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军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北京
科研项目想要顺利推进,与人力、物力乃至财力的支持息息相关,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研发阶段,其经费支持必不可少。换言之,高新技术研发工作开展期间,向前迈进的每一步均需要耗费大量的研究经费。此时,如何在既有的经费标准下,将经费的应用价值最大化挖掘出来,就成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之时的重要工作内容。
目前,部分科研事业范围中并未将该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视起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下降,影响研发效率。鉴于此,针对内部控制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这一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的本质就是从财务管理的立场实施管理控制。内部控制活动均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和财务管理活动有关联,而且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控制标准的设定、计划的制订以及控制效果的考核都与财务活动联系密切。
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目前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偏向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和过程进行描述,却大大忽略了财务内部控制的财务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财务内部控制的特征,即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是重要环节这一特征。笔者结合财务内部控制的特征出发,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做出了初步的界定,财务内部控制指企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的管理系统。
一般来讲,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各项科研事业发展的收入,另一种是国家公共预算财政的拨款性收入。相对于企业来说,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类型上相对比较单一,因此部分单位出现重科研、轻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多数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导致其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认知比较模糊,尤其在财务风险了解方面也比较薄弱,继而影响单位整体财务内部控制意识的形成。
此外,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仅被框定在财务部门之内,其他部门并未联合起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的管理功效及能力无法覆盖整个单位,最终导致单位管理出现财务问题,影响单位长远发展。
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讲,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指导。但结合部分单位内部控制情况却发现,其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其一,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期间,并未融合本单位实况设定管理条件及责任,导致科研项目推进期间遭遇多种类型的财务风险,增加科研阻力。例如,科研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制度与日常实际工作流程不一致,导致单位的季度采购计划随时出现变更问题,严重缺乏严谨性,对于财务预算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
其二,部分单位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处理时,并未制定完善的轮岗制度,导致单位财务部门中某一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风险累计叠加,影响后续的财务风险管控。
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是整个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同时也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诸多开展条件。但经过分析却发现,部分单位所开展的预算管理成效并不理想,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部分单位在设定预算管理目标时,并未参考单位所制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关要求,导致实际的预算成果与单位发展目标之间存在偏差,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现象。
其二,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方案编制时,参与部门仅有科研部门,相关具备管理职能的部门参与甚少,而科研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能力相对有限,由其所编制而成的预算方案不仅缺乏科学合理性,也为预算后续的执行增添诸多阻碍,影响预算管理质量。
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的规模不断增长,包括科研设备、固定资产在内的财务管理工作范畴及管理内容也愈加繁杂,导致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风险也随之加大。目前,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对于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并未关注,仅是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完成,不仅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符,对于单位本身而言,也限制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此外,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不突出,其所掌握的风险管控意识及专业水平无法满足单位的风险管控需求,一旦单位遭遇财务风险,很难第一时间甄别出来,且在风险形成后的应对方案制定方面,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最终致使科研事业单位整体的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无法满足当前单位的管理要求及标准。
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理念的树立之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推进。
其一,站在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视角分析可发现,大部分管理者的本职工作主要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主,导致其对于财务工作的专业能力不足。对此,想要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控制效果,作为管理者,必须主动出击去学习财务及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及操作技巧,并积极面向同领域专业人才进行经验请教和学习。
其二,身为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主观上脱离传统财务管理框架的束缚,勇于接收新管理理念并推行新管理理念,促使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期间能够营造和谐、创新的管理氛围。
其三,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时,还需要着重引导单位内基层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从而促使其主动配合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继而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及质量。
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需要从多项管理细节着手推进。
其一,单位内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时,应该先行调查单位当前的财务状况,包括各个研发项目的管理要求,如此才能确保所制定的管理体系与单位的现实运作状况相一致。同时,也可促使新搭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可执行性随之提升。
其二,科研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下,需要结合具体的要求细节,针对单位内部分重要岗位人员进行“轮换在岗”管理,目的在于借助定期的轮岗管理手段,促使单位内所有财务人员全面掌握财务内部控制各个岗位、各项工作流程,从而确保本单位的风险管控能力随之提升。
其三,科研事业单位之内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所有工作均需站在单位战略层面去展开和完善,因此单位内还需专项为内部控制部门赋予监督职能,并积极调动相关部门配合内部控制部门开展财务相关工作,促使内部控制管理成效进一步提升。
科研单位进行预算管理制度升级时,应该全面做好本职工作,换言之,即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作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应该清晰认识到所有管理工作任务的执行和展开,均是为单位未来战略发展目标的达成创造条件,预算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当科研事业单位启动一个科研项目时,就应该在项目预算审批阶段,重点考量单位长远发展的核心依据,促使项目的设立目标与单位的战略实施方向保持一致,借助预算工作提升单位内部资金、资源的应用效率。
其二,科研事业单位在预算方案编制时,应该全面将科研项目设计及研发期间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考量到方案中去,以此确保预算编制完成后,方案的可执行性和精确度。同时,也可进一步为后续的预算工作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三,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控时,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全程管理中,要求针对整个预算过程进行监督控制,确保科研项目执行期间随时做好预算调整和变更工作,此过程中,对于预算变更情况,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标准,针对预算的变更内容加以审核,预防出现违规操作。
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就必须针对财务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全面做好预警工作。因此,在进行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的完善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面对科研事业单位之内风险管控意识不足的情况,可以在单位之内举办知识讲座或专题会议,促使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能够深深烙印于财务人员内心中,同时也可借此确保单位工作人员理解风险管控的意义。另外,对于单位管理人员深刻认知自身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加强对于财政资金的合理应用。
其二,当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的问题时,单位可通过面向外界招聘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财务内容人才,组建起能力突出、专业素养高地风险预警管理团队。在此期间,还应做好信息化风险管控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尤其是在风险信息搜集和统计时,可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风险预警前的财务数据分析,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所携带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详细整理出对应的风险预警特征,并以此为依据,生成专属于科研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模型,最终达成风险预警的智能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目标。
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时,应该重点针对单位当前的资产管理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处理,并同步做好资产相关联信息的匹配工作。资源管理中,经常需要涉及货币资金管理,该项管理工作本身具备流动性强且内部控制风险高的特征,因此在对其进行监督管控时,应该充分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在单位内部上线内部控制一体化管理系统,要求单位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均经由国库一体化系统完成,其中银行存款则均由“银企直连”形式通过网络汇款的形式完成支付,确保合作双方均无须接触财政现金,且所有的资金流动去向、用途均有银行流水可查,提升资金内部管理的安全性。
其二,针对单位之内资金控制进行监督时,还必须做好“不相容职务分离”处理工作,要求单位资金流动的审批方、执行方、会计核算方和保管方,均不得为一人,以此确保单位财务资金处理工作在多人监督状态下完成。期间,需要求所有资金业务办理时会计及出纳双方轮换在岗,确保监督常在。
综上所述,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期间,想要充分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价值开发出来,首先需要在单位内部树立明确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以此为基础针对以往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以补充和完善。其次,在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期间,还需同步做好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以此确保本单位既有的财务效益不受影响。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当前科研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水平,将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还需要全面营造现代化、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