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大疫情防控透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2022-02-08 14:26:04苏果云尹俊芳王占宇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抗疫新冠肺炎

苏果云,尹俊芳,王占宇

(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重大传染性疾病,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中,不仅在全世界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而且是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的GDP增速在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排名第一,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伟大壮举,“在抗疫过程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驾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一、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历史昭示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措施,从襁褓婴儿到百岁老人,挽救了很多病危患者、受伤群众的生命,有效应对了天花、鼠疫等传染病、“非典”疫情、汶州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我们党发挥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凝心聚力的政治优势,成为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疫情发生后,为了更好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向全党发出最强动员令,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全国各地42000多名医务人员、180多个医疗队驰援湖北和武汉,快速实现了“人等床”到“床等人”,全国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迅速运行,疫情防控实现大逆转。总之,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得到充分彰显。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优势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时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2〕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强调:“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党和政府克服一切困难挑战、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在复工复产中,一旦发现感染,立即停工隔离,始终把人民的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说,生命至上的价值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生动写照,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优势。

三、强大的国力后盾,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医用物资、民生物资的生产和调度高效及时,为抗疫提供了坚实物质保障。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担当,中建集团仅用10天建成面积34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免费救治、医保买单、财政兜底。中国经济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在全球率先呈现向好态势。正是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上不断奋进。我国用实际行动率先实现经济增长,以强大的经济后盾,为疫情防控提供最重要的经济支撑。

四、构建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优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将群众优势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效能。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疫情防控很快下沉到基层、落实到网格和每一个人。广大医护人员医者仁心、冲锋在前;城市和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英勇奋战,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公安干警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第一时间宣传报道抗疫中的动人故事;科学工作者日益奋进加快疫苗研制。在抗疫过程中,社区和网格化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全国,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织密65万个城乡社会防控大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民众凝结成一股坚强力量,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充分彰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五、坚持科学防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优势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4〕我们积极研制疫苗、研发抗疫药物,特别是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挽救了众多人民群众的生命,并将科学精神应用到新冠肺炎疫情治理体系中,通过大数据追踪技术,实现“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张伯礼院士在题为《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在抗疫斗争中彰显文化自信》的报告中表示,中医抗疫的历史很悠久,3000年中医的文字历史,也是一部抗疫的历史,记载了大大小小500多次疫病的防治经验。我们传承了3000年的很多好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打赢了这场战争。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科学,运用科学精神,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战略性成果。

六、坚持举国同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优势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在疫情开始之时,为了将全社会力量协同起来,我国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压实压紧“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既是抗击疫情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经验,也是织牢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的必然要求。我国将个人、集体、国家力量融为一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等迅速集结,出现“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最美逆行者”。属地根据本区域疫情发展情况,出台具体的疫情防控措施,部门、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每个人既是疫情防控措施的执行者,又是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不仅承担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而且承担疫情防控的义务,若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全国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织密65万个城乡社会防控大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协同不同组织和个人的力量,在党员干部、卫生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志愿者、基层社区、民众的同心协力下,我国的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态化疫情防控探索阶段、全链条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到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阶段,不仅在全世界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人民生产生活秩序,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七、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优势

伟大抗疫斗争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抗疫精神指引下,我国不断创新和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加快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一要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持续铸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二要以快制快,切实提升早发现能力,加强体系组织建设、严格第一落点管控、管住重点人群重点场所、提升多点触发预警能力、抓住流调黄金24小时、坚决做到应隔尽隔、科学三区划分和管控、高效“抗原+核酸”检测、利用好“电子围栏”、夯实基础能力。三要勇于创新,加快补齐治理短板弱项,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要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加快推进3~11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工作,统筹做好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查漏补种,积极引导适龄且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五要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学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示范引领作用。“广大青年学生不仅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缔造者,也是伟大抗疫精神的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5〕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学习和践行伟大抗疫精神是时代使命。大学开设抗疫思政课非常必要。“抗疫思政课,就是要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方式推动抗疫精神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6〕我们通过抗疫精神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青年人践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八、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中国人民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用紧急人道主义行动,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仅2020年3月15日至9月6日,我国就总计出口口罩1515亿只、防护服14亿件、护目镜2.3亿个、呼吸机20.9万台、检测试剂盒4.7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万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7〕疫情无国界,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毫不保留地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经验,并提供紧急援助,支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中国始终担当尽责,与国际社会开展全方位合作,做到了“五个率先”:一是率先同各方分享疫情信息、交流抗疫经验。我国一直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通报疫情,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分享实际防控经验。二是率先向各国大批量提供抗疫物资。面对疫情蔓延,我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截至2021年9月上旬,已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物资援助和商采便利。初步统计总量约为3200多亿只口罩、39亿件防护服、56亿人份检测试剂。三是率先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提供疫苗帮助。中国已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提供超过11亿剂疫苗和原液。四是率先对外派遣医疗专家组。中国已向世界各大洲34个国家派遣37批抗疫医疗专家组,亚非拉国家位居前列。五是率先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主席2020年3月即提出这一重大倡议,指明了中国参与全球抗疫合作的方向,凝聚了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共识。中国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没有地缘战略意图,没有经济利益盘算,也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总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政治大考、能力大考、民生大考。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实际行动取得的抗疫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经济、群众、科学、组织、文化和国际等方面优势。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协同各方面社会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战役。

猜你喜欢
抗疫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02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环球时报(2022-03-24)2022-03-24 19:22:16
新冠疫苗怎么打?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38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