一抽象的物理模型,并通过这一物理模型发现与光特性相关的物理现象,并由此得出结论,“光线”也是解决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基础,本章整体教学设计如图2。
图2
本章实验主要由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三类组成,学生实验包括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演示实验包括分解太阳光、观察白光透过有色玻璃纸的现象、色光的混合、观察彩色图片、手影、光在水中传播等,综合实践活动有较多的选择,一般有自制小孔成像仪、探究树荫下的光斑、制作简易潜望镜和光学魔箱等。
实验选择和编排应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在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着重引导学生理清物理问题解决的思路,通过生活现象和小实验发现并提出蕴含“光”的物理问题,建立“光线”模型,利用物理模型探究深层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推动学生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实验安排如图3所示。
图3
“光现象”一章内容由多个教学活动组成,在主题一“光的特性”中有分解太阳光、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和人眼看不见的光,各部分之间既横向相对独立又有纵向递进关系,在逻辑关系上是按照分解、混合、应用和推理的顺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在问题设计时也需关注“问题串”的逻辑关系。
现以“物体的颜色”为例,展示“问题串”的设计,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学校的校服是红色外套和蓝色运动裤,小明用蓝色玻璃滤光片观察穿校服的小东。
师:太阳光中可见光部分是由哪几种颜色光组成的?
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师:太阳光照射到校服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红色外套反射红光,蓝色运动裤反射蓝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
师:蓝色玻璃滤光片具有什么光学特点?
生:蓝色玻璃滤光片只能透过蓝光。
师:小明用蓝色玻璃滤光片观察穿校服的小东,小明看到了什么?
生:小明看到小东的上衣是黑色,运动裤是蓝色。
师:那么小明看到的小东的头发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黑色,因为小东头发是黑色的,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光,没有光线反射进入小明的眼睛。
本章内容还包含多个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例如:人眼看不见光的发现、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具体操作、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问题的逻辑性,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就可以提升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评价一般是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的反馈进行的。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科学思维提升的程度,教师应在传统的检测方式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评价,可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展示、评价环节。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中,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对全章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设计,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富有逻辑性的问题串,增加对问题来龙去脉的深度挖掘,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自主进行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等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