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举措、成效及特点

2022-02-09 19:19:10王春玺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党中央领导政治

□ 文/王春玺 贺 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就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显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实现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服务。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前,党无论是在自身建设方面还是在党的全面领导方面,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多与政治问题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了党内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顽瘴痼疾,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严重政治隐患,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有力保证了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开创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成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和治本之策。

1.加强顶层设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到“5+2”[1]。党的十九大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还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是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定位,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只有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入手,才能解决党内的一些根本问题,如“人民至上”根本立场问题、“初心使命”根本目标问题、“两个确立”最根本保证问题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不仅提出党的政治建设事关统筹推进“四个伟大”[2],明确了其战略定位,而且从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目标和战略安排,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2.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点是建立“两个维护”的保障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尤其是看齐意识,还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方面,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建立和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做到“两个维护”。党中央将“两个维护”作为首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健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等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对以“两个维护”为核心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问责。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严格整治“七个有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破坏党的团结统一问题,保证了全体党员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治规范体系处理党内关系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处理党内各种关系(如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的关系)和矛盾。民主集中制是党的领导制度,反映了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等关系。在各级党委决策时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2016年1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 构建“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3]。党中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等工作条例以及党内监督条例、问责条例等,构成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处理党内政治关系的规范体系。

4.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2016年,党中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12个方面阐述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既有治标举措,也有治本方略。“准则”还强调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一方面,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惩治和威慑。党的十九大以后,反腐实现了从注重“惩治”向“惩防结合”的转变,更加注重预防腐败。持续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和问责机制。创新权力监督体制,推动设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形成对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的监督合力。从根本上构筑“不想腐”的思想觉悟,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另一方面,全面纯洁党的作风。党中央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大致经历了改进工作作风、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全面纯洁党的作风三个阶段。党中央还采取重要措施与歪风邪气做坚决斗争,“狠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4];“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5];狠刹任人唯亲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治本之举。倡导和弘扬“清正廉洁等价值观”[6];抵制“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

党中央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将提高政治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其中,尤其注重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显著成效

党中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理论成果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的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创新性贡献[7];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成果主要体现为构建起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8];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成果主要体现为在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9]。

1“.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历史成就。可以说,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两个确立”。正是因此,才保证了全党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党员干部“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从总体上看,“两个维护”“两个确立”深入人心,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

2.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

党中央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地方到基层,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使党的基本路线、大政方针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能及时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10],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制度。无论是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包括“四个服从”),还是坚决执行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都从制度上保证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力保证了“两个维护”的实现。

3.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完善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向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转变。既针对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组织纪律等问题,又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等整体环境的营造着手,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从深层次上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11]。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12]的新目标。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13]。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1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的发展趋势,正气充盈、政治清明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推动党的团结集中统一达到新高度。

4.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党组织政治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加强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15]。二是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国家机关的政治属性进一步彰显,坚持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三是牢固树立和自觉强化“四个意识”,党员干部 “政治三力”明显提高,尤其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力进一步提高。此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治导向进一步强化,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政治作用进一步发挥。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突出特点

党中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政治性、系统性、统领性、针对性四个鲜明特点,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部署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1.政治建设服务于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政治建设的政治性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鲜明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16]。从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角度上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7]。可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而是具有更为明确指向性的目标:一是服务于党的自身建设的总目标——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二是服务于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目标——“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8]。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枢纽机制,其内在逻辑是:只有通过以政治上的加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时代的自我革命,才能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2.统筹处理党的政治建设系统内外关系,突出政治建设的系统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19]。党中央坚持以系统观念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既要增强各项措施之间的耦合性,又要抓住关键环节。一是以系统思维统筹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关系,二者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二是统筹党的政治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统筹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善于从这些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三是统筹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的关系,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定和落实全过程。

3.明确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性

党中央注重统分结合、纲举目张,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二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组织建设。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树立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三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的政治立场。四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纪律建设,纪律建设必须突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五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建设廉洁政治。六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制度建设。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4.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突出政治建设的针对性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针对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全面领导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靶向治疗”:一是针对“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稳、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20]“三个不纯”等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二是针对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尤其是弱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七个有之”等突出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就是以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这一党的建设总目标和“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一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目标为导向。坚持结果导向,就是以党的建设的成效为标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21],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两个确立”深入人心作为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党中央领导政治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廉政瞭望(2016年15期)2016-09-10 01:59:14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火炬(2015年9期)2015-07-25 09: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