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新一轮“粉红色浪潮”

2022-02-09 16:38:46王冠吴洪英
现代国际关系 2022年12期

王冠 吴洪英

[内容提要] 所谓新一轮“粉红色浪潮”,指自2018 年以来左翼政党相继在几乎所有拉美主要国家上台执政的独特政治现象,这是21 世纪初第一轮拉美左翼政党执政浪潮的延续和回归,也被称作21世纪拉美第二轮“粉红色浪潮”。新一轮“粉红色浪潮”始于2018年墨西哥和2019年阿根廷两国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发展于2021 年秘鲁、洪都拉斯和智利等多国纷纷“由右向左转”,而2022年10月工人出身的卢拉再次当选巴西总统,则将此轮“粉红色浪潮”推向高点。此轮浪潮既是拉美国家多重经济社会危机叠加演进的结果,也是全球左翼思潮回归的一种表现。在这轮浪潮中,拉美左翼政府普遍高举改革大旗,以推动社会公正为优先,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政治改革为重点,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致力于探索不同于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新道路、新模式。新一轮“粉红色浪潮”发展前景如何,值得观察。

自2018年以来,一轮新的“粉红色浪潮”横扫拉丁美洲。左翼政党纷纷在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巴西等国相继上台执政,并且在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等国实现长期执政,构成自21世纪初以来的拉美地区第二轮左翼政党执政浪潮,亦称拉美新一轮“粉红色浪潮”。此轮浪潮不仅是21 世纪初第一轮“粉红色浪潮”的新回响、新发展,而且是拉美国家在大疫情大危机冲击下进行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新选择。

一、新一轮“粉红色浪潮”的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在拉美长期的民主化政治进程中,一直存在着左右两翼轮流执政的独特政治现象,被称作“拉美政治钟摆效应”。西方学术界和媒体甚至创造了一个专用名词“粉红色浪潮”(Pink Tide)来形容拉美21世纪初以来从右转左、左翼政党执政的政治现象。“粉红色浪潮”一词,最早出现在2004 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拉里·罗特尔对乌拉圭大选的报道。为何选择“粉红色”一词?通常的解释是,西方学界和媒体习惯将共产主义运动界定为“红色的运动”,因而将含有推动社会公正、反对帝国主义等进步因子同时又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拉美左翼运动用比“红色”稍浅的“粉红色”来形容。拉美第一轮“粉红色浪潮”出现于1999 年到2016 年。当时,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领导人查韦斯(1999年)、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2003 年)、乌拉圭进步联盟广泛阵线主席塔瓦雷·巴斯克斯(2004 年)、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莫拉莱斯(2005 年)、智利社会党领导人巴切莱特(2005 年)等相继上台执政,掀起拉美地区21世纪初第一轮左翼政党执政浪潮。随着2015 年阿根廷左翼正义党胜利阵线在大选中落败,委内瑞拉左翼的执政党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在议会选举中失利,第一轮“粉红色浪潮”转入低潮。2016 年巴西左翼的劳工党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被弹劾下台,标志第一轮“粉红色浪潮”正式落下帷幕。而正是在2015年前后,拉美也出现了新一股右翼政党执政的风潮,右翼力量纷纷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智利等拉美前五大经济体上台执政,一时间,“右进左退”成为拉美政治生态的主流现象。然而,这种现象持续不长。2018 年墨西哥和2019 年阿根廷两国左翼政党上台执政,掀起新一轮拉美左翼政党执政浪潮,亦称第二轮“粉红色浪潮”。相较第一轮,第二轮“粉红色浪潮”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浪潮形成的时间更短。如果说,第一轮“粉红色浪潮”,从1999 年委内瑞拉左翼领导人乌戈·查韦斯上台,到2011 年前后左翼政党在拉美10多个国家执政,前后经历大约10年左右时间;那么,第二轮“粉红色浪潮”,从2018年左翼的国家复兴运动党在拉美第二大经济体墨西哥上台执政,到2022年左翼的劳工党在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赢得大选,前后只用了4年时间。显然,第二轮浪潮的形成比预期来得更早,反映出拉美政治光谱向左移动的速度明显加快。

第二,浪潮形成的势头更猛。如果说拉美第一轮“粉红色浪潮”有起有伏、曲线上升,那么新一轮“粉红色浪潮”则是高开高走,前后经历3次波浪,且一波更比一波高。第一次波浪,指2018~2020 年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由右向左转”。2018年7月,墨西哥左翼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候选人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赢得总统大选,成为该国近40 年来首位左翼总统。2019 年10 月,阿根廷多个左翼团体组成的全民阵线候选人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当选总统,标志左翼力量时隔4 年后重新上台。2020年10月,玻利维亚左翼力量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候选人路易斯·阿尔塞首轮大选中获胜,表明该党下台一年之后又重返政坛。第二次波浪,指2021年拉美左翼力量一举赢得4场选举。6月6日,秘鲁左翼政党自由秘鲁候选人佩德罗·卡斯蒂略以50.13%得票率当选总统。11 月7 日,尼加拉瓜左翼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候选人丹尼尔·奥尔特加以76%的压倒性得票赢得大选,开始第5个总统任期。11月28日,洪都拉斯左翼的自由与重建党候选人希奥玛拉·卡斯特罗赢得总统大选,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12 月19 日,智利左翼政党联盟“赞成尊严”候选人加夫列尔·博里奇在第二轮投票中战胜右翼对手,成为该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36岁)。第三次波浪,指2022 年哥伦比亚和巴西两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选。6 月19 日,哥伦比亚左翼政党联盟历史公约联盟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在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获胜,成为该国212 年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标志拉美最传统保守的国家第一次“左转”。10 月30 日,巴西劳工党领袖、前总统卢拉在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战胜右翼的现任总统博索纳罗,不仅标志巴西再次“从右转左”,而且“标志拉美新一轮‘粉红色浪潮’正式成型,极大加强了拉美左转政治趋势”。①Sam Meredith,“An Extraordinary Comeback for Brazil’s Lula Sees a New‘Pink Tide’Take Shape in Latin America,”https://www.cnbc.com/2022/11/04/brazil-lulas-stunning-comeback-sees-anew-pink-tide-in-latin-america.html.(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日)卢拉本人也成为拉美唯一一位参加两次“粉红色浪潮”的国家领导人。

第三,浪潮波及的范围更广。拉美第一轮“粉红色浪潮”覆盖的范围从中美洲到南美洲,占拉美总面积的71.8%,影响的人口占拉美的53.8%。相较之下,第二轮“粉红色浪潮”波及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则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从波及国家看,总共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圭亚那、巴拿马、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古巴、多米尼加、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等17 个国家处于左翼政党统治之下。②目前拉美左翼执政国家数目是作者根据各国政党执政纲领、政党自我定位及西方媒体评价进行整理而估算得出,并得到维基百科(英文版)“粉红色浪潮”词条的印证。从覆盖面积看,左翼执政的国土面积1920 万多平方公里,占拉美总面积(2070 万平方公里)的92.7%,实现对拉美四大地理板块(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全覆盖。从影响人口看,目前处于左翼统治之下的人口达5.87 亿,占拉美总人口(6.56 亿)的89.4%。显然,在拉美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左翼政党在如此大的范围内、几乎又是同一时期执政。从这个意义上讲,此轮“粉红色浪潮”创造了拉美历史。

第四,浪潮背景与内涵更加复杂。尽管两轮“粉红色浪潮”具有不少相似性,如两轮左翼政府都反对新自由主义,注重社会公正,强调国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反对强权霸权等,但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异:一是第二轮左翼政府面临的宏观环境更加恶劣。第一轮左翼政府因拥有21 世纪头10 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繁荣周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美国较低利息等红利,获得大量收入,可以增加公共开支,扩大社会福利,实现连选连任。然而,第二轮左翼政府面临较为不利的国际环境:美国加息风暴、乌克兰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进一步加剧拉美高油价、高通胀、高赤字,极大压缩政府财政空间和治理手段。二是国内政治极化使新一轮左翼领导人很难获得高支持率,要想达成跨越党派的政治共识、推动必要而重大的改革,更是难上加难。三是新一轮左翼政府似乎更多“绿色”。不同于第一轮左翼政府利用大自然馈赠、推进开采大项目,新一轮左翼政府非常强调环境保护,愿意在国际气候变化议程中扮演积极角色。四是新一轮左翼政府似乎更加“前卫”。与第一轮左翼总统查韦斯和莫拉莱斯“一夫一妻婚姻观”不同,博里奇和佩特罗等新一轮左翼总统非常关注同性恋权益,强调性别平等和少数族群权益保护。

第五,浪潮是对世界左翼运动的呼应。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成为拉美、西方乃至全世界较为广泛流行的一种经济政策模式。因其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政治腐败和经济主权丧失等问题,到21世纪初遭到许多国家左翼政府和左翼力量的猛烈批评。近年来,全球保守主义有所抬头,右翼力量有所回升。2022年9月意大利极右翼的兄弟党上台执政,9 月瑞典右翼的民主党成为议会第二大政党,4 月法国大选中极右翼力量获得近三分之一选票。但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仍有许多国家是由左翼或中左翼力量执政,北欧除冰岛外几乎是清一色的左翼政府,美国民主党政府甚至也被媒体戏称为“白左当道”。尤其面对百年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大国博弈,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成为全球左翼运动中最亮丽的一环。显然,反对新自由主义、寻求社会公正、反对强权霸权的拉美左翼既构成全球左翼运动的一部分,也是全球范围探索新自由主义替代方案的一种新表现。

二、新一轮“粉红色浪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新一轮“粉红色浪潮”的出现,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因,也与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密不可分。

首先,经济衰退持续多年导致广大民众对现状日益不满。继2004~2014 年长达十年的“黄金增长期”后,因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拉美经济开始走下坡路。2015~2019 年 5 年间,拉美 GDP 分别增长0.4%、-0.6%、1.4%、1.2%、0.2%,几乎停滞不前,成为全球增速最缓慢的地区。2020 年拉美GDP 下降7.0%,2021年虽反弹至6.9%,但属恢复性增长,且好景不长。2022 年拉美经济下滑至3.5%,预计2023年前景也不容乐观,进一步下滑至1.7%。①World Economic Outlook,IMF,October 2022,p.125.显然,拉美面临“又一个失去的10年”。经济持续不景气,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动荡不定,乌克兰危机持续升级,美联储不断加息,拉美国家普遍陷入高通胀、高赤字、高债务困境,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对现状越来越不满。最近3年,秘鲁、智利、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多国发生一系列暴力抗议,催生出大量“愤怒选票”。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拉美经济雪上加霜。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拉美国家虽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抗疫举措,但无奈卫生医疗设施差,整体医疗水平低,政府可用资源有限,导致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跟踪数据,截至 2022 年 10 月 27 日 21 点 22分,拉美新冠病毒感染确诊人数77,710,712,死亡人数1,739,616。这说明只占世界人口8.4%的拉美,其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却分别占世界的12.4%和26.4%。其中,巴西确诊人数3480 万,死亡人数68.7万,分别居全球第五、第二。同时,较低的新冠疫苗研发能力和疫苗普及率,也限制了疫情有效控制。拉美33 国中仅有古巴拥有独自研发疫苗,阿根廷和墨西哥拥有联合研发疫苗,而其余30国主要依靠政府采购和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分配。截至2021 年12 月22 日,拉美疫苗接种率为57%,低于欧洲(67.8%)和美国(61.3%);同时,拉美国家疫苗接种率极不平衡,智利、古巴、阿根廷和巴西分别高达85.6%、84.1%、70%和65.7%,而牙买加只有18.7%,海地更是不到1%。①Tim Lister,“Many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Now Have Higher Vaccination Rates tha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https://edition.cnn.com/2021/12/28/americas/latin-america-vaccination-ratesintl/index.html.(上网时间:2022年12月4日)拉美连续3 年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完全暴露了拉美经济结构和医疗结构的缺陷:极度的不均衡、脆弱的生产率和碎片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果,“新冠病毒改变了拉美政治路线”。②Valesca Lima,“A Second‘Pink Tide’Rises in Latin America,but Will It Last?”https://theloop.ecpr.eu/a-second-pink-tide-rises-inlatin-america-but-will-it-last/.(上网时间:2022年12月4日)

第三,社会贫困化加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百年罕见的经济衰退,使拉美社会急剧分化。一方面,原本脆弱的中下层民众因疫情蔓延和反复,频频失去工作,被迫从事工资和待遇很低的非正规工作,生活极为艰难,甚至部分中产阶级重新返贫。仅2020 年,拉美国家失去2600 万个工作岗位,非正式就业增长30%,一度占总就业的70%。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给资金雄厚的富人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频发疫情财。结果,拉美社会出现“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怪象。2020 年拉美国家贫困人口从2019 年占总人口的30.4% 增至2020 年32.8%,赤贫人口从11.4%增至13.1%。③CEPAL,“Población en situación de pobreza extrema y pobreza según área geográfica,”https://statistics. cepal. org / portal /cepalstat / dashboard. html? indicator_id=3328&area_id=930&lang=es&link=cepal.(上网时间:2022年12月4日)随着贫富悬殊拉大和社会贫困化加剧,广大民众的挫折感日益强烈。正如哥伦比亚选民怒吼的那样:“我们想要工作,想要我们的孩子比我们生活更好。”④Isabel Woodford, Carlos Vargas,and Gabriel Araujo,“Latin America’s New‘Pink Tide’Gains Pace as Colombia Shifts;Brazil up Next,”https://www.reuters.com/world/americas/latin-americas-newpink-tide-gains-pace-colombia-shifts-left-brazil-up-next-2022-06-22/.(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1 年拉美民调机构“拉美晴雨表”的民调显示,只有27%的拉美民众信任政府,较10年前减少了20个百分点。⑤Alex Kliment,“Is Latin America’s New‘Pink Tide’for Real?”https//www.gzeromedia.com/is-latin-americas-new-pink-tidefor-real/.(上网时间:2022年11月30日)

第四,多国右翼政府治理失败导致民众强烈求变。从2015年前后起,右翼力量相继在拉美多国上台执政,刮起一股“左退右进”风潮。这些右翼政府普遍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实施贸易自由化、国企私有化、经济市场化。这些举措虽然一度刺激经济增长,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但却导致贫富悬殊拉大,社会不公现象严重,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酿成波及10 多个国家的“2019 年拉美大抗议”。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右翼执政的拉美普遍应对糟糕,在抗疫与重启之间不断进退失据。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胀不断升高,债务负担加重;为了抗击疫情和稳定社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果进一步加剧通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特别是右翼总统博索纳罗执政的巴西,成为拉美疫情最严重、经济表现最差的大国。面对右翼政府在世纪疫情和百年衰退双重危机面前的无能、无力、无为,拉美广大民众强烈不满。因此,拉美右翼政府“未能妥善应对,导致灾难性失败”。⑥Michael Paarlberg,“Latin America’s Pink Tide Is an Opportunity for Washington,”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11/10/latin-america-left-pink-tide-lula-bolsonaro-brazil-election-biden/.(上网时间:2022年12月5日)

三、新一轮左翼政府的政策特点

新一轮拉美左翼政府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卫生危机、社会危机,乃至政治危机,新一轮左翼政府普遍高举改革大旗,大幅调整内外政策,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发展道路。

首先,注重宪制,强调秩序。第二轮拉美左翼政府普遍重视通过立宪或修宪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如果说,第一轮左翼政府往往通过修宪来推动经济社会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动力,如1999 年委内瑞拉新宪法、2008 年厄瓜多尔新宪法、2009 年玻利维亚新宪法,那么,第二轮左翼政府则大多通过修宪来重构国家权力结构,推进再度民主化。智利总统博里奇竭力推动2020 年启动的制宪进程,承诺任内完成“智利历史上第一部以民主方式制定的新宪法”,“解决政治不平等”问题。①Prensa Latina,“Presidente chileno reclama acuerdo para nueva Constitución,”https://www.granma.cu/mundo/2022-12-04/presidente-chileno-reclama-acuerdo-para-nueva-constitucion.(上网时间:2022年12月5日)秘鲁总统卡斯蒂略宣布,成立由劳动者、社会团体、政党和宪法专家组成的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并将其付诸公投。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承诺,推动成立制宪大会,以新宪法指导国家发展。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力推宪法修正案,以改革全国选举机构。洪都拉斯总统希奥玛拉一上台就抛出“宪法公投提案”,旨在修宪。②Jorge Dávila Miguel,“La izquierda regresa a Honduras,”https://cnnespanol. cnn. com / 2022 / 01 / 24 / xiomara-castro-opinionizquierda-honduras-jorge-davila-miguel-orix/.(上网时间:2022 年 12月5日)卢拉在2022 年10 月30 日获胜演讲中宣称“宪法指引着我们所有人”,承诺“将代表全巴西2.15亿人执政,而不仅仅为那些投票给我的人,不存在两个巴西”。③Pablo Giuliano,“Nuestro compromiso es terminar con el hambre otra vez,”https://www.telam.com.ar/notas/202210/609412-resultados-elecciones-brasil.html.(上网时间:2022年12月4日)显然,新一轮左翼政府都重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作用,都希望借立宪或修宪重建国家秩序与政治格局。

其次,反对新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鉴于新自由主义带来种种社会经济弊端,拉美第一轮和第二轮左翼政府一致予以谴责。但两者存在微妙差异。第一轮左翼政府不仅在口头上强烈抨击新自由主义,而且在实践上明确提出“新自由主义替代方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提出“21 世纪社会主义”,厄瓜多尔科雷亚总统提出“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提出“社群社会主义”等。而新一轮左翼政府虽在口头上一致反对新自由主义,但批判的态度没有那么强烈,更没有提出明确的“新自由主义替代方案”。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强调,本届政府致力于反腐、消除特权、惠及民生的“第四次变革”。秘鲁总统卡斯蒂略声称,着力推行“人民市场经济”。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倡导“全面和平”理念,提出“全国共识”倡议,致力于建设一个“民生强国”。巴西当选总统卢拉表示,将全力推动重建一个团结、和平的新巴西。同时,第二轮左翼政府不像第一轮那样大张旗鼓搞国有化运动,而是推行“有选择的国有化”,即通过部分管控、参股合营、协商分成等方式确保国家收益。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表示,将对油气等战略资源和部分矿产项目实施国有化。秘鲁总统卡斯蒂略声称,推动“矿业国有化”。拥有全球56%锂矿资源的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三国都在着手锂矿国有化;三国甚至计划组建“锂欧佩克”,共同维护拉美锂矿主权。墨西哥洛佩斯宣布只有国家拥有锂矿的勘探、开采和使用权,推动国会批准锂矿国有化法案。巴西当选总统卢拉也强调,将实施国家引导经济的政策,推进部分领域国有化。显然,“有选择的国有化”正在成为新一轮左翼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和重振经济的重要工具。

其三,强推经济增长,注重绿色发展。新一轮左翼政权均设法在重振经济与绿色发展、重启工业化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某种平衡。智利总统博里奇表示,“将推进与环境相匹配的经济发展”,支持合法的环境开发。④Felipe Betim,“Can Latin America’s New‘Pink Tide’Turn Green?”https://dialogochino. net / en / climate-energy / 52162-latinamerica-new-pink-tide-green/.(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发誓,将“中止油气开采”,改变经济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推动能源转型。秘鲁总统卡斯蒂略主张大力发展农畜牧业,提高农业工业化、科技化水平,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强调,在加快工业化同时,注重环境保护。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表示,既要提高本国制造业水平,也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巴西当选总统卢拉称,将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对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设法将亚马孙森林砍伐减少80%,向“亚马孙森林零砍伐目标”奋斗,争取在全球应对气候危机方面重新发挥引领作用。⑤Pablo Giuliano,“Nuestro compromiso es terminar con el hambre otra vez,”https://www.telam.com.ar/notas/202210/609412-resultados-elecciones-brasil.html.(上网时间:2022年12月4日)正是新一轮左翼政府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因此被冠以“绿色左翼”。

其四,优先社会政策,重视公平正义。新一轮左翼政府深知民生问题决定政权问题,因此普遍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放在优先议程,努力扩大社会政策,增加社会福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尤其注重维护女性和少数族群的权益。哥伦比亚副总统马尔克斯作为一位非洲裔女性和女权主义者,承诺新政府将优先考虑社会公正问题,确保最低工资收入,改革养老金制度,提高教育水平。①John Cherian,“Is Latin America Witnessing a Return of the‘Pink Tide’?”https//frontline. thehindu. com / world-affairs / latinamericas-left-turn-continues-with-colombia-choosing-gustavo-petro-asnew-president/article65554329.ece.(上网时间:2022年11月26日)秘鲁总统卡斯蒂略将教育和医疗卫生预算占GDP 比重分别提高至10%,颁布新《教育法》,确立公民受教育权为基本人权,完善全国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全国公立养老金体系。智利博里奇政府非常关注女性权利,支持同性婚姻和堕胎,确保男女平等,其内阁24 名部长中女性占14 位;②John Kirk,“The US Cannot Ignore the New‘Pink Tide’in Latin America,”https://www.aljazeera.com/opinions/2022/10/23/theus-can-no-longer-ignore-change-in-latin-america.(上网时间:2022 年11月20日)同时,他还力推建立一个全新的“公私合营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全民健康基金。巴西当选总统卢拉表示,新政府最紧迫的任务将是“再次结束饥饿。我们不能接受这个国家仍有数百万人食不果腹”,要确保男女同工同酬,反对性别和种族歧视,推动建立“一个平等、和平、民主和充满机会的巴西”。③Pablo Giuliano,“Nuestro compromiso es terminar con el hambre otra vez,”https://www.telam.com.ar/notas/202210/609412-resultados-elecciones-brasil.html.(上网时间:2022年12月4日)

其五,推动地区一体化,强调联合自强。针对过去右翼执政期间拉美一体化运动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拉美第二轮左翼政府一致强调加强拉美国家之间的团结和联合,重振拉美地区一体化。秘鲁总统卡斯蒂略和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都表示,将加强团结,为拉美人民提升地区一体化水平。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表示,要推动拉美国家在世界瞬息万变的挑战中实现拉美一体化。巴西当选总统卢拉表示,“将努力推动拉美地区一体化,重建南方共同市场,积极参加G20 集团、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金砖国家的活动”,并声称“我们要告诉世界,巴西回来了”。④Pablo Giuliano,“Nuestro compromiso es terminar con el hambre otra vez,”https://www.telam.com.ar/notas/202210/609412-resultados-elecciones-brasil.html.(上网时间:2022年12月4日)显然,加强地区一体化成为新一轮左翼政府的一个政治共识和施政方向。

最后,反美但不脱美,奉行务实平衡外交。传统上,拉美被视为美国的后院。为了确保后院稳定和维护西半球霸权地位,美国政府对拉美的民主、贸易、移民、毒品等问题十分关注,不断干涉拉美事务,结果引起拉美广大人民和进步的左翼力量的强烈反感。如果说拉美第一轮左翼政府大多强烈反美,且有脱美架式,那么新一轮左翼政权对美国态度相对温和、务实。一方面,坚决反对美国霸权,反对美国对拉美事务的干涉。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不仅起诉美国军火商私下向墨西哥黑帮贩卖武器,而且公开批评北约对乌克兰政策“不道德”,甚至带头抵制2022 年6 月6~10 日由美国主办的第9 届美洲峰会。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不顾美国施压,上台后不久就访问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委内瑞拉,正式恢复两国中断了3 年的外交关系。巴西当选总统卢拉,公开批评美国霸权主义行径,认为美国和欧盟对2022 年初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负有责任。另一方面,新一轮拉美左翼政府普遍认识到,美国作为拉美最大的邻居,对拉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他们虽反对美霸权,但不反对与美国合作。墨西哥总统洛佩斯3 次访问美国,一直与美国在移民、边境安全、经贸等问题上密切合作。智利总统博里奇公开承诺不让在智利的美国企业利益受损。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明确表示,对美国“永远不会拒绝对话的机会”。⑤Stefano Pozzebon, Gustavo Petro,“el nuevo presidente de Colombia, apunta a relanzar las relaciones con EE.UU. ,”https://cnnespanol.cnn.com/2022/06/21/gustavo-petro-presidente-colombiarelaciones-estados-unidos-trax/.(上网时间:2022年11月25日)卢拉也称“我并不是说我们要与美国不和,我们应该和美国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强调在气候变化、粮食、民主和国际事务等方面与美国合作。①Rafael Romo,“Ante la reunión de Lula da Silva con Joe Biden,¿qué se necesita para mejorar la relación Brasil-EE.UU.?”https://cnnespanol. cnn. com / video / lula-da-silva-joe-bien-reunion-rafaelromo-mirador-mundial-cnn/.(上网时间:2022年12月5日)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左翼政权普遍希望与美国在经贸、气变、绿色环保、能源转型、女性和少数族群平权运动等议题上展开合作。毋庸置疑,新左翼的温和与务实态度,也为美国在拉美推广价值观外交、分化拉美左翼阵营提供了机会。

当然,新一轮左翼政府之间在思想理念、优先议程和具体举措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和分歧,但总体说来,它们的相似性多于差异性。

四、新一轮“粉红色浪潮”发展前景

目前,几乎所有的拉美主要国家都处于左翼政党的统治之下,标志拉美左翼力量实现全面崛起和真正回归,拉美地区再次成为“粉红色大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一轮“粉红色浪潮”是短暂的风潮,还是长期现象?

综合各种分析,大概有三种情景:第一种是昙花一现。新一轮左翼政权诞生时普遍十分勉强,上台后又站不稳脚根,执政能力也不行,加上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包括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抬头、乌克兰危机溢出效应、大国博弈加剧等),难以成气候。因此,有的拉美学者预言,“第二轮‘粉红色浪潮’可能较第一轮更加短命、更加动荡”。②Oliver Stuenkel,“Latin America’s Second Pink Tide Look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https://www.americasquarterly.org/article / latin-americas-second-pink-tide-looks-very-different-from-the first/.(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日)第二种是好戏连连。左翼政权拥有一个相对厚实的社会基础,又有执政为民的理念,还有追求社会公正的政策,并且仍然可能拥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有利条件,如果有效处置危机,可能会站稳阵脚,实现较长期执政。有的外国媒体断言:“拉美左翼浪潮正在增长。”③Mario González,“La nueva izquierda en América Latina:¿qué presidentes forman parte de esta nueva ola?”https://cnnespanol.cnn.com / video / izquierda-latinoamerica-presidentes-petro-amlo-borishernandez-xiomara-perspectivas-mexico-nueva-politica/.(上网时间:2022年10月30日)第三种是左右分庭抗争。无论左翼还是右翼,均拥有各自的支持基本盘,左翼倡导社会公正颇具吸引力,右翼擅长经济治理颇得人心,但面对拉美前所未有的复杂严峻的形势,左翼和右翼可能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得过且过,谁也不服谁,因此最后可能形成的局面是:对某个国家而言,出现左右轮流坐庄;对整个拉美地区而言,出现左右政权平分秋色。

应该说,上述三种分析各有一定的道理,但综合看,似乎第二种情景可能性更大,即拉美新一轮“粉红色浪潮”可能拥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目前拉美左翼政权整体上拥有一个较长的法定执政周期,如阿根廷左翼将执政到2023 年,墨西哥到2024 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到2025 年,智利、秘鲁、巴西和哥伦比亚到2026 年,尼加拉瓜到2027 年,因此,新一轮左翼执政周期至少可以持续5 年以上。二是拉美左翼力量,向来被视为拉美地区追求社会公正、民族自主的进步力量,代表着拉美国家前进的根本方向。三是只要贫困、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等拉美社会的痼疾不除,拉美左翼力量就会具有宽厚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第二轮“粉红色浪潮”能否持续5~10年或10 年以上?则取决于新一轮左翼政府是否能够从容应对以下四大挑战。

一是能否重振经济和控制疫情。这是新一轮拉美左翼政权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目前,一些拉美国家面临高失业、高通胀、高负债和高感染等四高问题。因此,恢复经济增长、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和改善民生,成为所有拉美左翼政权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广大民众的普遍诉求。如何在有效控制疫情中发展经济,如何在重振经济同时管控好疫情,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考验着拉美所有左翼政权。

二是能否抵制右翼力量反扑。这是新一轮拉美左翼政权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左翼政党在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取得执政地位,但在选举中都未能以较大的优势获胜,在施政中又普遍难以获得立法机关的支持。秘鲁左翼总统卡斯蒂略仅以0.26%优势在第二轮投票中击败右翼的人民力量党候选人藤森庆子。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以50.4%对47.4%的得票率战胜右翼对手。巴西当选总统卢拉仅以不到2%的微弱优势战胜右翼总统候选人博索纳罗。智利总统博里奇上台不久支持率就一度跌到27%。①Michael Paarlberg,“Latin America’s Pink Tide Is an Opportunity for Washington,”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11/10/latin-america-left-pink-tide-lula-bolsonaro-brazil-election-biden/.(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日)可见,目前拉美政治生态似乎呈现左右势均力敌的窘境。尤其在推进重大改革和政策主张时,左翼政府面临右翼反对派的强力掣肘。秘鲁左翼党派只占议会130 个议席中的42 席。智利左翼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的席位明显少于右翼联盟。哥伦比亚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分别只占18%和15%的席位。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代表的右翼阵营在众议院513 个席位中占273 个席位,在参议院改选的27 个席位中占14 席,在27 个州中占13个州州长职位。显然,这种“院大府小”的权力结构意味着政治共识难以达成,“府院之争”或成为常态,有的国家府院矛盾甚至白热化。秘鲁总统卡斯蒂略从 2021 年 7 月到 2022 年 11 月被迫更换了 5 位总理、12 名部长,自己甚至一度遭反对派两次弹劾。因此,一旦左翼政府稍有闪失,右翼力量很可能卷土重来。

三是能否展现有效的综合治理能力。这是新一轮左翼政权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挑战。上一轮右翼政府之所以纷纷下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执政能力和水平不足,无法应对繁杂的经济社会难题,失去广大民众的信任。而新一轮左翼政府面临的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更加复杂。目前,大多数拉美国家面临多重危机的冲击,这就需要左翼政府展现出超强的国家综合治理能力。不仅要有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气,还要有治理危机的良方;既能协调各方利益和分歧,又能满足中产阶级日益增长的诉求;不仅要善于引导社会运动走向,还要能争取公众的信任。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长期执政的资本、空间和动力。

四是能否真正实现发展模式转型。这是新一轮左翼政权也是未来拉美所有左翼政权面临的一个长期的挑战。上一轮右翼政府奉行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让拉美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因此,新一轮左翼政权需要找到一条不同于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新道路。2022 年10 月22~26 日拉美33 国在阿根廷召开专门会议,对“危机背景下拉美国家发展模式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应加强对话、合作和协作,调动内外各种资源,推进地区一体化,提高生产和投资能力,增进就业机会,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推动建立一种“生产高效、包容性强、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模式”。②“Países de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aprueban propuestas de la CEPAL para impulsar un cambio en el estilo de desarrollo de la región,”https://www.cepal.org/es/comunicados/paises-america-latinacaribe-aprueban-propuestas-la-cepal-impulsar-un-cambio-estilo.(上网时间:2022年11月19日)

总之,新一轮“粉红色浪潮”是21世纪初拉美第一轮“粉红色浪潮”的延续与发展,是对拉美保守右翼主义的一种反抗,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新阶段。要对这一浪潮进行全面评价,还有待观察。但种种迹象表明,拉美第二轮左翼政府普遍采取国家引导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维护中下层民众利益的社会政策、注重绿色发展的环保政策、独立自主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进行着拉美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新尝试。这一切不仅正在推动拉美各国的向前发展,而且在拉美地区乃至世界范围都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可以说,第二轮“粉红色浪潮”是一种带有明显的进步主义、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特征的拉美独特政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