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兰,张鸣祚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2016—2020 年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推出以来,我国支持农村领域的普惠金融政策相继出台。河北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精神,在2016 年推出《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重点满足基层群体的金融需求。同年,河北省财政厅与省金融办联合出台《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对积极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予以奖励[1]。
2020 年河北省财政厅等7 部门联合出台《河北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扶持优质小微企业,给予他们优惠的贷款利率与资金补助,对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大的农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发展出色的样板城市予以奖励。2022 年河北省财政厅等部门进行了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评选,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政府性融资担保余额等多方面、多维度评比河北省各地区普惠金融水平。可见,河北省针对农村普惠金融方面的政策已初步形成多方发力、多策并举的政策体系。
现阶段,涉足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下沉到农村的分支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还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类金融机构。各主体积极投入农村普惠金融领域,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北分行为例,截至2020年7 月底,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4.715 亿元,较年初新增26.4 亿元,增幅9.23%,服务的普惠金融客户达7.6 万余户,有效支持了河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2]。
同时,互联网科技企业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在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其中,河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2010 年的8 所增长至2019 年的312 所,工作人员从153 人增长到4 796 人。可见,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数量迅速增长,从业人员迅速增加。
以河北农村信用社为例,为履行服务“三农”职能,农村信用社积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需求,推出免除各类服务费的乡村振兴卡及其他优惠活动,真正让金融惠及农民。截至2022 年2 月,该社共发行乡村振兴卡173.71 万张,累计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手续费428.91 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3 万户。可见,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增强,供给主体日益多元且蓬勃发展。
从河北省存款与贷款余额来看,2017—2020 年存贷差分别为17 136 亿元、18 129.9 亿元、19 427.8 亿元、20 302.7 亿元,如图1 所示。可见,河北省存贷差距较大且差额日益增长。河北省存款增量可能在金融系统内空转或在空间上转移到别的省份,即大量存款流出河北省,没有服务于本省的产业发展,细分到农村普惠金融领域上的资金也是如此。
图1 2017—2020 年河北省存贷款余额
从社会融资规模来看,2020 年河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 169 亿元,比2019 年增加了1 829.57 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代表非金融企业从金融体系内获得金融支持。相比其他农业省份,河北省社会融资规模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农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增长速度较慢[3]。
从涉农贷款余额来看,2020 年河北省各类金融机构涉农贷款16 390 亿元,同比上升了1 579 亿元。可见,河北省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资金支持虽然不断增长,但在农村经济日益集约化、信贷需求日益旺盛、各类金融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向普惠金融投放的贷款数额仍然不足。
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市场份额较小,缺乏对农村市场以及农业信贷需求的深度挖掘,很少有针对性的产品。由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影响力强,在农村区域认可度高,导致农村区域的分支机构更多充当大型商业银行吸收农村闲散资金的终端,反哺农村区域的产品设计相对不足。以中国工商银行承德分行为例,定位服务“三农”的“兴农通”APP 发展较为缓慢,截至2022 年4 月,客户端实现的缴费与业务办理仅7 例,这与农村当前旺盛的金融需求不相符[4]。
村镇银行由于资金规模有限,金融创新能力较弱,普惠金融产品供给的种类不足以满足农村区域对于针对性产品的需求,导致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供给创新不足、种类单一,很难为农村日益集约化的各类产业解决痛点,加之金融产品匮乏,资金使用成本高居不下。农业保险的种类与金额较少,以河北省沙河市为例,只有小麦、玉米有专门险种,2019 年河北省农业保险保费占财产保险保费总收入比重仅有5.28%。
影响农业产出的要素较为复杂,例如气候、水文变化等人为很难干预的不可抗力,导致农业产出不像工业制品一样可以清晰预测,致使农民收入不稳定,向农民授信的贷款可能因天灾或其他原因变成坏账,难以收回。农村产业单一,以农业为绝对主导,风险集中度高,农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投向农业的信贷面临较大风险。
银保监数据统计,2021 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9%,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近3 年不良贷款率为3.96%、3.90%、3.88%,远高于平均水平;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3 年为5 354 亿元、6 155 亿元、7 127 亿元,也处于高位。加之农村居民信用体系建设较晚,农业从业者金融素养相对较弱,缺乏对失信人员的标准化规制与惩处,传统上用来规避道德风险的工具较少,如合格抵押物等,因此农村金融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5]。
要鼓励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将业务延伸至农村,继续出台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普惠金融领域,例如可仿照“三档两优”的准备金制度,对向农村金融与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大的商业银行实行较低的准备金率与再贷款利率。在政策支持的同时,利用市场手段使金融机构主动将业务下沉到基层,使商业银行明确虽然农村起步晚但也是一个蓝海领域,有效拓展商业银行业务,扩大商业银行规模[6]。
支持农村区域的小微金融机构做大做强,这些金融机构扎根农村,掌握一手的客户信息资源,但囿于自身资金规模较小与技术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在政策上给予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以倾斜,同时推动大中型金融机构与小微金融机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为农村普惠金融提供更多稳定可靠的资金。注重全方面发展,鼓励小额信贷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向农村发展业务[7-8]。
要立足河北省实际情况,清楚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与农户等群体,金融机构可以在主要服务人群中利用问卷等方式调查,了解用户的贷款金额、贷款期限等,深入了解其需求,设计普惠金融产品,确保金融产品的供给。例如在春耕时期,农民的购种购肥需求旺盛,可以推出专门的“种子贷”产品,满足小额信贷需求,支持农业发展[9-10]。当前,农业保险种类不足,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产品,研发既可以满足农民需求还可以拓展自身业务的产品。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应与大型商业银行等具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的头部单位合作,学习其产品设计经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向用户推广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一方面,可以便利用户,提升金融业务的办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金融机构全面掌握农户信息,整合有相同需求的用户,为这一群体设计产品,降低运营成本,完善金融产品种类[11-12]。
第一,制订并落实风险分担方案。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缓慢是造成农村普惠金融风险较大的主要原因。农村普惠金融的主体客户金融素养不高,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仅依靠传统金融的风险识别及控制很难有效解决问题。因此要积极推广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信息技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赋能农村普惠金融,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升信贷发放效率。农民缺乏合格抵押品,虽然国家大力推进土地经营权等作为抵押,但由于价值评估难度大,一定时期内农村信贷发放应以信用贷款为主体。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民信用贷款的发展,金融机构应积极进行信用贷款创新,例如根据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对群体内部进行联合授信,群体内的其他人对贷款负有连带偿还责任,以此促使农户互相监督,不断提升信用意识,推动信用体系趋于完善[13-14]。
第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具有自然抗风险性差等特点,信用贷款发放后很可能受天气等各类不可抗因素造成坏账,因此必须设计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发展,完善各类中间业务与担保业务,防止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大力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做到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重点作物全覆盖,保障农民收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不能单纯依靠提高费率补偿风险,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要制订符合河北省的风险补偿方案,切实提升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的抗风险能力[15-16]。
农村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农村区域金融机构数量总体上不断增加,但金融服务可得性不仅看网点数量,更注重农民享受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否易用。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例如自动取款机、自动业务办理机等,方便客户办理业务的同时节省人工成本。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手机办理金融业务更加便捷,金融机构要借势提升信息化水平,满足农民的业务办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