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戏剧表演感染力的台词策略分析

2022-02-09 06:13:31何志坚
剧影月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气人物形象戏剧

■何志坚

在戏剧表演艺术中,常见的台词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白。所谓对白,即不同角色间的对话。作为戏剧表演最主要的台词形式,对白的价值是铺展戏剧情节,引导戏剧故事内容呈现,循序渐进地塑造完整且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二是独白。独白即单一角色的自我语言表达。该类台词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等,使观众能清楚地把握人物当下的情绪,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个性特征。三是旁白。所谓旁白,即介绍戏剧主题,交代剧情等由非舞台角色负责告知观众的内容。除上述三种台词形式,还有一种常见的台词形式是潜台词。和文字类台词不同,潜台词属于言外之意,是展现人物言行目的、心理动机,突出戏剧艺术化效果的重要台词类型。在揣摩台词时,戏剧演员不能忽视对潜台词的理解与把握。在戏剧表演中,台词是相当于人体“骨架”一般的存在。表演者能否准确清晰地唱念台词,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效传递戏剧的情感与思想宗旨,直接影响到戏剧艺术效果的呈现,间接影响到观众的戏剧观赏体验。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言,真正的演员在表演时,不会单纯地模仿外表并程式化地表演,他会在理解台词的基础上,利用台词活灵活现地展现人物性格,塑造鲜活而有实感的人物形象。所以,戏剧演员在参与台词训练时,不仅要掌握台词记忆方法,还要理解台词在剧情、过场连接中的作用,确保人物性格特征、剧情脉络都能通过台词来展现。唯有善用台词技巧,灵活地演绎戏剧角色,才能强化戏剧表演的感染力,使人对戏剧表演印象深刻,乐于反复观赏。

要在了解戏剧台词形式的基础上精准地演绎台词,塑造鲜活人物个性及逼真情境,戏剧演员必须深入理解戏剧台词的基本特征。而戏剧台词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口语化。戏剧表演实质上是表演者与戏剧观众沟通、交流、互动的过程。所以其台词展现必须平易近人,切忌呆板直述。这就要求表演者要借助角色之口,口语化地表达台词及其背后的思想意图,强化戏剧情境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进而使观众快速了解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明白剧情的走向,甚至掌握戏剧的情感思想。二是性格化。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台词,其都有人负责呈现。所以台词的演绎必须突出性格化特色,方能使人物形象、情境氛围活灵活现,富有个性,让观众产生良好的观赏体验。三是诗性。和日常对话语言不同,戏剧台词的表演有其特定的节奏和韵律。这决定了戏剧演员必须对台词进行诗化处理,否则其台词表达将过于平白,无法渲染氛围,更难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剧情发展,戏剧的艺术效果也难以被创造。

虽然戏剧的题材、形式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戏剧表演效果,但台词对戏剧剧情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表演过程中,戏剧演员必须根据当下的剧情发展走向采用相应形式的台词向观众展演故事情节,传递与剧情有关的信息,方能使观众更快地理解并把握剧情,深刻了解戏剧的情感意旨,进而对戏剧产生深刻的印象。此外,戏剧演员要根据戏剧的主线索把握潜台词,通过展示潜台词以推动剧情发展,激发观众的共鸣,使观众被带动着梳理剧情,理解不同人物间存在的关系,进而更乐于反复观赏戏剧本身,获得更良好的观剧体验。戏剧台词的有效应用,不仅能传情达意,引导戏剧观众更高效地理解剧情,还能使观众获得别样的戏剧观赏体验,深刻感知到戏剧艺术与众不同的魅力。对于戏剧观众来说,其观看戏剧表演并非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更常是为了理解戏剧主题及其主要人物的情感,找到自身与戏剧的共鸣点。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多依赖戏剧演员的台词。因此,戏剧演员必须依照剧情及情节需要,规范地传递表达戏剧的台词,正确地展演剧情,准确呈现人物的形象及情感。这就要求戏剧演员在说台词时,要清晰地咬字吐字,合理把握台词讲述的节奏及情感,避免使观众错误地理解戏剧情节、人物情感及戏剧主题。唯有台词到位,戏剧表演才能激发观众的观赏热情,使观众深刻地了解戏剧的情感与主旨。

台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是台词的基本特征。戏剧演员的台词往往是依据其所演绎的人物年龄、身份地位、职业、人生阅历、文化水平等来设定的,旨在全方位展现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推进戏剧发展。若戏剧演员在展演戏剧情节时,能依据台词背景,采用与人物性格相契合的表达方式、声音、语调、语气、音色等讲述台词,往往能够塑造出令观众感到非常惊艳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而使观众快速了解戏剧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其产生爱恨情仇感受,甚至将自身代入角色,更深刻地感知人物情感、性格以及戏剧的主题。戏剧演员要通过台词讲述精准地传递剧情、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要正确记忆并理解台词的内容。在这方面,戏剧演员可采用以下技巧:首先,从剧本出发,分析剧本主题类型、风格流派,把握台词的特征,并将其与要诠释的人物角色衔接起来,充分把握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进而逐一记忆台词内容,理解台词所反映的人物情感。若时间允许,戏剧演员须在结合人物角色理解台词之前,多次通读台词,先行琢磨和品味台词内容,以便将其代入角色后更快把握剧情及人物。其次,细细分析戏剧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把握人物角色与其他人、物、事件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揣摩人物表达语言的方式、心理状态、知识素养,想象人物表达台词的表情和感受,从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台词的来龙去脉,立足人物整体把握台词整体,确保台词能被精准地讲述,所演绎的人物栩栩如生,让观众眼前一亮,记忆深刻。

戏剧台词表达的声调、语调紧密关联,不可分割。所以,戏剧演员在练习台词、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注重打磨台词的声调与语调,使之逐步趋近人物形象及情感。在这方面,戏剧演员可根据台词表达的对象、场景差异,找准声调与语调的特质。例如台词为“你是个大坏蛋!”面对恋人表达时,此台词的声调应当带有娇嗔感,语气要轻快,速度要略缓,频率稍高,能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蜜。而面对仇恨之人表达时,声调必须铿锵有力,语气要重,速度要稍快,频率略少,能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愤怒,进而制造紧张凝重的氛围,使观众能快速把握人物的鲜明性格以及剧情的走向。总之,台词讲述的声调与语调要根据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方能渲染人物之形象与情感,突出戏剧主题,强化戏剧表演的感染力。

戏剧演员在讲述台词时,要根据戏剧主题、情感、艺术效果需求、观众审美要求等适当改变台词的停顿时长,避免过多地进行平铺直叙,否则戏剧台词会显得苍白无力。换言之,戏剧演员在念台词时,要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这就要求戏剧演员在台下练习台词时,要做好台词停顿标注,标明排演提示,从而在特定情境下合理地缩短或者延长台词的停顿时间,恰如其分地突出人物形象及其身份。从某种程度上看,台词的停顿如同音乐歌曲那般,不宜过于直白、过快或过慢,而要快慢有序,起伏得当。唯有如此,戏剧演员所表演的人物的性格、心理特质才能得到更好地体现。虽然戏剧台词的形式、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其念读语气却依随人之自然表情时时变化,如同音乐的音调那般。所以,在念读台词时,戏剧演员要首先把握戏剧剧情的整体基调。若基调是悲伤的,演员念读台词的语气应像大提琴音调,低沉而厚重;若基调是愉快的,演员念读台词的语气应像小提琴音调,轻快而明亮。唯有演员的语气生动多彩,富有节奏感甚至是音乐性,能自然而然地契合人物角色之情绪,人物性格、剧情要点才能被观众更快捕捉。此外,在念读台词时,戏剧演员要换位思考人物角色的特质,适当地转换台词念读的语气。例如,演员扮演的是性格开朗的小女孩,则其台词念读语气应当干脆、明快、清亮、热情、积极,充分凸显出小女孩的可爱与高兴;若扮演的是积极向上的青年,则其台词念读须依赖头腔与口腔的共鸣,能体现出青年的朝气蓬勃与丰沛情感;若扮演的是阅历丰富的老者,则要考虑其生理特征,采用低缓的语气念读台词,且避免大起大落,否则便无法突出老年人的语言表达特质。

猜你喜欢
语气人物形象戏剧
注意说话的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2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38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8
注意说话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