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珊珊
(武汉传媒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钢琴是较早传入我国的西方乐器,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与民族音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世界音乐文化的不断深入交流,当代高校在不断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呈现中国的民族特色[1]。
民族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系统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并有效结合钢琴创作、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的发展。在宏观层面上,这一过程与中国钢琴艺术的具体化、人性化发展相辅相成,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改善大学钢琴教学实践,增强学生对各种作品的认识、实践和演奏经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在提高高校钢琴教学质量方面,将以民族音乐文化为例,突出钢琴教师在促进高校不同音乐文化方面的贡献,加强钢琴教学在大教学组中引领民族音乐的作用[2]。
我国音乐家创作的许多钢琴曲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这进一步丰富了钢琴的演奏,使其具有国家的民族特色。将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钢琴课,不仅是为了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也是为了让民族音乐适应世界音乐的潮流。钢琴课和民乐课的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民乐形式,并使其能够长期发展。
现在中国大部分高校的钢琴音乐都有完整的培训体系,但由于中外差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没有将音乐背后的意义完全展示出来。然而,通过将民族音乐融入高校的钢琴教学,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熟悉了民族音乐,与国风结合在一起,了解民族的特色,并能更容易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
民族音乐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承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的文化背景。因此,民族音乐文化应该纳入高校的钢琴课中,以促进学生的音乐教育,完成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3]。
在新时代,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视,促进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良好传承和传播,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加强民族音乐文化对传承和发展的影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钢琴教学的组织和推广密切相关。如果在学校中有效地开展钢琴教学,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可以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使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必须正确解读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钢琴教学的关系,才能促进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4]。
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遇到的大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经典作品都比较复杂,对技巧的要求也比很多学生所能达到的要高。随着世界文化融合发展,相互融合是必然的,我国优秀的音乐家、钢琴家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基于中国民族音乐的钢琴作品,但对演奏者要求也较高,对于具有不同程度钢琴教学要求的作品选择来说,可选作品相对较少。考虑到钢琴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影响与作用,对不同程度民族化的钢琴作品创作进行适当的创新,对我国高校钢琴教学具有重要意义[5]。
高校钢琴教学以国外作品为主,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的钢琴音乐发展比较成熟,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及作品发展较晚,推广不足。许多学生在接受钢琴音乐教育时,认为外国钢琴作品更好听。钢琴教师在布置中国钢琴作品时,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觉得不好听或难以接受。同时由于多种因素,在将中国民族音乐融入钢琴课中,如相关民歌、戏曲、器乐曲等用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学生显示出对于民族音乐内容是缺乏系统了解的,由此可知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以及钢琴专业教育中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文化沉淀。在钢琴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在学生和钢琴作品中建立情感的桥梁。钢琴曲《花鼓》利用凤阳花鼓的特点,让欢快的打击乐节奏充分融入作品的体系中,体现出热烈激昂的音乐感受。《黄河协奏曲》引入了“喊号子”这一语言主题,体现出了高原人民语言表达方式,描绘了民族危机时期,民族团结抗日的口号引领下的民族团结。在这一部分,歌曲的旋律更加激进,并以激情呈现,更加体现了民族特色,高校的钢琴教师不仅要教授钢琴演奏技巧,教导学生养成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意识,将钢琴与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发扬民族音乐,从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教师应考虑将西方文化与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并强调我们民族精神,大力支持钢琴和民族音乐齐头并进,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高校里的钢琴专业教学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上的音乐作品。建立和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是必然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促使目标的明确,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用民族音乐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将民族音乐的元素纳入作品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中,鼓励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教师想要强调民乐文化传承的稳定性,就要有意识地推动民乐文化融入学校体系,发挥学校钢琴教学的作用。通过课程教学有效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从而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这样一来,民族音乐教育的整体效果可以得到加强,这一领域的活动也可以得到广泛认可,变得更加可行。毋庸置疑,高校钢琴教学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高校钢琴教学的有效开展将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高质量。西方音乐教育中也要注重对民族音乐的创新探索和渗透,不断丰富融合的形式和方法,才能有效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
目前,学校课程改革进行中。教师应继续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类型,尝试将民族音乐作品融入钢琴课,并介绍和解释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首先对教材进行分类,完善钢琴教学体系。对中西音乐的情感和节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钢琴的音乐特质,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有助于其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全能型人才。教师要加强音乐表现形式的创新,以不同的方式介绍民族音乐,不断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研究和传承的关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引入演奏民族乐器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民间乐器和钢琴一起演奏,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每种乐器的音乐魅力,引导学生在各种民族乐器的课程中互动,让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更加深刻,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各乐器相关的课程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鼓励多元化人才,发展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通过将钢琴课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学生们将能够意识到中国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从而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意义和艺术美有更深的理解。在钢琴课外,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点评和分析,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6]。
在高校的钢琴课上,学生们学习并掌握了大量的西方钢琴作品和技巧,成为外国音乐的熟练演奏者。然而,他们对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特点认识相对不足。学生习惯于弹奏西方钢琴曲,这会削弱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和独立性,他们不自觉地认识到西方音乐是钢琴音乐的基础,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教师应统一课程标准,积极融入民族元素,结合中西方音乐文化钢琴技巧,详细讲解中西音乐的思想知识和情感、创作基础,让学生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增强演奏和创作民族音乐的信心。
完善和改革教学体系对高校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可以起到重要作用。高校钢琴教育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才能取得进展,变得有活力。推动教材创新,鼓励高校结合民族音乐文化开发钢琴课程和相关教材,钢琴教学的内容和教材不应单调乏味。在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民族音乐文化、钢琴教学等特点,发展和丰富教学方法。应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并在上课时积极探索中西方音乐文化和艺术的各种魅力。除理论教学外,我们将强调艺术理解和实践,通过线上教和现场观摩,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探索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和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的创新。
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西方的钢琴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不能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中国钢琴教学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习民族音乐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高校钢琴教学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专业技能和资质,并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此作为课程开发和指导的基础。优秀的民族作品需要被纳入课程章节和考试中,教师和学生需要不断了解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了解和发现高校教师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专业化的系统建设,完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和专业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我们将建立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发展平台,利用高校场景广泛吸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和教学资源,加强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系统理论研究,构建坚实的学科基础,形成一支综合创新的教学团队。在学科建设方面,要积极寻找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教学的有效结合点,建立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音乐文化融合创新的跨学科、多学科的教学研究平台,积极推进学科建设的完整性和创新性,逐步改变高校学科建设的局面。在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应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积极推进民族音乐文化的系统理论研究,借鉴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理论、音乐素材、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不断提高民族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的综合理论研究水平,逐步建立理论研究体系,综合各方面培训,根据学科结构和完善程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高校钢琴教育中的民乐文化得到发展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学培训、创建跨学科研究项目和增加跨学科合作来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同时,对钢琴学生的培养也要逐步完善和提高,为社会提供融合中西音乐文化的全能型钢琴人才。
高校钢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扎实钢琴技能的能演奏、能教学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钢琴教师教学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采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体验钢琴作品的艺术美和魅力。利用钢琴旋律,激发学生的进行演奏二度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将钢琴课与文学和其他课程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开放的高校学习氛围中掌握不同的钢琴演奏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技能,从而尽快实现发展人才的目标。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高校钢琴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不应局限于学校的视角,支持将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文化联系起来,促进高校钢琴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促进新时期钢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贡献。高校要建立“学以致用”的有效机制,促进高校钢琴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找到支撑点。
中国的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中国民族音乐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教师应意识到在钢琴课上结合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我国音乐文化的魅力,把钢琴作为中西音乐融合和交流的桥梁,保证两种音乐形式的互补和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传承民族音乐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