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影 赵 菲 陈 平
(十堰市科技学校 湖北十堰 442701)
自教育部提出“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以来,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点工作和重大创新。全国中职学校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业已成为师生展示技能和风采的重要平台,同时,技能大赛也为职业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抓手。我校结合当前行业企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在校技能名师工作室牵头下,以现代农艺技能大赛为契机,通过校、市、省各级大赛的磨炼,全面剖析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并结合实践加以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技能大赛中反映出的行业企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与规范标准引入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接轨,逐步推进我校现代农艺专业的教学改革。
1.当前市场、行业企业及地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使然
科技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工学结合推到了新的制高点。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学校就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的学生就很难达到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职业教育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以技能大赛为契机,通过实地调研,了解行业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训针对性,把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的要求规范保持高度一致,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2.学生生源及学习特点决定
涉农专业学生大多来源于贫困农民家庭,部分学生自卑,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专业理论课,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差,从农村来,见多了作物花草,觉得枯燥乏味;信息技术时代下,他们喜欢玩手机、打游戏,有的甚至厌学。如此种种,使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都受到了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的情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校、市、省技能大赛入手,围绕技能大赛标准及行业企业规范改革教学实践内容,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加大实训教学比例,突出具体的技能要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有效衔接。
3.学校自身校企合作办学实际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在办学时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目前的情况是,现有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存在部分脱节,缺乏与实际对接,再加上中职学校的招生困难及生源的限制,更在校企合作中雪上加霜。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为此,在技能大赛引领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势在必行。
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基础专业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实行常规课堂+实训室(基地)的教学模式,存在组织涣散、教学过程与生产脱节、实践技能知识点与企业标准规范有差距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以技能名师工作室为依托,以《蔬菜生产技术》为先例,剖析各级技能大赛与行业企业标准规范,实行与实际生产接轨的分模块、项目化的现实一体教学模式。同时,教学方法也由原来的讲授法为主,实验实践为辅,改变为融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互联网+教学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法。
2.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及现代农艺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校内外各级技能竞赛项目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删除过难繁杂的理论篇章,融入企业生产实际项目,合理开发体现社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现有资源的标准化实践教学、实训项目等校本课程,修订教学计划及教学实施方案,并增加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部分及拓展领域,以此增加专业发展的弹性和前瞻性。
在以课程开发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采集现代农艺专业人才需求信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调整和改造专业结构,使专业内容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推动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3.不断完善实训室条件和实训基地的补充建设
参照各级技能大赛所需的条件,通过整合、集中搬迁、购置新设备,不断改善校内实训室条件,把校内实训室改造成集教育教学、实训操作、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技能教室。按照市场发展需求、行业企业的标准,依托本地的农业企业,对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增设补充,以便满足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对接。
4.加快教师团队向双师型方向的转变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一支技术精湛、理念先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按照技能大赛对指导老师宽广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规划了校本培训、教师技能大比武、国培省培、企业培训以及下企业参与生产技术管理等办法,以期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各级大赛,不断地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操作水平与指导能力。
5.信息化及数字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的深入推进,我校借助技能大赛和国家省市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尤其对由于种植季节限制和种植品种单一问题引起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资源库,将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切换,解决实际教学中的短板,甚至实践教学中师资不足问题。
6.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在技能大赛的推动下,教学质量评价由原来单纯校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评价,改革为专业学术委员会、教务处、老师、学生、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将职业标准行业规范更多的纳入评价体系。
7.强化德育在技能培养中的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德技双修,因此,学校强调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要求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在每一位教师身上,贯穿在日常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对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作为农业专业,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不仅关心德育、技能,还应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我校现代农艺专业教学改革初现成效,具体如下:
1.基于任务情景下的项目教学法顺利实施
对学生训练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企业岗位转化为若干个实践教学项目,以学习工作任务清单为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每个任务清单按照预先咨询、制定计划、决策部署、技能实施、检查评价来安排学习。由课前教师利用互联网发布学习任务清单和微课视频,到课中实践操作示范、学生演练及课后的拓展、考核评价,都融入技能大赛标准规范,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2.课程体系良性开展,专业建设省级领先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使学校在课程体系开发和专业建设中目标更加明确,根据教学计划、内容及大赛技能标准,先后开发了蔬菜生产技术、林果生产技术、茶叶生产技术、大田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5门主干课程的赛教融合模式课程,保证每学期至少有一项技能竞赛,每学期设置一门与技能竞赛相匹配的课程,保证学生在校3年技能竞赛不断线。除了核心专业领域,同时,在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创业、人文素养课程及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如食用菌生产、农业经营管理、特种动物养殖等,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且增加了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十堰市科技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正是由于专业优势及技能大赛的出色成绩,深受当地政府、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因此获得地方政府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与家长的青睐,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专业,在全省涉农学校中名列前茅。
3.理实一体实训条件大幅提升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十堰市科技学校大力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将原来的生化室、组培室、作物栽培实验室和病虫害防治实验室搬迁到种植实训中心,又增设嫁接实训室、茶艺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和600平方米智能温室;通过对实训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使实训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实训内涵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依托本地的农业企业,合理地组建技能实训平台,根据农忙季节农业企业存在工人缺乏、成果转化差的问题,合理地安排生产各个环节的实践实训,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运行环节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便于掌握农业科技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随着2021年建筑面积270多平方米的农业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建成,现代农艺专业实训基地的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类实训基地已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类专业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与窗口。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现代农艺专业教师技能提升氛围浓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一是,为自身参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教师们主动加强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梳理以及对实践技能点的研究剖析,特别是学习研究与大赛标准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了解方案中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二是,现代农艺专业教研组根据大赛项目特点成立训练指导团队,以技能竞赛为“共同愿景”,凝心聚力,指导团队成员共同学习、精心研究,构筑了教师间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团队成员共同成长”,通过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发展,带动整个专业团队建设。三是,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与广度,重视教师与企业、行业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素质,改善“双师”结构。四是,通过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的对外交流,吸收行业的最新成果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动态,有利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5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且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现代农艺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具有双师型特质教师8人,校技能名师3人。教师通过直接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2个教师团队先后获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十堰市职工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5.数字化教学资源成果丰硕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开发积累了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大赛视频以及微课、实践实训方案、课件等数字化资源。
6.建立了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再是单纯的作业考试,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包括企业用人单位及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其中,课堂考勤10%,课堂表现10%,团队合作5%,工匠精神5%,实践技能操作30%,成果展示15%,阶段性理论考试25%,形成了开放性的评价体系。
7.德技并重,技能大赛成果丰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促进作用。通过将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融入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实训技能环节,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身心素养及过硬的专业技能,课业及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近3年,在省市各级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0个;在省市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5个。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现代农艺专业学生的梦想有了放飞的空间,特长有了展示的舞台,“在技术技能强国的梦”中找到自我。
1.对于实际中多品种种植基地的缺乏而引起的实践障碍,校企合作方面,学校要多渠道、多方面地选择多个合作企业,以此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
2.不断更新的新品种、新技术与师资的缺乏、现有教师吸收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现有教师的授课任务重,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其实质,导致教学方法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