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萱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制造者、生产者,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提升新闻记者的创新能力,加快新闻记者的职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亮点的优质新闻是媒体出奇制胜的法宝。同质化的新闻已经无法引起受众的广泛兴趣,这就需要新闻记者立足本职岗位,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老树长新芽,给受众带来如沐春风和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质量,严格要求自己,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新闻内容和形式。创新的新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闻的广泛传播,推动媒体更好的发展。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这就对传统媒体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课题要求。作为媒体发展的核心力量,新闻记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承载着不可替代的重任。这就要求新闻记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工作实践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凸显自身媒体的竞争优势和新闻价值,提高自身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受众中树立起较好的口碑,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新形势下持续提升竞争力。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要求都是很高的,新闻记者要结合时代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要求,积极投身工作实践,大胆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寻求适合自己媒体发展的新路子,并充分认清形势的变化,避免在变化面前无所适从、惊慌失措。新闻记者每天都要用新思维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改造社会的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尤其是提升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巨大潜能,通过自己大胆的尝试以及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迎接挑战。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受众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文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受众对新闻节目的要求变得更高了,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传统的新闻节目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就需要新闻记者随时关注受众的需求和心态,用职业敏感性及时发现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紧紧围绕受众需求,对新闻节目加以优化调整,最终得到受众的认可和青睐。
简单、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新闻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提升作品质量,把稿件质量当成生命线,展现更新的题材,突出亮点。要提高服务质量,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让受众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新闻记者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提升新闻质量夯实基础。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和源头上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提升受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鉴于新闻记者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新闻记者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新闻记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新媒体时代,受众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新媒体平台上,传统媒体若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向新媒体看齐,新闻记者必须树立新媒体意识,不断创新新闻采写的角度,让新闻更有温度、深度和广度。
第一,新闻记者要掌握各种新媒体平台的运作方法。尤其是一些老记者更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需求。
第二,新闻记者要另辟蹊径,选择独特的角度。面对新闻事件,新闻记者不要贪图省事,选择一个司空见惯的平淡无奇的角度,而是要对搜集到的素材加以分析、整理,选择一个不一样的角度。例如,面对大学生跳水救人搭进性命的新闻事件时,很多新闻记者可能会从大学生见义勇为的角度来写,由于类似的新闻以前也发生过,不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某新闻记者从“大学生该不该救人”的角度去报道,引发了受众的思考,大大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第三,新闻记者要深度挖掘新闻事件。浅薄的内容已经难以在受众的心中引起共鸣,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对新闻的深度要求很高。新闻记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
第四,新闻记者要拓宽报道面。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类型较为单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闻记者的发展。新闻记者必须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报道多领域、多主题的新闻事件,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千篇一律的新闻形式大大降低受众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形式上加以创新,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第一,新闻记者要善于应用现代化元素。倘若新闻缺少现代化元素,会让节目难以获得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青睐。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借鉴新媒体平台的节目形式,从中汲取经验。新闻记者在制作一期关于脱口秀盛行的新闻节目时,为了提高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和趣味性,可以融入表情包等元素。
第二,新闻记者要丰富节目的形式。当前大多数新闻节目是在室内演播室录制,经年不变的节目形式已经让新闻受众感到厌倦,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打破思维定式,推陈出新,丰富节目形式,提高节目的质感。新闻记者可以在户外直播,给受众带来强烈的现场感。例如,百姓希望设立一档民生节目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电视台新闻记者了解这一需求后,经过认真策划、筹备,最终开办一档《民生直通车》直播节目,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督办。由于这档节目反映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也帮助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好的画面和音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闻记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新闻记者要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短平快的生活节奏,已经让广大受众丧失了观看较长新闻节目的耐心和兴趣。如何快速抓住受众的眼球,将是新闻记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新闻记者必须抓住受众的心理特点,将色彩、符号与文字等抽象内容相结合,最终达到令受众心动的效果。
二是,新闻记者要善于运用音效,达到画中有声音、声音中有画面的效果。新闻记者要注重同期声的运用,增强节目的真实感。例如,在采访一位用拾荒赚来的辛苦钱抚养孤儿的六旬老人时,新闻记者运用大量同期声,让拾荒老人谈出自己内心真实感受,镜头聚焦在老人身上,老人缓缓说出了自己收养孤儿的原因以及这些年艰辛的经历,这样的同期声能够让受众了解到老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共鸣。
新闻记者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新闻记者要不断创新思路,在采编内容上下功夫,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其一,为了避免内容浅显单调乏味,新闻记者要积极思考,提前策划内容,带给受众更多的信息。随着受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受众希望看到更多富含专业信息的新闻节目。新闻记者需要拓宽采编领域,深耕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例如,某电视台有多位新闻记者是经济学专业出身,该电视台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开设名家说经济栏目。这些新闻记者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采访经济专家的时候,能够找到较好的切入点,搜集到更多专业信息,提高节目的专业度,受众认可度也会较高。
其二,新闻记者要努力增强节目内容的趣味性。当前,受众更倾向于观看那些充满趣味的新闻节目。为此,新闻记者要在采编时增加节目的趣味元素,编制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
受众对新闻时效性、全面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对选题有一定的宏观把握和驾驭能力。在采编工作过程中,新闻记者要努力提高策划选题能力,具体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新闻记者要明确选题方向。同质化的选题已经难以写出新意,新闻记者要选择与众不同的选题。有创意的选题才能带给受众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例如,国外某地常年发生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后,这里百废待兴。有一位记者将目光聚焦在废墟上面的一片鲜花上,这片鲜花寓意美好和希望,于是他策划了“废墟上的希望”这一选题。这样的选题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使人们对未来和平生活产生憧憬,具有正面导向作用。很多人看到这期节目后,觉得这篇报道别出心裁,角度新颖。
二是,新闻记者要通过对选题的策划反映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新闻记者策划的目的不仅是对新闻事件的记录,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媒体的观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
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记者为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从客观角度了解相关新闻,然后运用访谈、拍摄等手段,对采访对象进行记录、倾听、询问和观察等新闻采访活动,这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从本质的角度来说,新闻采访是一种采集新闻线索和挖掘事实真相的研究调查活动。部分新闻记者由于自身综合素养不高,实践经验有限,面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新闻事件的时候,会出现紧张的情绪,没有周密的计划,准备不够充分。新闻记者应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使人们随时可以获取各类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更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人们对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做足各类准备工作,写好策划方案。提前设想在采访中容易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应对预案,利用自身优势,及时解决问题,进而保障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增强洞察力。一线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工作中应该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善于从细微处入手。从一粒沙中看见整个世界。很多新闻事件并不是摆在那里等着记者去采访,而是需要新闻记者用慧眼不断去挖掘、发现。一线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广泛涉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提高自身洞察能力,从而及时发现社会重大新闻,为社会大众及时传递信息。
第三,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采访策略,提高采访效率。如:对一位在救火中壮烈牺牲的消防员家属进行采访时,新闻记者应尽量避免提问触及家属痛点的问题,如果对方情绪失控,要及时中断话题,多给予安慰。如果采访对象出差而不能及时见面,可以采取视频通话或语音通话的形式进行采访。所以,采访模式需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采访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权衡利弊,综合把握,最终达到采访的最佳效果。
第四,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新闻采访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突发性事件,新闻记者要想得到第一手真实资料,需要深入现场,运用各种设备拍摄。但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有一定警惕性。比如:新闻记者采访火灾事故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所以新闻记者要加强自我防护,确保自身安全,听从现场消防人员的指挥,不要影响救援的正常进行。必要时可以用无人机等新设备手段进行拍摄,把采访风险控制在有效可控的范围,同时提高采访效率。有了无人机的帮助,就能突破空间限制,尤其是处于复杂地形和艰险的环境中。当面对火灾、爆炸等突发新闻事件时,使用无人机进行采访既能快速获取素材,也能保证记者的生命安全。此外,航拍较地面拍摄视角独特,能够展现整体环境,为受众带来更加直观立体的感受。
鉴于新闻记者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新闻记者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从提高新媒体意识、创新采编形式、创新采编内容、提高选题策划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等方面入手,推动新闻记者工作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