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红色文化资源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

2022-02-09 04:52彭焕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育人

彭焕英

(广州软件学院 广东广州 51099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所诞生的,能体现党的革命精神,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不仅有着深厚的时代内涵,同时还有丰富的教育意义。2020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其中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同时还极具乡土文化情结,对本地高校思政课来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在本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融入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能促使课堂教学手段实现多样化。

一、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之间的联系

(一)两者目标具有统一性

红色文化具有文化性和教育性,它属于我党文化史的一部分。对于自身的文化史,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态度。而红色文化资源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舍弃”沉淀而来的文化资源。它能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我国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由此可见,两者的目标是具有统一性的。因此,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可以进一步地融合,互相发展。通过思政课的平台,可以广泛地传播红色文化资源,而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则可以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

(二)两者内容具有契合性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有很多,这些优秀思想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鼓舞了一大批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战。而高校思政课则是传递、弘扬党思想的一个重要基地,其中所涉及的教育内容都是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历史等相关联的。因此,在内容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思政课的契合性非常高。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尤其是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价值是很大的,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足够的精神养分。这就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达到无缝衔接的效果,同时还彰显出高校思政课教育具有的更大价值。[1]

二、融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精神属于最极致的信仰追求,极具感染力,既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性,也能将这种信仰的力量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增强“四个自信”。同时也让当代大学生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更多的体会,从而培养起毛泽东主席所说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精神。广东沿海,风气开放,从近代开始便是变革与革命的前沿阵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仅仅是广州市便有619 项红色旅游资源。[2]广州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经过革命时期的淬炼后,对本地大学生的感召力非常强,但是在广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仍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要有针对性

在高校思政课中,应用红色文化议题是否具有有效性,是由议题的现实性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在红色文化议题的选择中要保证所应用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群体生活有相关性,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的个人需求与红色文化之间可以真正地达成共识,这就要求应用红色文化时需要注意针对性原则。这便要求教师首先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生活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根据大学生的问题进行红色文化资源选择。例如,概论课中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依据中的实践基础中的胜利经验和失败经验。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人是如何成功破解国民党的围剿,壮大自身力量非常感兴趣。这时,可以给他们讲一下共产党是如何从一开始往北撤到“实行小搞,准备大搞”到在各地开展游击战争,到恢复武装斗争的历史。在此期间要尤其注意用学生们熟悉的地方来举例子,例如广州软件学院所在的从化。我们可讲述一下,解放战争期间,支援从化的党员们如何在党的一声令下,隐蔽在农村的山沟,乃至身上长满虱子都不出沟的故事。通过广州革命状况的成就与挫折的正反经验总结,可以让学生在更全面,更立体的角度来了解广州的解放来之不易。从学生的兴趣点、熟悉点出发,通过故事,情感的引导,学生会产生共情,从而更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能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不管是在知识解惑上,还是在情感导向上,这类红色文化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的,若运用得当能事半功倍。

(二)注重运用大历史观

学生们在理解红色文化故事的时候,往往容易以还原历史真相为由而陷入狭隘历史观当中。例如,讲到孙中山是辛亥革命领导者的时候,因为孙中山在武昌起义爆发时正在海外,进而否认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属于狭隘历史观的行为。如果从大历史观出发,便会看到从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之前的革命火焰,甚至是辛亥革命之后的民主共和制的缔造与维护,都离不开孙中山的领导。因此在看待红色文化资源时,尤其是历史时,不能单单抓住洞穴中的一个小点便下出绝对的结论。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3]思政课教师在讲述红色文化故事的时候也要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阐述。大历史观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整体化思维,要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层维度来阐释党的故事和发展进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看待某个事件、人物(包括某个红色文化故事)要把时间拉长来看,从而找到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要有真实性

恪守真实性原则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单单自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也要做同等要求。尤其是在运用英雄烈士的故事的时候,更是要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一是因为刑法明确将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纳入犯罪;二是因为对革命故事进行随意的捏造,或是以一个“完美”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部分内容,这些错误的做法都会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的正常传播,甚至扭曲了红色文化的真正内涵。例如,讲抗日战争时,周恩来说,华南抗日游击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但是,思政课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为了歌颂而伪造历史甚至是美化历史。在华南抗日的过程中,也有过很多的失败。不能只讲成就而不讲失败。广州革命史的相关史料记载是相当详细的,只要有意识去查一查便知道真实情况是如何,一旦被发现做假,便会使得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效果适得其反。

三、广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树立思政课教育新理念

对广州高校来说,把广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在相关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这便需要树立以文化人、实践育人、全面育人的思政教育理念。[4]

1.树立文化育人理念

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关注相关的红色文化信息,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当教师在意识到某些红色文化可以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时,教师便应时刻关注课堂教学中有可能用到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信息。从而保证所用的红色文化资源故事是正确的、与时俱进的。只有真正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才能做到处处留心,处处可用,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展示文化铸魂育人的无穷力量。

2.树立实践育人理念

从2004 年16 号文提出加强实践环节,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到现在已经多年过去,思政课实践教学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也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众多高校仍然存在实践与理论“两张皮”的问题。由于缺乏实践,缺乏体验,从而使得缺乏实效性成为思政课的一大弊病。在融入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变。例如,运用广州软件学院的民盟教育基地——同舟小屋资源时,教师可以从课堂前的自行参观及资料搜集准备,到课堂中的化身讲解员、修复文物的沉浸式参与,到课堂后的化身宣传大使等教学环节设计,使得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收获,实现立德树人。

3.树立全面育人理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5]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能仅靠思政课,还需要其他课程、社会、学校、企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然而这些领域的相关人员在德育上并非专业,甚至是零意识。这便需要思政课教师树立全面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汇聚力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也是属于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中的一个环节,自然需要教师有明确的全面育人理念。

(二)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对于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来说,若要展示其精神内核,则需要寄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上来。因此思政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一些主题文化活动,从而引起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营造一个较为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比如,我校知行讲团、习语讲团便是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理论的社团。这些社团每个学期都会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大学生讲思政课、微视频、课堂5 分钟、知识竞赛等等。这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红色文化、党理论的了解,还能增强学校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全校的学生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红色思政教育欣然接受。

(三)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当今的思政课既要满足知识的获得,又要满足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情感的升华,仅靠传统的满堂灌思政课教学模式已捉襟见肘。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学生获取某种知识只是瞬间的事情,思政课教师需要对此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问题迫在眉睫。基于此,思政课教师需要吃透教材,做好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适当购买或者是开发VR 虚拟仿真项目等。如我校思政部与游戏系打破专业壁垒,合作开发VR 思政项目,尤其是红色革命文化项目,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培养打下红色文化底子,也为其他专业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提供新模式。

(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思政教师是思政教学主导者,红色文化资源融合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政教师的能力。这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用好广州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教师需要“额外”地在广州革命史下功夫,查看大量的资料。二是要有一定的文艺基础。很多的红色文化资源都是以歌曲、打油诗、话剧、口号等形式出现的,若要深入研究并用于课堂上则要求教师在文艺领域有一定的基础。三是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当下的学生是有个性、有能力的群体。这就注定教师需要有足够的领导能力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最后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例如,在讲授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时,教师若需要运用从化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史,那么教师就需要把教学目标——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化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动员工作重要性。然后布置任务,并要求学生录短视频讲解,验收则由学生互相打分来完成。整个过程教师虽然讲得不多,但是组织领导非常重要,否则容易流于形式。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红色是什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