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究*

2022-02-09 04:5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慈善项目管理思政

林 权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慈善项目管理》主要包含了慈善项目的运行与发展、慈善项目概念与范畴等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理念是新时代新教育理念,其明确了思政教育发展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国家建设培养优质人才,充分发挥学生未来对国家的作用,并实现其自身价值。

一、新时代下课程思政理念以及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用来挖掘不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以此来促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以及质量,促进学生思想、专业以及素养全方位发展。通过思政教育提高教师责任意识,利用学校各方力量以及资源,达成思政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思想水平以及道德素养持续提升。[1]信息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国内社会新矛盾与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举止与之前的学生截然不同,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开展面临严峻挑战。若延续以思政课程为重要途径的思政教育,轻视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及功能,将无法全面展现不同学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了有效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建立思政教育新格局,将学生放在主位,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水平。

二、《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重要性

目前,越来越多企业开展了社会慈善项目,提升企业名誉度以及信誉度,因此慈善项目管理人才储备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在《慈善项目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教师应将课程内核与思政理念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行为规范,树立正确价值准则以及意识形态,培养慈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美德,促进相关企业落实慈善项目,做好慈善项目管理,良好服务于社会。[2]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慈善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与后续影响力不容小觑。

三、《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问题

(一)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概念模糊

《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具体教学实践实现教育改革。在“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后,全国高校均纷纷响应号召,制订相应计划,旨在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提升。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概念与意义的认知完全处于模糊状态,甚至会将其与思想政治课程相混淆,导致相关教学工作出现问题,与课程思政计划背道而驰或者与其方向不一致。[3]还有一些教师错误认为课程思政可以代替思想政治课程,造成课程思政无法真正融入《慈善项目管理》课程。

(二)课程思政与《慈善项目管理》课程内容融合有待提升

由于课程思政成为教育新潮流,部分学校仅注重抢速度实行课程思政计划,而忽略了课程思政核心意义,使得课程思政在《慈善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质量存在一定问题,两者融合并不融洽。例如,部分教师会在课程中分不清主次地位,把《慈善项目管理》上成思政课,或者无法有效融合思政与课程内容,最终只偏重于课程内容传授,而忽略了思政理念。

(三)课堂模式过于死板

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融合的使用方法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对于《慈善项目管理》这门课程,部分教师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思政教育目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例如,部分教师会直接将一些思政内容强行加入课堂中,教学设计融合理念差,使得思政内容显得格外突兀,与课程内容关联不强,造成学生对该课堂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四、《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一)加强教师对于思政教学的认知与理解

教师在《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中是关键引领人,其对于开展思政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是否明确,关系着最终思政教学呈现效果,也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得到良好思想道德培养,是否可以在此教育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因此,学校应重视思政教学观念培训,保证教师明确思政实施目标以及重要性,促进思政教学与《慈善项目管理》有机融合。

首先,学校应在开展思政教育前,组织全校教师参与思政教学培训相关主题活动,旨在提升全体教师对于思政教学的理解以及认知。[4]培训应具有针对性,其内容应包含:思政教学概念、思政教学观念、思政教学意义、思政教学价值、如何将思政教学和课程有机融合等。

其次,定期对思政教学在课程中的融合情况进行汇总、总结与改进。实行思政与《慈善项目管理》教学融合后,《慈善项目管理》教师应在教研活动中加入此课题研究,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课程逐渐成熟,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思想提升以及专业提升。通过教研总结与反思,促进各教师加强自身教学水平,改善自身教学模式,将思政与《慈善项目管理》进行融合,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最后,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与外校教师进行交流。由于课程思政与课程融合仍旧处在探索阶段,学校应增加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交流机会,以此来共同促进思政教学在《慈善项目管理》中充分发挥其意义与价值。通过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学习,共同开展思政教学与《慈善项目管理》融合的实时路径相关主题会议,提高各校教师教学水平以及责任意识,不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质人才,同时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在国内教育行业良好发展。

(二)注重思政教学质量,与《慈善项目管理》有机融合

在实行思政教学时,学校应该重视其质量,而不是与他校拼速度,保证思政与《慈善项目管理》可以有机融合,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及责任意识,加深对思政教学理念的认知,通过将其融合于课程中,促进学生可以树立正确价值观等,实现《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真正意义。例如,在学习第一章《慈善与项目管理》时,文中提到慈善项目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融合一些思政元素,将“慈善”引入“从善”,如古人提出的“上善若水”等,告知学生慈善项目的意义和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性格,培养其共情能力以及敏锐观察力,学会与人为善,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整体素养水平,减少一些社会矛盾以及社会问题,打造文明、和谐、温暖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5]通过融入思政观念,不仅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而且也加强了学生对于“慈善”这一概念的认知,实现《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的。

为真正实现思政与《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有机融合,保证思政教学质量,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控与掌握是其中关键因素。若教师对《慈善项目管理》教材内容一知半解或者模棱两可,未做好备课工作以及教研工作,则思政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明确教材内容的同时,不仅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也要增加自身专业知识储备。首先,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个章节内容与单元目标,制定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思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避免对内容不了解,造成整体课程进度慢,或者学生完全无法理解课程内容的现象发生。其次,了解《慈善项目管理》教材内容后,教师应不断审视自我,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确保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且实用性强。应针对教材所需理论知识,增加自身专业知识储备量,并拓宽相关专业知识面,保证在《慈善项目管理》课堂中可以游刃有余拓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话题,增加学生对该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可度。与此同时,通过提升课堂趣味性以及全面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慈善项目管理》课程的好奇心,从而充分发挥思政教学在课堂中的良好促进作用。最后,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水平,才可保证在《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将思政观念以及价值完整呈现出来,通过言传身教,使得学生受到正面影响,提高自身素养水平,改善自我行为举止等。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到现代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对于《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需求,针对学生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相关方面能力,融合思政观念以及《慈善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实现“润物细无声”思政目标,使得学生学会自我审视,形成健康、三观正的自我人格,保证学生在未来进入社会相关慈善行业发展时,具备良好品德,成为业界优秀人士。[6]由此可见,提升《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做出较多改变,才可真正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乐观、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将其塑造为优质人才,为相关行业做出有力贡献,从而实现思政与《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相融合的真正意义,推动课程思政在教育行业良好发展,在新时代下引领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目的与价值。

(三)利用互联网优势,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多元发展

由于教师对于思政教学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模式方面过于生搬硬套,容易造成学生对《慈善项目管理》课程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应重视该问题,及时改善现存教学问题。进入21 世纪后,互联网应用普及速度令人惊叹,现代人们生活与工作均离不开互联网。学校应掌握互联网特性,引进先进教学设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结合多样性设备,通过实行《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与互联网融合的形式,改善教师在实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通过互联网视频等形式,将思政与《慈善项目管理》相关核心内容进行融合,避免在课堂中加入思政元素显得过于突兀。在不断实践中,利用互联网优势,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专业能力。

若想做到思政教学与互联网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改变教师对互联网的观念。当前教师仅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补充道具,但是实际上,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存在极为重要,教师应改变对互联网的认知,提升自身对互联网的重视度,才可使其有效应用于《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中。其次,教师需要良好掌握和把控互联网在《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中的呈现与应用。由于互联网与课程思政均有着自己的特点与规律,在融合中需要教师针对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适度纳入互联网进行应用,不可一味依赖互联网,使思政课堂逐渐变成网络课堂,失去教学意义与教学方向,导致其应用弊大于利。[7]因此教师在应用互联网时,必须做好把控工作,呈现良好《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最后,利用互联网建立课程思政资料库。学校可以将《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具体实践内容、呈现效果、改善措施等,均存入资料库中,为后续开展其他课程思政工作提供珍贵数据,促使其他学科教师明确思政教学开展方向,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工作,促进国内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在课程思政教育潮流下,开展《慈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既响应了教育改革号召,推动了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又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均有不同成长。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之前,学校必须保证全体教师明确课程思政概念、观念与意义,良好推动课程思政在各项学科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加强其专业能力,成为未来社会优质人才,推动我国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慈善项目管理思政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慈善之路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慈善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