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香港青年工作的困境、契机与前景

2022-02-09 07:30马弋涵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香港

马弋涵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 周年大会上铿锵有力地指出:“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25 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从1997 年回归至今,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在各方面各领域取得巨大发展成就。2021 年香港的生产总值(GDP)达2.86 万亿港元,较1997 年增加1.08 倍,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了38.6 万港元,创下历史新高;财政储备9278 亿港元,约是1997年的3 倍,外汇储备资产4969 亿美元,较1997 年增加4.4 倍;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稳固提升,股票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人口不断增长,公共文体设施不断增加,对海内外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也成为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同时,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为祖国改革开放,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也给香港青年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一、党中央“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为香港青年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香港回归25 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探索前进中也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国民教育缺失、资本操控舆论、行政治理弱化等问题导致香港青年对制度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出现偏差,部分青年甚至受激进乱港分子煽动制造暴力事件,参与“反中乱港”活动,使香港局势一度陷入严峻局面。党中央及时决断,制定香港国安法,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也为香港青年一代驱云拨雾,追求人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一是颁行香港国安法彻底粉碎乱港图谋,维护香江长治久安繁荣稳定。不管是2014 年的非法“占中”事件,还是2016 年的旺角暴乱,以及2019 年的“修例风波”,都让香港屡屡陷入各种管治危机和宪制危机之中。特别是2019 年下半年,香港反中乱港势力在外敌势力操控下煽动部分香港民众冲击立法会、警察局,在街头、商场、大学进行骚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青年成为动乱的主要参与者,其展现出来的价值追求具有激进性,行动方式具有破坏性,影响后果具有颠覆性。根据香港警方统计,在修例风波中被捕的10,200 人中,4 成是学生。随着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有效遏制了这一趋势的蔓延,此前勾结外国势力的“港独”组织“香港众志”“香港民族阵线”“香港教协”“学生动源”等纷纷宣布解散,区议会选举中的反中乱港议员大规模辞职,祸港头目、激进学生头目也因非法集结等相关罪名被绳之以法。一时间,乱港势力烟消云散,香港民主发展重回正轨,社会生活逐步安定,改变了香港过去一直存在的国家安全“不设防”的状态,彻底粉碎了港版“颜色革命”的图谋。在香港国安法的保驾护航下,特别行政区政府可以集中精力防控疫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海清何晏良好局面,确保香港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长期繁荣稳定。

二是治理香港舆论环境,为传媒和教育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长期以来,香港媒体对国家的负面报道、对历史的错误表述、对政府和执法机构的肆意抹黑现象十分严重,以致在2019 年的反修例风波中,大量假新闻充斥传媒,意图趁乱误导民众、贩卖恐惧和仇恨,破坏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反对派长期利用政治问题扰乱香港教育系统,反中央、反政府的势力通过不同途径渗透校园,给白纸一般的青少年学生灌输“精神鸦片”,造成校园内外乱象丛生,青年学生深受其害。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对长久负面的传媒环境及教育环境“正本清源”带来了重大契机。香港特区政府一举铲除反中乱港舆论宣传堡垒《苹果日报》,冻结公司资产,拘捕公司董事;对另一个祸港舆论机构香港电台,进行清理整治,一些以攻击抹黑中央和港府为业的节目被接连关停,一些“港独”艺人被依法严惩,舆论空气得到净化。在教育界,特区政府与香港社会同心同向,同力同心,根除昔日毒瘤,归还校园一片净土,有力摧毁了西方反华势力对香港传媒和教育界的长期掌控。

三是完善选举制度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塑造香港民主新秩序。香港延续港英政府末期设立的选举制度为反中乱港分子成功混入立法会留下空隙,造成许多攸关经济民生发展的重要议案被“拉布”恶意拖延,特别是乱港分子通过选举平台和立法会、区议会等议事平台,利用公职人员身份肆无忌惮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破坏香港法治,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损害香港繁荣稳定的各种活动,严重破坏了香港进一步发展民主的社会环境。针对香港原选举制度存在的明显漏洞和缺陷,党中央果断出手,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特别行政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改良了香港法治环境,更新了民主秩序,重塑了社会主导价值观,更让香港青年切身感受到具体的国家概念和权威形象,客观上推动了香港青年对国家的立体理解和互动。

二、香港青年发展仍然面临的多重困境及原因剖析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香港青年的发展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关系到香港未来的发展与稳定。近年来,香港经济社会受到的多重因素夹击,给青年发展造成了制约,特别是横亘在香港青年群体中的学业、就业、创业等深层次发展困局急需特区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同时,“一国两制”实践中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薄弱性,让青年国民教育和人心回归工作,在未来治理中凸显的尤为重要。

一是香港青年一代存在的国家认同不足问题尤为突出。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具体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的理解、承认与归属。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在回归以来是存在波动的,在2008年之前曾出现过小幅上升的趋势,2009 年之后开始出现持续下降的逆转。这里面既有香港本土主义逐步发展、变异和激进化的因素,也有外部干预势力日益渗透和控制的干扰。由于香港的文化生态与教育体系大体延续了回归前的体制和价值观,香港青年并未因为回归而转换教育体系接受国民教育。相反,随着美西方通识教育的大力推行,香港校园“毒教材”“毒教师”日益泛滥,使回归祖国后出生的年轻人欠缺国家观念和身份认同,容易受到煽动做出反对中央的行为。调查发现,香港青少年普遍对国家近代历史缺乏基本了解,对国家发展情况毫不掌握,对个人融入国家发展存在疑虑,无法准确定位自身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同时,香港媒体的负面舆论宣传让香港社会对国家认同、政治认同造成严重误解,导致爱国爱港青年学生反遭忽视忽视排挤,从而令学生群体呈现分离主义倾向。重构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需要端正他们的民族历史观,加强国情教育,纠偏舆论导向,培养和增强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是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仍是香港青年发展的主要障碍。住房问题是香港最尖锐的问题,也是困扰香港青年最根本的问题。2021 年,香港立法会秘书处发表《自置居所对香港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香港楼价过去15 年内急升接近4 倍,而35 岁以下年轻人自置居比例,由1997 年的22.1%跌至2019年的7.6%,首次置业人士的平均年龄,在2019 年推迟至44 岁。即使能够置业的港人,所能买到的居住空间也极其有限。根据统计署2017 年公布数字,香港80%家庭居住面积小于753 平方呎(70 m2),香港家庭住宅面积中位数只有约430 呎(40 m2),人均居住面积更是只有161 呎(约15 m2)。同时,还有众多香港底层居民只能租住在八九平米的隔间“房”内,甚至还有部分极度贫困人群只能生活在单人床大小的“笼屋”中。而讽刺的是,香港目前仅有25%的土地被开发。特殊的“政商关系”使地产大亨连同香港有产人士利用政治、法律、环境保护等因素极力阻挠特区政府推动土地开发或填海造地,导致香港长期以来都无法大规模建造公屋。青年难以置业成家,衍生众多社会及家庭问题,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高房价带来的一系列高昂生活支出与低工资增长让青年渴望推动社会变革,受反中乱港分子煽动后极易成为社会暴动的马前卒。解决香港民众的住房问题,降低青年生活压力是香港特区政府稳定香港社会的头等大事。

三是分割撕裂政治联系是造成香港发展滞缓的社会根源。英国利用香港回归前的制度设计,通过掌控的管治团队实行“AO 治港”,削弱了特首对管治团队的直接管理和掌控能力。香港的管治团队大量充斥着恋殖情节的人,甚至还有部分外籍人士,常常人为的割裂香港与内地的政策联系。司法系统掌握在有英美背景的法官手中,作出的司法裁判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诸如,香港爱国民众掌掴乱港分裂分子要坐牢施以重罚,而乱港分子对香港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破坏,却仅被罚社区劳动而已,大量案件的双标判罚进一步助长乱港势力。行政、司法、教育、舆论都在撕裂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这就造成了改革开放后内地快速崛起,而香港的发展并没有提速反而被超越的格局,深刻影响了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与身份认知。香港的稳定繁荣,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才能够实现的,这需要全体爱国爱港人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体香港民众认清香港在国家的定位,充分把握时代赋予香港的机会,为香港青年补上国民教育缺环及牢固树立国家认同提供社会条件。

三、把握香港青年工作的新契机开创香港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香港青年的健康成长,强调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做好新时代的香港青年工作,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将中央的全面管治权与特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对香港青年的思想引领,帮助广大青年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遇,激发每一个香港青年的爱国爱港之情、报国兴港之志。

(一)深化教育改革重构香港青年国家认同

目前,香港特区政府以“多重进路、相互配合”的方式推行教育改革,实现了全新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在中学落地,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15 个科目中小学全覆盖,国旗和国徽认知纳入中小学教育指引,公营学校新聘教师须通过基本法测试……香港师生的国家意识、家国情怀逐步养成。展望香港青年未来的国家认同重构之路,仍然需要从以下方面聚焦发力,耐心而智慧地予以推进:

一是加强教材整改,端正民族历史观,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将中小学、高等教育中的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切忌走过场阳奉阴违,防止乱港分子把国安教育虚无化形式化;严格教材审核把关,增加国家历史、国情教育课程,把国家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讲清楚,把近代英国的殖民侵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全面真实的呈现出来。理直气壮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告诉香港青少年,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向前的伟大历史告诉香港青少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对祖国发展产生共鸣。建立国旗、国歌、国史与香港基本法、国安法进校园制度,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学校进行联谊,组织假期研学团进行两地研学,在研学中相互交流,了解内地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城市农村发展情况,从而对国情加深了解,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所体悟,促进其增进国家认同,主动融入发展。

二是加强学校社团管理,培养爱国爱港代表人士。注重香港高校的青年骨干力量培养,让高校回归学术、回归科研、回归本真。建议国家社科基金、各省市社科基金、内地企业、社团组织加强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爱国爱港社团的组织联系,设立相关科研项目、社会研究课题,引导香港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生物制药研发,两岸三地制度衔接、农产品国际商贸、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多学科研究,围绕国家发展大局贡献聪明才智。开展各类国情研修和两地研讨班活动,让学生在研修、研讨中增进人心回归,引导学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也为发现和培养统战对象搭建平台。积极发挥香港乡亲社团和广东各类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如2017年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就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牟利社团组织,通过广泛团结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搭建各类平台促进港澳青年了解内地,协助他们到大湾区就业创业参与大湾区的发展建设,形成了学习、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的青年社团组织。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教材机构的管治力度,从根源上铸牢香港教育队伍的国家认同。香港回归后,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缺失和教育系统没有去殖民化有很大的关系。要完善教材编撰的管理制度,对教材编撰人员进行改组,重点吸纳爱国爱港专家参与教材编审。香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加强对教材的监督,确保教材能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国家观、人生观,对香港及祖国产生归属感。特区教育局应重新制定教师职业操守准则,严格教师的遴选聘任,确保教师坚持爱国爱港的政治立场,对攻击“一国两制”、恋殖情节严重的教师一律予以清除。加强师德师风、国情教育、国家历史方面的培训,彻底改变教师队伍不了解国家、不清楚历史、不知道国情的现状。组建和发展爱国爱港的教师组织,努力解决教师遇见的各类困难,保障教师各类待遇,协调香港教师到内地学校或港人子弟学校挂职或任职,把教师组织办成教师工作生活的服务机构,做好香港教师的人心工作。如范徐丽泰主持的“励进教育中心”,每年都组教师团体到内地考察地方和企业发展,又制作“星声讲故事”硬盘,让青少年在收看时了解中国历史人文。

(二)着力解决困扰香港青年发展的诸多困局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为促进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和融入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也对下一步做好香港青年工作,帮助青年走出发展困境创造了无限可能与广阔空间。

一是整治地产垄断,加快推进香港公屋建设实现居者有其屋。新任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对香港住房问题,会缩短整体供应时间,压缩土地开发、房屋供应方面的程序,增加供应量。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香港治理的首要位置明确目标,利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的社会平稳期,加快公屋建设推进工作,按期落实相关公屋建设计划,调整香港不合理土地用途规划,撤改不必要的郊野公园设置,打击囤地行为,回购地产商多年未开发的土地。加快与深圳的融合发展,转变发展理念,将原建造的殡葬城、垃圾堆填区、厨余处理厂等进行迁移,合理用好香港毗邻深圳的土地,落实“滨河新城”、北部都会区等规划项目,开拓香港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区域,将与大湾区联系紧密的产业转移到该区域,大力建设公屋、住宅引导青年人到新城工作创业,以大格局观带动香港与深圳“双城”融合发展。

二是完善产业结构,推动香港一二三产业有序发展。以金融、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为主导的香港传统产业结构,是香港经济动力发展所在。但近年来产业结构越来越单一化,第二产业严重缺失的经济结构加剧了香港社会的贫富差距,对青年生存和发展影响巨大。即使香港拥有高度发达的高等教育和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水平,以及一流专业服务、人才配套、法制税制等优势,但都无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加上房地产业对资金的虹吸效应,造成香港高科技产业无法崛起。中央多年来连续给予香港政策支持都因为产业结构问题,大量的社会中低阶层很难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造成社会矛盾加剧。未来,大力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落实北部都会区建设,改变香港“南重北轻”的经济发展布局,在北部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全产业链条培育和发展香港科技创新产业,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壮大科技创新企业,完善自身产业结构,无疑是香港经济腾飞之道,也是开拓香港青年就业、创业渠道的必由之路。

三是增加就业创业,实现香港青年与国家战略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重要的载体,也是解决香港青年向上流动最主要的渠道。香港中西文化交汇,香港青年的国际视野和思维相对开阔,亦是大湾区蓬勃发展急需的人才。但由于香港青年对内地缺乏了解,加上之前舆论对国家制度的抹黑,造成香港青年到内地就业、创业顾虑重重。近几年广州、深圳等地创新探索系列政策推动香港青年到内地学习、就业、创业。广东多地纷纷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中心推动香港青年和内地青年深融发展,针对港澳青年就业“百企千人”计划,深圳招聘香港青年入职事业单位,广州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1234N”计划、设立10 亿元港澳青年创业基金,重点投资港澳青年初创项目,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香港青年融入国家的速度。在解决创业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要做好制度的衔接,便利他们在内地的经济生活,建设港人子弟学校方便家庭子女读书入学。

(三)提升对在粤港澳发展青年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中央和大湾区各市为推进港澳青年融入祖国发展,从免试内地高考就读国内高校,创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到招聘港澳青年入职事业单位,对港澳市民实施与内地市民医保、购房同等待遇等等,作出了很多努力。但对中下层青年学生关心仍稍显不足,对在粤港澳青年统战工作还略显乏力,做好青年人心回归工作还需进一步创新探索。

一是扩大内地高校招收港澳青年的规模,提升港澳青年自身竞争力。香港2021 年本科录取率只有37.5%,招生规模1.2 万人,而内地本科录取率45%,招生规模482 万。香港青年入学香港本地的高校难度较大,特别是中低层学生,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很难摆脱自身所处的阶层。内地高校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面向国家的大门,截至2019 年底,在内地高校本科和研究院就读的香港学生约16000 人。他们主要受惠于国家教育部推出的“文凭试收生计划”和“港澳台侨联招试”项目。目前港澳学生入读内地高校的规模还是较小,同时教育背景和语言给港澳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建议增加内地二本的一些高校集中招收港澳学生,或是增加港澳学生预科类专业,设立各类奖学金进行资助。发挥好内地职业学校作用,给予香港青年职业技能与就业一条龙帮扶。及时收集港澳学生的意见建议,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带领学生开展各类社会调研活动,搭建多种平台让港澳学生与内地学生深度交流,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业穿针引线,从点滴处、需求中做好人心回归工作。

二是培养在粤港澳青年爱国爱港代表人士,让他们成为香港情况的观察员、祖国的宣传员、爱国力量的运动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充足的爱国爱港青年人才刻不容缓,香港区议会、社团组织、社工等都需要爱国爱港人员参与其中并发挥骨干作用。在大湾区学习就业成长的香港青年对国情相对熟悉,思想上认同“一国两制”,对在内地发展的各种情况也较了解。在他们当中选择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青年,发展他们成为统战对象,支持他们在内地的就业创业工作,让他们用切身经历宣传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对港澳青年的各项支持政策,消除香港融入祖国发展的顾虑,成为内地政策的宣传员。来内地学习创业的香港青年来自香港社会各方面,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香,可以及时了解掌握香港社会生态的变化,了解香港民众所需、所困、所想,为中央的决策部署提供客观真实的调研情况,成为我们了解香港社会的观察员。通过香港青年统战对象去影响更多的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学习就业创业,增强两地的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交流,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香港公共事业的服务工作,在社区、区议会、社团、高校、立法会全方位的增强爱国爱港力量,让爱国爱港青年成为我们的运动员。

三是继续拓宽在粤港澳青年的就业渠道,广聚天下英才共创发展新未来。今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提供2000 个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名额,为雇主企业发放每人每月10000 港元,补贴期最长18 个月,确保受聘的香港青年月薪不低于18000 港元。广东省人社部门为这些香港青年对接落实相关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参与计划的青年发放每月1000 元的补贴,让接收单位为香港青年在住宿、出行等方面享有与内地员工同等待遇。广东省事业单位2021 年集中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9000 个岗位港澳生可报考。大湾区各市也提供创业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来招收港澳青年。目前,香港青年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主要是集中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就读,或者从事金融、文艺创新、酒店饭店等服务型行业。未来,建议搭建更多平台,吸引港澳青年到内地发展,在就业和创业上给予更多优惠扶持政策,建构起香港青年实质化的公民身份。

相信随着国家的不断强盛,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泛珠三角合作区再到整个国家,香港青年融入祖国发展的道路只会越走越宽,也一定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大势,通过正确追求与不懈奋斗,开启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开创香港新未来。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香港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