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抚育生命
——和谐+生态理念引领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02-09 04:38:56卢临树甘肃省凉州区和平镇九年制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生命小学生

卢临树 (甘肃省凉州区和平镇九年制学校)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教育观念下对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成熟度不高,所表现的心理问题也并不严重。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暴露出来,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根源进行分析探寻,了解小学生受到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的影响,进而建构起更为完善的心理教育机制,针对性地推进心理引导。

一、生命抚育生命下心理教育机制建构

(一)心理教育引导下的生命化建构

生命化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应用延伸,其所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生命的尊重,通过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使学习者能够从中受到感染,感受到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和谐、生命背后所体现的生态价值。在教育当中,生命化教育强调教师主导者在教育中,表达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关切和关爱,通过理解、信任和成全等方式,使儿童能够在心理教育环境下感受到温暖。从本质上来看,生命化的心理教育是一种成全教育,强调基于遵从自然而尊重生命的心理建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在面对生活问题或者困境中,往往会陷入极端认知环境中,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累进变得更为严重。生命化的心理教育则通过重新进行视野建构,帮助学生感受自己从未发现的价值内核,在生命体悟之下获得心灵的成全。这个成全的过程,学生能够逐渐跳脱出原本的思维局限,更加主动地拥抱大自然、产生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追寻。

(二)生命抚育生命的双向构成

心理教育作为行之有效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应用能动,其中所涉及的是教育体系当中的双向影响。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心理健康教师在执行心理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理预防、心理引导和心理干预是单向的。但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整个心理建设的教育过程,实际体现了双向构成的要素特征。其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心理教育的双端,在心理影响下,之所以能够实现心理的鼓舞和内心的激励,在于最终的生命同质化构成。学生只有感受到同样处境下的生命情感,才能够实现由人及己的生命认同。而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进行基于生命价值之上的抚育过程,学生在面对他人生命和感受自己生命时,最终形成生命的价值。因此本文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空间重塑中,应用“生命抚育生命”的双向共生概念,强调教师需要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持续推进生命化的心理教育,才能够最终发挥心理健康引导的实际效用。

(三)生命化教育下的和谐+生态的教育路径

生命教育之所以能够实现心理健康的塑造,其核心在于通过生命价值的阐发来完成心理环境的正向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伟大。生命化教育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完成了双向的生命抚育生命的框架建构后,需要进一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路径。结合生命教育的价值导向特征,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立足于生命自身的价值属性和感染力层面之上。因此在教育层面,可以引入和谐+生态的基本教育构想,将和谐、生态两种生命价值作为引导和心理塑造的基本要素,融入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生命抚育生命的体系中,为学生所感知的生命除了自我和他人的肉体生命,还需要引入自然界的多重生命。不同生命观感下形成的和谐+生态的价值理念,最终完成对学生生命价值信念的强烈塑造,达成基于生命引领的自然教育,推动学生在感受生命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二、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环境异化下的生命化教育意义

(一)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环境异化

在对小学生进行阶段性心理研判时,传统教育观念存在对于年龄阶段差异心里状况的刻板印象。部分学者从一般观察角度出发,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日常生活无忧无虑,因此不会产生或较少产生心理问题。部分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缺少儿童视角的教育观察,在对学生问题进行判断中,常常以成人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导致产生异化的心理状况判断。这种心理环境异化下的儿童心理状况往往受到忽视,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不断累计,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相关社会调查和研究显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样相对突出,重点表现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家庭生活方面。首先在学习层面,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学生常常存在学习考试焦虑、厌学心理。其次是人际关系方面,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在不服从管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面对他人时感到胆怯和孤僻等,这些问题可能与学生的童年创伤和性格特点有关,在心理关注缺失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会逐渐严重。最后是家庭环境方面,部分不良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会产生自卑、敏感、多疑等负面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生命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色

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所不同,生命化心理健康教育跳出原本心理疏导的一般管理视野,而是从生命的角度,另辟蹊径,最终实现对学生心理价值观念的引领。生命教育更多时候强调的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心理问题冲突应对中,需要借助新的视角和更为深远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逐渐关注到生活当中可能未曾注意到的内容。教师的教育引领通过将生命化教育机制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彼此之间相互结合,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积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健康教育当中尊重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立个性、坚持自由和平等、追求全面且卓越的人格培养。因此,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符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段性需求,能够更好地提供给学生内心的满足和充实,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从而实现健康心理引导和心理建设的实质性目的。

三、生命化教育中生命抚育生命的心理健康教育设计

(一)搭建顶层生命化心理健康的协同机制

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具有完备的制度配套,利用专业的生命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系统的建构,从而发挥生命抚育生命的实践效果。小学教育构成方面,需要重塑整体的协同教学框架,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校内心理咨询室和生命教育教师组织联动,构成多主体参与协同。其中学校德育工作处需要做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拓展活动项目设计和更新。通过组织开展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讲座来实现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针对班主任管理环节进行生命教育价值的引入,带动班主任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先行者。在班主任管理生命化建构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跨学科教学体系,形成统合式的学科教育环境,使不同学科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参与到生命教育当中,搭建良好的生命化心理健康教育基石。引入专业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专家,搭建小学生心理监控委员会,重点从本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调研出发,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分析。与班主任等进行配合,利用家校协同机制开展家访,深度探寻学生群体产生心理问题所处的环境和内生性原因,构建多维配合生命化教育协同机制。

(二)生命化教育下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创新

从多元智能理论体系出发,搭建优质精品课程系统全面提升,将发展性课程作为补充,形成生命抚育生命下的均衡化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其中基础性课程主要落实到各个年级每学期的心理班会中,分别设定干预性心理班会、实践活动心理班会和预防性心理班会。其中预防性心理班会设置为每学期两节,主要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预防;干预性心理班会每学期设置一节,重点针对学生已然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强力干预;实践活动课强化亲近自然的生命体验,利用活动形式渗透生命价值。

在具体执行方面,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中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是两个关键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系统,也是从传统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管理中延伸拓展而形成的教学机制。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基于年度心理监控和家访调研最终结果,由班主任及专业的心理专家共同参与。教学系统方面,分别设置心理专家和班主任两名参与管理教师,其中班主任主要提供学生状况,通过整体情况和个体情况,为心理专家提供参考。心理专家再依托心理专业制定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性心理健康教育,其中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两节课,主要内容为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常见问题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干预性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为针对性个体心理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遭受到父母离婚、家庭变故或者受到校园霸凌等问题,进行干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状况的调节。

四、从心理实践活动出发的生命和谐+生态的环境构建

生命抚育生命主要依托生命体验,帮助学生感受和谐+生态的生命价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在生命体验教学中,心理健康体系重点从人类生命和自然生命两个路径搭建教学系统,构建教育新局面。

(一)生命抚育生命下的人类生命价值塑造

生命的和谐与生态在于生命价值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采用认识自我+感受榜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态参与到生命体验的实践当中,在实践场景中,帮助学生获得强烈的感知和体验,从中获得正能量的心理建设。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二十个我是谁》的心理测试,通过自我表达的形式,进行自我展现。在心理测试活动中,学生所进行的自我展现,构成了同学彼此之间的心灵交互,学生不仅展示了自我,同时也观摩了他人,感受了他人的生命价值。例如:我觉得我学习不是最强的,但我篮球最厉害;我可能运动不是最厉害,但是朗诵非常棒。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勇气、自信来展示自己的长处。老师也会给每一位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的同学准备奖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话剧演绎的方式,将历史上的名人在面对生命时的取舍演绎出来,学生通过沉浸式的表演活动,体验历史名人的生命历程,感受他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所做出选择的内心情感,获得更为强劲坚毅的内心力量。

(二)生命抚育生命下的自然生命体悟观察

除了人文生命价值构建之外,自然生命的成长与和谐生态,也能够提供给人以生命的可喜之感,使人们在生活中感受精力的充盈。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学校组织开展生态园艺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在参与园艺种植、观察生长过程中,近距离感受生命的“绿色”、体会生命的顽强,感受生命内部所彰显的和谐生态的精髓价值。采用活动的形式执行实践参与,首先,开展鲜花装扮校园活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分类种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花田种植,并进行“护花小使者”评选工作,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其次,开展花开守护和植物认养活动,引入亲子共同参与活动项目,拉进学生与植物生命的接触距离,提高学生的爱护生命的内心情操。最后,开展“种子的秘密”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种子的成长规律等方式,以趣味化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感受植物种子在成长当中所体现出的生命的坚毅和伟大,收获震撼心灵的体验。

在自然生命的观察实践当中,学校还需要通过融合学科模式来进行教学创新。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英语描述自己养殖的花田、植物形象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意识;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作文组织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于植物的喜爱之情;科学教师可以开展植物生长的秘密等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从植物生长规律方面感受植物生命;美术教师则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植物形象进行表现。通过多学科的教学融合塑造全新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健康良性的心理建构,引导学生在生命和谐的感知当中获得正向的心理体验。

有针对性地心理辅导与心理观察,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路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入生命视野,不断进行机制创新,打造全新的生命感知环境,利用强化的生命体验来为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心理干预,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生命小学生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我是小学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