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林
中蒙俄三国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三方合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2014年9月,中俄蒙三国元首在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将三国发展战略进行对接联通,合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得到了俄、蒙双方的积极回应。201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乌法峰会期间,三国元首批准了《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三国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期间,三国元首见证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等合作文件的签署。
内蒙古具有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独特区位、口岸优势。从区位看,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边境线4200多公里,目前已建成20个对外开放口岸,承担着中俄65%的陆路运输和中蒙95%货物运输任务。从国家战略看,《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确定的7条铁路线路中有6条经过内蒙古。7年来,内蒙古主动融入和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秉承“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俄蒙携手前行,2021年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进出口额分别达到312.7亿元、172.6亿元。
回望7个寒暑春秋,中蒙俄三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在朝着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的目标不断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中俄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1400亿美元大关,达到1468.7亿美元,连续12年稳居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蒙贸易额达到66.3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国。2021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开展国际产能、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丝路电商”等领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国领导人会晤期间,中俄、中蒙又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为中俄、中蒙深化合作擘画了新蓝图。2022年9月15日,中俄蒙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落实好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已达成共识,推动毗邻地区不断深化经贸、人文、旅游等领域合作。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应推动交通、物流、跨境运输、能源、高新技术、旅游、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更多实质进展。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表示,蒙方愿同中、俄加强沟通,促进双边和三方在贸易、投资、环境、能源、铁路、旅游等领域合作都取得积极进展。三方确认《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延期5年,正式启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线铁路升级改造和发展可行性研究,商定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铺设项目。
中蒙俄国际论坛在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文在积极推进中国共建“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远景2050”长期发展政策、“新复兴政策”对接合作的框架下,就如何推动三国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为全球发展贡献三国智慧和方案提出以下建议。
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长期以来就是中俄、中蒙之间特别是茶叶之路的主要合作内容。新时期,农业发展仍然是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来,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内蒙古满洲里口岸进口的俄罗斯油菜籽、小麦、大麦、大豆等规模逐年扩大。疫情期间,蒙古国向中方赠送了3万只羊。自2018年中蒙首个农产品k“绿色通道”开通以来,截至2022年3月底,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累计对蒙古国出口果蔬36.65万吨,贸易额达4.32亿元。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为先导,深化三方农业贸易投资合作,共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农业国际合作关系。
突出科技合作的先导地位,多渠道加强中俄、中蒙农业领域知识分享、技术转移、信息沟通和人员交流。围绕畜牧业、玉米、大豆、果蔬、特色杂粮作物和兽药生产等方面,鼓励内蒙古大型农业企业与蒙古国、俄罗斯企业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技示范园区和技术试验示范中心,开展跨境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种质资源交换、农牧业科技合作、科技成果孵化和示范,促进三国农业品种、技术和产品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内蒙古与蒙古国国立农业大学和相关企业之间在农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中蒙俄农业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体系、高端智库和培训基地。
推动在内蒙古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等地区建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合作开展运输、仓储等农产品贸易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对蒙古国、俄罗斯果蔬出口规模。加强与蒙古国在畜牧养殖加工、兽药开发、饲草种植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进出口优势农畜产品口岸加工能力,畅通优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农产品对外贸易新业态。加强中俄、中蒙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交流,共建安全、高效、便捷的进出境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措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搭建农业国际合作和贸易平台,争取中国国家部委支持内蒙古组织举办国际性农业展会、博览会、科学技术交流活动等论坛展会活动,扩大中蒙博览会、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成果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
推动中俄、中蒙之间开展农业双向投资。欢迎蒙古国、俄罗斯企业来内蒙古开展农业领域投资。鼓励内蒙古农业龙头企业在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等建设境外农牧场、农产品仓储加工基地,支持伊利、蒙牛等内蒙古大型乳品企业在蒙古国、俄罗斯合作建设奶源基地、加工厂、研发中心和科研基地。提升中俄、中蒙之间涉农企业跨国合作水平,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企业跨国投资能力和水平,促进三国涉农企业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充分利用相关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机制与渠道,共同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投资,推进合作项目落地。
生态环保合作是共建绿色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是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内蒙古积极与蒙古国、俄罗斯深化生态环保领域交流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面向未来,我们要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三方生态环境及防沙治沙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创清洁美丽的生态环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实现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作出新贡献。
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充分利用现有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深化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等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归纳总结和推广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地区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开展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地方政府间高层对话,强化区域生态环保交流,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建设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合作建设中蒙俄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
深化三国在防沙治沙、沙尘暴和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合作。结合蒙古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推动内蒙古植树造林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走出去”。推进中蒙俄跨境区域天然草原保护和修复合作。建立共同预防和应对森林火灾、草原防火联防网络和组织机制,联合防治森林病虫害。持续推进实施《中俄蒙关于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协议》及联合工作计划。联合开展中蒙俄跨境区域动植物资源、湿地、迁徙鸟类等科学考察和监测工作。落实中蒙水资源开发利用合作谅解备忘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协调委暨专家工作组会议作用。加强与蒙古国在河流湖泊生态修复、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等领域合作。持续做好额尔古纳、哈拉哈中俄、中蒙界河和贝尔湖水体水质联合监测与保护工作,联合实施界河、口岸防护林工程。
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在矿山环境治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政策法规和技术经验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和多元化的交流合作模式。共同完善中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络机制。
深化三国在国际碳定价和交易机制方面的合作,在碳汇计量标准、认证标准、交易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挖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推动三国在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定量分析方面的合作研究,积极运用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新方法,提升碳收支数据的精准性,推动建立更加全面、立体的监测体系,为三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支持内蒙古环保社会组织与蒙古国、俄罗斯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公益服务、合作研究、交流访问、科技合作、论坛展会等多种形式的民间交往。
能源合作是中俄、中蒙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俄罗斯是中国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产品3342.9亿元,占中国自俄进口总值的六成以上。蒙古国是中国主要的煤炭进口国,同时,中国通过跨国供电线路也在源源不断地向蒙古国输送电能,目前,内蒙古已投运蒙西电网向蒙古国南部地区供电线路七条,总送电能力25万千瓦。面向未来,我们要在运营好现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思路,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拓展合作领域,保持中蒙俄能源合作持续稳定发展势头。
坚持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推进在建和已经签约的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已经达成共识的项目尽快落地。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工建设;按计划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提升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内蒙古段)利用水平。深化中俄在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推动“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建设。完善中蒙边境地区电网,推进500/220千伏跨境输电线路建设,实现向蒙古国南部电网多点供电。深化中蒙边境地区综合能源合作,推动蒙古国东南部地区综合能源一体化项目开发建设。
密切三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开创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区域合作新模式,共同践行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共赢的能源治理新理念。积极推动三国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转化利用。深化产能与投资合作,加强三国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领域加强合作,搭建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强化在园区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合作共享。
三国要深化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合作,加强节能技术、能源装备与重要零部件的联合研发与推广,合作构建适应性强的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产的分布式和区域新型能源系统。聚焦特高压、智能电网、微电网、电力通信、电力储能等领域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推动电网互联互通,打造优势互补的能源合作格局。
跨境电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业态和模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引擎。当前,中蒙、中俄跨境电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近年来,中蒙跨境电商贸易额都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1年,中俄跨境电商贸易额则实现了约1.8倍的高速增长。面向未来,我们要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物流通关便利化程度,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保障机制,拓宽电商合作领域,助力三国经贸合作。
整合现有的铁路和公路运输资源,优化主要运输节点与运输路线,构建高效快递物流网络,提升中欧班列运输效能。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成果,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有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经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两个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仅2021年就达到6974列,同比增幅在15%以上,运行线路增至74条;截至今年7月底,经这两个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自开行起累计达2.5万列。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运输货物品类由开行初期的数码产品扩大到服装、汽配、粮食等53个大门类,涵盖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不但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而且有力促进了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此外,要积极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融平台合作,用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优惠政策,合作推进三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密三国航班班次,构建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中蒙俄跨境物流网络,提升多式联运运营组织效率,满足普通商品和高端定制商品不同的运输要求,构建能够满足多层次物流需求的跨境物流服务体系。
推进中蒙俄三国跨境电商开展货币互换业务,简化结汇退税等手续,促进三国跨境电商企业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约高效运行。在三国跨境电商的海关监管体系上,建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海关监管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海关对跨境电商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降低信用良好企业查验比率,提升物流效能。深化三国政府、银行、金融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企业等多方的协同合作,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信用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把电商信用体系融合到行政管理的各流程中。深化三国金融部门合作,对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公司出台优惠政策,提升对电商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搭建集“保税展示、商品交易、物流仓储、海关通关”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商品交易安全、国际物流高效运营、通关效率有效提升。搭建智慧化运营平台,通过开发中文、俄文、蒙古文的多语言操作模式和智能客服,简化退换货操作流程,努力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积极推动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深化三国海关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与海关部门监管平台联网,实现平台接口高效对接和商品收集信息,对报关结汇、退税监管等流程实现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助力海关完善跨境电商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