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建设初探

2022-02-08 06:24王政翔
跨世纪 2022年5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舆论命运

王政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尤其是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传递出人类共建美好精神家园的愿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搭建全球网络共享平台的理念坚守,是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重要体现。

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习近平主席早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深刻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凝聚共识、智慧与力量的重要载体,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对于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关乎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前途。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在网络日趋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引领者与社会生活的变革者的背景下提出的,也是处理技术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理念。科技本身并不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但是科技本身的发展、变化却深刻影响着意识形态。网络媒体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以便捷、独特和高效的传播方式及互动功能吸引着广大民众。网络空间传播的思想观念和各类信息,势必会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之,媒介技术具有比较强大的传播力与渗透力,各种思想观念与信息对于人们的价值体系极易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使社会意识形态发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变化。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①。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媒介是社会大众信息的主要来源,深深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认知、态度和信念”[2]。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迅速,已经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也将传播推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面对这一形势,进行全球合作治理就成为必需。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更加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其中,并以互信、平等为合作基础,谋求人类和平与福祉,建立起具有多边性、合作性与集体性等特征的安全框架,共同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互联网以其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让世界日益变成了“地球村”。如何共享互联网这一人类文明共有的新成果,如何将互联网这一技术革命带来的利益最大化,成为新的时代命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并成为全球共同利益链条中的重要内容,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别国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与国之间应当以合作共赢的利益观为基础,以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增进技术合作与交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让人类共享网络技术的文明成果。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证明,只有相互包容、相互借鉴,才能最终实现文明的共同繁荣。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应该充分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同的文明之间进行对抗,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将会远远超过前工业社会,那将不是某一种文明的存亡,而是牵扯到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重要问题。在人类文明日益交融的时代,需要不同文明之间加强借鉴,只有坚持交流与互动,文明才能更加丰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世界中充满话语权的博弈,各种理念、思潮交织在一起,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峻的挑战,必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这是切实维护社会团结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要求。互联网迅猛发展并日益成为人们基本的互动方式,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当下,借助网络媒体进行论争,往往围绕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而这些问题的论争过程往往会导致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发酵。在网络舆论场中,个别网络意见领袖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进而利用民众的从众心理,推动形成舆论事件,让具体实践的争论和解决转向其他方向。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同样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网络空间中的舆论场和社会中的各种场域交织在一起,各个层面的沟通形式也随之改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的挑战与新的问题。在这种新的态势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要学网、懂网、用网,增强网络空间的治理能力,引导互联网良性、快速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崛起深刻改变了网络舆论生态,而各种舆论力量在网络舆论场中相互博弈并呈现出新的特征。网络舆论场中多元性与互动性明显增强,传统的系统化、中心化与一致性的集体框架日益消解,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虚拟空间带来的重组关系使网络舆论场中的群体意识增强。互联网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平台,不能逾越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如何科学、理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培育理性、合格、有责任感的网民,将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只有推进互联网传播理念、内容、形式、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才能建构互联网与网民之间的健康关系。二是提升不同舆论场的交集度。网络空间中的舆论场纷繁多样,要积极应对舆论场中的各种焦点与热点,其重要的前提是“要找准各种舆论场中的‘对接点’和‘共振点’,在积极互动中取长补短,实现两者最大化交集。要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关注、传播和推动,促成民意正向集中涌动,形成舆论聚合”[3]。三是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网络舆情在酝酿、发酵、爆发与消退过程中,会存在涨落和突变等阶段性特征,要根据网络舆情的变化特点与规律,提升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与调控。在处理舆情冲突的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加快推进冲突的分化与消解。四是加强网络舆论场中的“议程设置”功能。可以借助设置若干议题等方法,推动人们对所发生事件做出正确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要对社会大众的心理、认知、价值、态度、判断与行动实施引导。

要发挥好互联网的自身优势,合理有效地应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构筑起网络空间的安全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随着网络成为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话语表达的载体,网络监督也已经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要积极拓展网上群众工作的覆盖范围与服务领域,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群众工作,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技术优势,积极推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利用网络技术丰富群众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构筑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过程中,网络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拓展群众工作的优势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与群众对话,创新群众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以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凝心聚力,形成共识。要积极畅通网上党群沟通渠道,并不断创新沟通方式,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同时要注重提高网民的素质。要加强网络安全工作的载体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加强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能力,建立更加牢固的安全保护基础,就必须有具体的载体支撑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就构建载体来说,要努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网站的建设和运用,也要加强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就保障机制来说,要建立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网络立法建设,同时也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持。要加强对网络工作的监督问责,主动疏通与群众交流的渠道,积极接受来自群众的网络监督,推进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数字政府建设,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三、加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随着世界网民的不断增多,全球性的网络空间逐渐形成。同时,随着网络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共同的利益日益增多,网络社会生态的好坏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构筑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符合人类的共同愿望。加强全球化的网络空间治理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可以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全球化的网络空间治理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重要的机遇,网络为推进各方面合作提供了载体。加强网络空间的国际合作,将有利于推进国际问题的解决,形成“互联网+全球”的新格局。二是有利于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由于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复杂性、灵活性等特征,利用网络进行跨国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而此类问题无法仅仅依靠某个国家就能得到解决,互联网空间安全治理体制机制需要更加完善。而互联网时代,各类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日益严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高度与可以形成的共识度都还非常有限。同时,互联网在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在配置资源、打破信息垄断与不对称的同时,国际贸易也呈现出新的不平衡。由于网络空间的本质特点是实现互联互通,互联网的价值指向是实现开放共享,互联网的治理与发展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协商并加强合作。三是促进国际社会交往方式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交流方式将随之发生变革,国际关系也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也成为我们依托网络技术“走出去”的重要契机。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自己的声音,要向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一是要完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全球网络治理的基本条件,在全球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全球互联网的普及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地推进人类的互联互通。二是积极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多样性的网络空间生态。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在网络空间中亦需要多种主体的参与,不能只有主导者一个角色,而需要更多主体参与、平等参与、自律参与。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共享的网络空间生态。互联网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要为整个人类的幸福做出努力与贡献,它并不是某些国家、某些民族的私产,不能被任何国家或者民族垄断。同时,要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空间生态,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为网络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让网络为全球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提供服务。三是推进全球网络治理体系的完善。要从整体上把握网络空间的发展问题,从战略架构、规则制定、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治理。网络空间治理不能照搬现实社会中的规则和手段,而要遵循网络空间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形成新的治理体系。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人类的内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在互联网革命时代,人类的孤立、隔阂被交流、共识所取代。因此,要充分理解并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人类实现求同存异、扩大共识、相互借鉴,促进人类文明实现新的飞跃。网络空间的安全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因为网络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在认识到网络的巨大进步性的同时,也必须深刻理解网络本身的脆弱性。互联网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前所未有,但其隐藏的危机也前所未有,如何利用网络带来的机遇并应对其挑战,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与发展趋势,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新的重要命题。全球网络空间的治理可以促进人类思想文化的演进,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增长,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互联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科技进步,其重要意义最终要通过人类思想文化的升华来进一步体现,进而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网络空间的治理可以推进人类社会范式的演进,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日益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其重要作用将是不容忽视的。就网络技术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来说,网络将带来技术的社会化,并产生新的与之相伴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规范体系,这将是人类步入信息社会文明形态的巨大变迁。

在加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与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主要涉及:一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对网络技术与资源掌握的差异性,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日益悬殊。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欧美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制造出新的不平等。同时,环境问题、和平问题等关涉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也在网络之中聚焦。而各类冲突中,网络成为新的矛盾聚集点,如何维护网络的良性运行,化解其聚集的各种矛盾,成为人类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各国网络执政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速、高效、开放传播等特点,网络对信息的聚合效应和放大效应增强。这就使网络具有了强大的全球化传播力,使事件的影响力超越了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而对现实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目前网络执政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让网络成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网络执政能力的提升成为各国必须直面的问题。三是国际沟通机制和渠道不健全。国际性的沟通机制是各国、各民族在沟通的过程中形成的主体、信息、渠道、载体、效果等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其沟通的主动性、有效性都大打折扣,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国际沟通机制和平台,也就限制了网络空间安全机制的建立及其相关治理。

加强全球化网络空间的建设与治理,一是要充分尊重网络主权,反对网络霸权。在网络技术革新中,全球大部分国家往往在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与信息技术强国之间的差距较大,而对数字产品生产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对国家命脉的控制。因此,在寻求全球化网络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坚决打击网络霸权行为,充分尊重各国的网络主权,应在更加平等、公平的国际氛围中,共同商议人类发展的前途与命运。二是构建全球化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互联网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构建全球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功举办,就搭建起了全球互联网共同治理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全球互联网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过程中,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就需要构建更多的网络交流平台。三是积极提升各国在网络建设与治理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将网络的建设与治理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认识。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如果不能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各国的政权建设将面临挑战,这就要求各国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网络建设与治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各国要自觉地提升建设网络的能力。如果不重视、不善于利用网络来推动全球治理,对于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等认识不到位,不能从海量的信息中选取有效信息,往往会陷入被动接受的局面,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国内问题国际化,使事态的发展难以控制。

结 语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平等互信、合作共赢、道义为先、包容互鉴等新型全球价值观,共同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特征。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发挥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要充分把握网络空间的运行规律,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让正能量充满网络空间,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生态。当前,网络空间中充满话语权的博弈,各种理念、思潮交织在一起,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必须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这是维护社会团结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要求;必须构筑网络安全防线,合理有效地应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挑战;必须加快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这关乎着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息息相关;必须树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让人类求同存异、扩大共识、相互借鉴,促进人类文明实现新的飞跃。

注释

①具体论述参见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舆论命运
命运的更迭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命运秀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