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瑜赵雷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洛阳
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进行了改革,建立健全了科研经费补助的制度,要求各项目组有相对固定的科研经费资助,并就相关经费筹措提出指导意见。从国家利益层面,实施和完善学校财政补助制度,落实科研基金改革政策,提高科研基金管理水平,推进科学研究。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与营利机构相比,其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体现在筹资、贷款与预算等方面。
通常我国高校的筹资方式具有“轻投资、重融资”的特点。具体而言,高校与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不同,高校的闲置资金较少,难以进行多元投资以保证资本的持续增长。多数高校会凭借自身较高的信用资本,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借贷,以维持高校的运行与发展。现实中,我国高校大多将国家教育经费拨款、收取学费和争取捐款等作为筹资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走上扩张式发展的道路,呈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趋势。近期经济进入平稳期。在此背景下,我国财政形势相对严峻,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经费投入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各地高校的教育发展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的直接财政投资,其次是事业收入,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和科研收入等。虽然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促使高校办学资金趋向多元化,但校办产业收入、资源性收入、捐赠收入等渠道筹集的资金占比较小,创收能力不足且存在不确定性,创新性筹资渠道匮乏。较为单一的筹资渠道难以满足高校发展活动的资本需求,较大的资金缺口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偿债风险是指由于债务负担过重导致的现金缺乏、融资困难、支付困难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不断扩招,促使高校对办学设施与办学条件的要求变高,许多地区的高校都相继进行了大规模建设。高校建设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解决的,其余是融资租赁和其他途径的贷款。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在扩建校区和采购设备时盲目追求高标准、高规格,忽略了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同时造成资金浪费,导致高校负债过多,贷款比重逐年增加。从贷款结构上看,高校的债务绝大多数为中长期贷款,债务结构相对合理。但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较大的债务存量致使高校面临较大的支付利息,还本付息的压力不断增大,不乏一些高校采用“新贷还旧贷”的方法延缓债务压力。然而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高校对银行贷款会产生过分依赖,同时,高校的续贷和还贷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银校合作的“双赢”可能会变成“双输”。高校的负债规模和利息问题严重影响正常运行,同时将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严重制约高校建设的长远稳定。
预算作为实施战略目标的控制工具,涵盖未来一定期限内高校发展的计划,是控制运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预算不应仅是控制支出的方法,更应成为高校自有资本与未来收益的最优匹配工具。然而,部分高校缺乏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导致预算编制的长远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严重不足。在财务预算编制前期,忽视了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预算编制阶段缺少量化分析与科学论证,损害了预算的权威性。在预算执行期间,未形成全方位执行责任体系,一旦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或查明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存在预算调整需求的项目,部分高校存在预算调整方案在经济上未能实现最优化等问题,同时缺乏预算总结工作,忽视了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此外,高校应按照财政预算管理关于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要求,建立事业发展的综合性中期项目库。然而现实中,部分高校的项目库均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项目论证仅限于职责范围内,学科、科研平台(中心)、教学建设以及人才引进的实验室投入等存在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情况,部门与学科间缺乏资源共享。不合理的预算编制容易造成资金浪费,有损预算工作的严肃性,预算编制缺乏规范也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高校作为非营利机构,对国家教育投入经费与政府财政拨款具有较大的依赖性。2014—2020年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逐年加大,从3.28万亿元上升至5.30万亿元,其中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 9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9%。然而,教育投入经费的增长难以满足高校扩招带来的更大需求。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是高校扩招产生的最直观后果,虽然我国年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也呈现增长趋势且涨幅较快,导致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支出之间存在缺口。高校为解决在校生规模成倍增长产生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经费等方面的问题,会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增加收入。大量银行贷款导致高校财务结构不合理,还本付息还会占用正常办学经费,给经费的正常运转带来困难。
目前,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以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为主,这是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根据教育经费年鉴,2013—2017年随着政府高等教育事业领域经费投入的日益增加,高校财政经费收入占比逐年上升,非财政收入占比则不断下降。据统计,财政收入与事业收入两项收入占高校收入的90%以上,而来自社会捐赠等收入占比仅为6%左右。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筹资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我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高校应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需要教育资源资金的持续稳定供给。而现实中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单一,说明高校普遍缺乏多元化筹资意识,缺乏校企合作、吸引社会资源的动力。另外,社会各界对高校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渠道不通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多元化筹资的困难。
2012年底,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我国高校现有的管理制度重新做出了总体要求,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多方面,对高校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2017年财政部又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2019年高校全面启用新的制度,展开财务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比如,在预算管理方面,许多高校对中长期的预算规划不足,忽视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考评的重要性,存在预算调整困难等问题。在资产管理方面,相关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缺少全程监督,极易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利用效率低等不良后果。在负债管理方面,对高校贷款行为缺少严格的审查制度,债务风险防范制度不完善,导致高校的债务规模难以控制,且不能及时发现债务风险。
在高校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旦缺乏对风险产生和发展的必要防范,极易引发财务危机。过去,高校经费的配置与使用计划都由国家统一制定,一些高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使用经费,导致管理层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另外,在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扩招的发展政策下,一些高校开始盲目扩招扩建,忽视了自身实际的支付能力与综合实力,埋下了“入不敷出”的隐患。缺乏科学规划的扩招扩建必然会导致高校面临巨额债务压力,还款能力与之不匹配时,会严重增加高校的负债风险。此外,一些高校的管理层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政府化解高校债务,所以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容易出现无计划贷款行为。在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的敏锐度不高,难以准确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缺乏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在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重要风险控制因素,高校财务风险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为此,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建设,增强高校各级领导和员工的财务风险管理责任意识。在债务方面,针对高校主要面临的中长期银行贷款,要杜绝“拆东墙补西墙”的还贷方式,从根本上减小债务风险。因此,高校相关财务人员应该不断增强预防高校财务风险的意识,需要对高校财务数据进行多元深入的分析,并开展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工作。
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短板。要实现多元化筹资,应转变办学理念。具体而言,高校管理者应辩证看待财政经费与社会资金,降低对财政经费的依赖性,增强社会合作意识,善于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学校。通过高端人才、讲席教授、学生培养等方面向校友、社会企业等推介高校品牌,通过校企合作、吸引社会捐赠等方式积极主动进行资源拓展。另外,高校应深入挖掘自身科研优势,实现“科研变现”。基于自有专利、科技、实验设备、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等尝试成立校办企业,提高自身综合发展水平的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同时实现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此外,高校也应根据地理区域分布与学科发展差异的现实情况,做好多元化筹资方案的规划,提高资源存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期降低财务风险,实现长远发展。
一方面,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可以快速收集真实的财务相关信息,资产风险评估预警相关信息,能够有效帮助高校进行风险评估预警。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含三个一级指标:运营风险指标、偿债风险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标。运营风险指标包括:生均收入比、资产收益率、科研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二级指标;偿债风险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负债比、货币资金支持率、校办企业资产负债率等二级指标;综合风险指标则包括:除运营风险和偿债风险相关指标之外的其他方面,比如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收支比率、支付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相关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运用。针对高校存在的筹资与偿债风险等,要科学地运用相关的多元分析方法,借助于其中不同类别的财务指标与数据信息,完成分析与总结的任务。财务相关因素能够对高校的发展和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具体内容来看,将涉及高校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的效果及具体管理等方面的不同环节。因此,合理运用风险预警机制,对高校财务分析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在促进我国高校健康发展中,管理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不但不能科学地管理分析财务数据,而且可能会直接增加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为此,高校内部应以加强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管理为工作切入点,加强财务数据管理分析型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加强财务人员技能培训,为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管理,为推进财务风险管理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财务管理人员应对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敏锐的预警能力,尽量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同时,应具有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能够科学地分解财务风险,减轻财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此外,应对财务管理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加强对现有财务相关人才资源管理有效性的综合分析,有效管理整合非财务管理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完善新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很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财务系统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落实好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提升财务工作的科学性,防范各类财务风险,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为高校的健康平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如火如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有效实施新会计制度,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学校现任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