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写意绘画”和西方“表现绘画”的互通性

2022-02-09 06:49
歌海 2022年6期
关键词:写意画表现主义入世

●郭 敏

中国写意画是在士人阶层出现的,是士大夫抒发情感的方式。以神写形、以意造型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度,其写意精神影响至当代。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非客观的心灵表达也影响至今,表现主义一词本就具有反对自然的主观主义,尤以德国表现主义最为盛行,其源于政治与社会的动荡带给艺术家的思考,是紧紧围绕人性进行创作的,强调个人的情绪以及社会的批判,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文化的反思。中国写意画的精神诉求在于托物言志,意境的营造成为写意画家主要的表达手段。20 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表现主义绘画将表现推向一个高潮,表现主义的作品没有内容题材的限定,追求自由表现,提倡情感表述的直接性,从强调抒写性和精神意义这一点来看,与中国写意画有着相似的艺术追求。

一、中国写意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契合

中国写意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都具有表现艺术的特征,中国写意画是一种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特征的绘画,其抒写性必然揭示画家的个性、情绪、感情和精神状态,同时也记录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身体运动,具有典型的西方表现主义特征,是抒写性的表现艺术。表现主义绘画强调无意识、自发性,重在突出作品的意象,是艺术家通过主观意识的表达在画面留下的痕迹。虽然西方表现主义和中国写意画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方式,但都具有极强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中国写意画与写实绘画相对,它将抽象的意念进行物化,重在描绘物象的神、情、趣。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写意画在艺术创作上有较多的相通之处,二者都对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过度约束持否定态度,都以创作者自身的主观因素作为画作的内核。但东、西方文化内涵不同,也使得二者在创作上有一定的差异。东方文化含蓄,深受儒、道、释的影响,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而西方文化较为直接、开放,所以表现主义多带给人强烈冲击,标榜“反传统、反绘画”,利用具有直接性和表现性的绘画语言,从视觉过程到行动过程实现艺术情感的体验,以震撼的方式让观者感受到作品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写意”和西方“表现”的融通与发展

(一)“形式语言”与“艺术精神”

追求美好、自由和艺术的本真,是中国“写意”和西方“表现”的共通性。中国写意画的造型、笔墨和色彩在“尚意”的原则下,赋予了画家极大的创作空间,中国画家随着对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更多了解,对传统写意中国画在用笔和用色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色彩感情和色彩想象力的充分表现,使中国写意画能传达出当代人特有的精神气质。

中国画中的“写意”具有强烈的表现性,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也显现出浓郁的“写意性”,中西写意属不同范畴,二者不可转化,但可以相互吸收。“写意”离不开概括与表现,追求丰富的单纯。在中国传统写意画中,同样也蕴涵着深厚的表现主义情结。不论是中国写意画还是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组成画面的元素不外乎点、线、面,不过中国写意画中线的变化与毛笔有很大的关系,能够以简约的艺术手法进入纯净的艺术世界。中国写意画对于色彩讲究“色不障墨”和“随类赋彩”,“写意之道”是以最简练概括的笔墨表现物象本质,直抒心源意趣,这是中国写意绘画卓越的贡献。中国传统的写意画在情感的宣泄上较为内敛和克制,相较于西方绘画的表现主义,写意精神的呈现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所走的是一条审美的中庸之道。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反对权威和传统,注重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二度平面展开空间表现,形象与色彩也是以画家的内心感受为主。刘海粟曾说:“观石涛之《画语录》,在三百年前,其思想与今世所谓后期印象派、表现派者竟完全契合,而陈义之高且过之。”中国写意画除了形式语言上可以吸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优点,材料上也可以有所吸收,使得中国写意画呈多元之势。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写意画同样注重精神的抒发,在形象上抛弃了绘画的再现因素,转而寻求纯粹的视觉体验和精神表现,其形式语言又是相通的,如“以线立形,以形达意”“构图奇巧,造型简洁”等在具体形式上出现了一致性,所以西方表现主义进入中国之后,众多写意画家很快开始反观自身的文化传统,在与西方艺术不断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表现主义绘画很快就被中国画家所借鉴。中西方艺术语言的交汇融合,丰富了中国写意画的形式语言与精神内涵。

宗白华曾说过:“各个美术有它特殊的宇宙观与人生情绪为最深基础。”中国艺术以儒、道、释为文化基础,艺术精神在中国写意画中的表现往往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领悟。中国写意画把“情”与“理”、“心”与“物”之间的和谐作为艺术理想,也促成了艺术表现的主体精神状态。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精神是更加外化的,其作品更注重的是能见到精神和个人意志的表达,强调“自由”与“纯粹”。正因为如此,中国写意精神是中国融入世界绘画的语言。

(二)“出世”与“入世”

“出世”是道家所推崇的人生哲学,道家崇尚自然和离尘避世。禅宗在归化自然理想上与道家具有一致性,为中国绘画创作主体的超越自然、自我解放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中国写意画就是古代文人“出世”思想之产物,但禅宗思想在形成演变过程中,又吸收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与人文关怀,禅宗哲学关注现实人生、现实人心、现世之用,注重人格修养和精神品质,其既“出世”又“入世”的超然人生态度,塑造了中国写意画追求和谐超越,进而完善自我和成就理想人格的绘画理念。

老庄之道是形而上者,主张返璞归真,遁入自然,以“出世”的人生姿态去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儒家主张文以载道,是积极入世的。入世与出世,看似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却互补性地构成朴素的人生观。道家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禅宗对生命的觉悟,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写意画的精神空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墨分五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自然”“素朴”“无为”的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大特点。古代文人素有“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两种境界,可以说,“出世”是自我完善的修行,“入世”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对立的出世和入世,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于文人的思想体系中。作为中国儒、道、释思想哺育的结晶,入世便“以我观物”,出世则“以物观物”,貌似对立,实则互通。出世与入世境界的并存,为写意绘画增添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西方表现主义画家有着一种“入世”的态度,他们的作品通常以政治背景和历史文化为依托,注重人的价值与需求,象征或隐喻着观念与思想,着力于现实文化的批判与理性超越。在西方现代艺术中,表现主义绘画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以一种“入世求真”的态度呈现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主义绘画涉及政治、文化、历史、现实的深度切入,以入世心态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中国当代写意水墨发生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触及了写意水墨的“入世”心态表达,由原来“聊写胸中逸气”转化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再现和美感经验的探寻。当下中国写意画应该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寻求互补,从各个维度上拓展传统写意画的表现空间和表现力度。社会、人生、历史乃至当下现实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都能够在写意笔墨中得到表达,在精神层面可以借鉴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观念,写意画不只具有传统语言形式和符号。中国写意画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之下,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时空交汇点上寻求出路。

(三)“笔墨至上”与“人性解放”

中国写意画是一种形而上又笔墨至上的绘画,恽寿平说:“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有笔墨。”在传统形态的中国写意绘画中,笔墨是其最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之一。由于西方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大量引入,中国写意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西方多样风格流派的介入对中国写意画的表现手段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用笔用色不受成法所限,而是以所选媒材的特性和画家的情感为依托,由于媒材种类繁多,画家可根据画面需要自由选择,以自身的艺术旨趣形成特有的语言魅力。中国画的笔墨可以脱离形象单独抽出来品评,它既是形式语言,又是审美内容,还是画家的精神修养。笔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承载了中国文化。笔墨仍然是中国写意画评判标准的一个基本因素,但“笔墨至上”主义和“笔墨虚无”主义同样有着负面影响,徐悲鸿就认为明清“笔墨至上”主义的流弊,导致了艺术生命力的枯萎。

虽然笔墨是中国写意画的审美核心,但不能“舍弃真感以殉笔墨”。笔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变化、接纳、演化和充实的,它还可以融汇本民族及外来民族的其他文化。“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说我们不能一直守着传统笔墨的规范和沿用传统笔墨的形态。当代笔墨离不开传统,但也可以通过中西艺术思潮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在自然和现实生活的表现过程中不断补充、创造新的笔墨形式。当代写意绘画有的关注自我价值,有的侧重人的情感体验,有的注重描写生命状态,有的着力视觉张力,这就在艺术观念与艺术表现上形成了多元放射走势,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笔墨取向。周思聪的《矿工图》、李世南的泼墨泼彩、石虎的视觉图式、李孝萱的都市人物、刘庆和的视觉叙事、李津的《西藏组画》、晁海的乡土水墨绘画以及王彦萍作品的梦境感,都明显地吸收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诸多因素,有着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样式。在表达方式上,他们的作品与表现主义绘画理念相通。

西方现代艺术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反传统,这是西方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性,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是对思想性情的直接呈现和自身情感的表达宣泄,倡导人本性,向往文明与自由。其画面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观念性,使得人性的力量被解放出来。中国画大写意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人的思想精神寻求解放和释放人性的过程,它能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把画家的情感从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来。大写意语言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同样也富有革命性,它对人性的解放精神实际上与西方的表现主义异曲同工,而徐渭和八大山人的表现主义画风比西方早了几百年。

三、西方表现主义“表现”对中国写意画“写意”的深远意义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美学思想的相互融合和碰撞,使得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和中国写意画在形式和精神上找到了契合点。如今,不断有中国写意画家前往欧美进行学术交流,一些写意画家也渐渐地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在色彩、造型、构图、材料的结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表现主义绚丽的色彩和自由的线条,经过写意画家个人经验的提炼,使作品增强了色彩表现力,又有了“表现”风格的鲜明烙印,且具备中国“写意”的独特性,从而形成独有的写意风格。当代有众多写意画家在主体精神世界中寻求审美与艺术表现的奥秘,也在努力打破东西方受众在审美上的壁垒,甚至他们的艺术语言逐渐转向抽象化,尝试着不同表现媒介与材料的融合。其全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对中国写意画具有很大的启示与借鉴,其探索也充分地说明了东西方绘画的兼容性。

正确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关键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艺术相互交融,文化艺术本土化和区域化成为文化交流发展的重心。中国写意画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需要找出当代写意画创作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衔接点,应该冷静地从宏观上去认识和处理好适合自身借鉴学习的东西,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与当代的对接。

结语

中国写意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也提升了人类的视觉审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有着许多的共通性,中国写意画向西方艺术学习的同时,应该体现民族特色和精神,立足本土语言,站在传统笔墨的高度寻找出路,这样才能够在世界文化语境中平等对话,为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在西方传播提供更多的可能,也使中国写意画更好地为世界所认知。借鉴不是盲目趋从,如果对西方艺术观念无限制地汲取和吸收,那么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就会遭到置换。中国写意画只有在极力显示民族文化个性的同时,又善于融通中外,才能在民族与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写意画表现主义入世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出入相宜天地宽
关于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先驱——汉斯·霍夫曼
奇酿出汉塞,银樽入世巅——银色高地酒庄
中国写意画的审美特点
张春旸和她的表现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