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 洋 丁传伟
近年来,“美育教育”正在被高度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不容忽视。以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美育价值的彰显与发挥,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舞蹈表演专业相结合,按照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文武(舞)”并进的内涵发展模式,以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国际交流为窗口,融合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发掘蕴含其中的大量美育资源,以实践为导向探索高校美育改革路径,推进了学院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形成符合时代与未来发展需求的育人新格局。
1.明确美育是贯穿育人的关键环节。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在高校美育中,以教会、勤练、常赛这种美育教学理念与创新方法鼓励广大学生,促进学生多元化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情操、审美的情趣、创造的能力,成为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2.挖掘专业中蕴含的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的彰显与发挥,以实践导向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中华体育精神融合的美育新格局,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武舞融合”,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和舞蹈表演两个专业相结合的创新育人模式,属国内首创。学院以“能击善舞、德技双修”为办学理念,两个专业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发挥武术、舞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武舞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元素应用到服务中小学、社区民族性健身活动当中,增强中小学武舞教育和社区健身的审美韵味、文化品味,把“武舞融合”的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3.探索体育与艺术融合推进社会美育。新时代的美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学院强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和舞蹈表演、体育与艺术相融合,倡导精细育人的教学理念,与单纯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相比,采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方式,创新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精神传承与时代审美精神的有机结合,让大学生通过审美实践在情感上感受思想和精神的升华。同时,大力推进社会美育,将美育融入全民素质提升、多元化实践平台建设和武术艺术化产品创作当中,助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多层次美育体系,确保实现以实践为导向、服务社会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1.坚持文化传承,确立美育目标内容体系。学校美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载体,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育人新格局,应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传承。学院发挥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的优势与作用,以武舞融合创新的作品和项目研究向全体学生普及武艺教育,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学院积极践行“文化走出去”战略,展开了多形式的跨文化人才培养项目,参与了内容形式多样化的系列重要国际交流,出访30多个国家,进行“华夏风、功夫情”主题巡回演出110多场,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美育的同时,向世界展现中国美。
2.推动武术与舞蹈融合,推进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院在专业建设上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强调人才培养和科研及社会服务质量与特色。创编巡演经典节目,以霸王别姬、穆桂英战、六艺等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内容为题材,以武术与舞蹈肢体动作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在高质量地完成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委派的境外巡演任务的同时,形成“有文化、有美感、有故事、有情节”的武舞融合讲中国故事的文化品牌。
3.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教育是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践行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应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学院通过参与多项实践活动,展现体育艺术之美,大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专业教育、竞赛训练、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美育体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塑造时代新人。
美育的培养要以实践为宗旨,将学校美育融入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每个环节。因此,学院将培养“乐演、善教、能导、会写”的国际化人才,构建包括专业教育、竞赛训练、社会艺术实践在内的诸多层次美育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1.确立“武舞融合”的办学特色。学院积极探索艺术与体育相融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确立了“武舞融合”、舞健浸润、“平台+方向”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创新培养模式,将武源、武舞、武战、武艺、武魂等为代表的“武舞融合”巡演经典节目融入校队训练内容,创编了以“舞蹈+武术”为基调的节目展演和大型舞台剧,使教学成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进一步提升了师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2.形成“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将以实践为导向的美育融入“武舞”两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孕育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审美水平的优秀舞蹈表演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学、练、赛、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院原创作品在体育院校中首次获得了全国“桃李杯”教育教学成果奖,形成《梅励香》《坤道拂尘》《守护》等六个全国知名的体育艺术作品。
3.实现“美育教育”的无声浸润。美育的培养应在各个方面全面提升舞蹈表演教育质量,将美育与舞蹈表演专业定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结合是时代的需求。学院中所含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在中小学、专业俱乐部、各大演艺团体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国际标准舞、健美操等课程的教学和表演。学院受邀完成国内外各级各类演出任务,多次参加国内主流媒体的转播和直播,如《生活圈》《厉害了我的课》《双奥之声》《舞蹈世界》等,实现了将美育教育无声浸润到受教者心中的教学目标。
“美育教育”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及各方协助配合来培养、发展高校学生的美育,高校更应努力成为首都形象的塑造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武舞融合”的引领者、创新人才的培养者。新时代,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将继续以美育人、向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