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23)
抗疫文献资料,作为一种伴随新事件产生的新材料,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暂未形成既明确又统一的定义。廖华在《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策略研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文献资料征集工作为例》一文中将抗疫文献资料概括为“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自然形成了大量与抗击疫情工作相关的珍贵地方文献资料”,“抗疫文献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珍视记录”[1]。郭瑞《重大疫情下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2]一文研究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地方文献工作,使用“疫情(相关)文献资料”概念,并未使用“抗疫文献资料”这一概念。其他相关文章也未正面定义“抗疫文献资料”这一概念。
简言之,抗疫文献资料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我国抗疫、防疫工作具体说来,是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党和政府领导下全国人民、各行各业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文献资料,其载体不仅包括一般文献资料、电子音像资料,还包括各类宣传品、文艺作品、卡、证等,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这些抗疫文献资料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也是全民抗疫、防疫的真实写照,对正在进行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及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因此,应真实、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征集、存藏以及利用。
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3]《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4]等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条例等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中责任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还应当系统收集地方文献信息,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二十条:“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护,逐步形成资料齐全、体系完整、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或者专题系列。”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文献的收藏中心、存储中心和保护中心,应充分认识到抗疫文献资料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征集、系统保存本地区的抗疫文献资料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通过对各公共图书馆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函、通知、文件等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本地区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工作时所界定的征集范围大同小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3.1 纸质出版物
包括公开性出版物和非公开性出版物两种。前者主要是指经国家审定的出版单位正式出版、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与此次抗疫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等各类纸质文献资料;后者主要是指未经正式出版的各类抗疫相关文献资料,例如行业、协会、单位等主体内部刊印的纸质文献资料。
1.3.2 数字资料
包括与此次疫情相关的各类电子文献、照片、音频、视频、口述资料等。
1.3.3 公文与公共宣传品
主要指此次防疫工作中,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公开发布的文件、通知、通告,以及宣传海报、宣传册等。
1.3.4 相关实物
包括与此次疫情相关的凭证、卡片等,例如社区登记表、临时通行证、工作证、捐赠凭证、健康证明、纪念邮票、地铁纪念卡等。
1.3.5 文艺作品
包括以抗疫为主题创作的诗歌、散文、日记等文学作品或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若后期结集出版,则归入纸质出版物。
1.3.6 其他
以上未能列及,能够反映抗击疫情工作、具有保存价值与特殊意义的文献资料。
抗疫文献资料属于地方文献,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地方文献,而更具有特殊性和时效性,其征集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4.1 依法呈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出版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图书馆和所在地省级公共图书馆交存正式出版物。”一些地方性公共图书馆法规也对“呈缴”进行了相关规定,例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微缩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应当在出版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广州图书馆呈缴两册(件);少年儿童出版物应当同时向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呈缴两册(件)。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所属职能部门编印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应当在编印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本级公共图书馆呈缴四册(件)作为资料保存。”上至国家图书馆,下至省、市图书馆都应依照相应的呈缴本制度、法规开展抗疫文献征集工作,提醒相关出版单位、各编印单位遵照呈缴本制度将相关抗疫文献交存至公共图书馆,将本辖区内的相关抗疫文献资料应收尽收,同时加以甄别,以免重复收缴。
1.4.2 主动联系
除了已与公共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出版单位或编印单位有意识地将抗疫文献资料呈缴给公共图书馆收藏,还有大量街道、社区、学校、群体等自发编印了相关资料而未意识到交与公共图书馆存藏的重要性。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广而告之、广泛发动群众,鼓励以现场捐赠、邮寄、邮件等各种形式将身边的抗疫文献资料送至公共图书馆存藏。
1.4.3 共享与交换
抗疫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档案、物品等。征集工作的主体不仅有公共图书馆,还有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众多单位。但前者的征集内容主要是文献资料,后者偏重与档案、实物、纪念品等。虽各有侧重,但难免会有交叉、重复。此时,应该建立联系、互通有无,公共图书馆所征集属于档案、非纸质实物的,可转交档案馆、博物馆等收藏;同时,公共图书馆若了解到档案馆、博物馆等征集到属于文献资料类的,可请求移交原件、重复件或者复制件。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2月至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抗疫文献资料的公共图书馆数以百计。2月中旬,由湖南省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为首的省级图书馆在官网或其他公开渠道正式发布通知,率先开始进行抗疫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2月下旬,以山东省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庆元县图书馆为代表的的一大批省、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陆续发布征集通知,众多公共图书馆开始有意识地征集本地区的抗疫文献资料。3月至今,抗疫文献征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而有序地进行着。
但就整体数量而言,全国范围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公共图书馆未加入到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工作中来,在没有顺应全民抗疫时代大潮的同时,也意味着部分地区抗疫文献资料没有被系统地收集起来,导致抗疫文献资料的不完整。就质量而言,有些公共图书馆对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觉意识不强,只是随大流发布征集公告,而在文献资料的甄选、整理、加工、研究等具体工作上投入不足,没有深入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征集整理工作难免流于形式。
随着抗疫工作总体取得阶段性胜利,进入抗疫、防疫常态化阶段的后疫情时代,如何利用所征集的抗疫文献资料总结抗疫、防疫经验、彰显抗疫、防疫精神成为了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所以,一边继续全面征集本地区抗疫文献资料,一边对所征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展示、研究,将成为抗疫文献征集工作的主要任务。
2.2.1 举办抗疫文献专题展
举办抗疫文献专题展览是公共图书馆利用抗疫文献资料的常规模式之一,具有直观、真实等优点,例如上海图书馆“砥砺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语手稿展”[5]、武汉图书馆“我们的经历,不会忘记——武汉战疫专题文献实物展”[6]、河北省图书馆“众志成城 共谱新篇——河北记‘疫’捐赠文献展”[7]等。
2.2.2 开展抗疫防疫主题活动
开展抗疫防疫主题活动是公共图书馆开发利用抗疫文献资料的基本模式之一,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等优点。例如:河北省图书馆推出“以读抗疫”读书专栏[8];醴陵市图书馆线上推荐抗疫文献主题书单;江西省图书馆学会联合全省各图书馆及阅读推广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以“全民阅读,向抗疫一线英雄致敬”为主题,以朗诵优秀抗疫作品为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9];顺德图书馆特设“书香抗疫,悦读助力”图书专柜,推出抗疫、防疫及传染病等健康题材的优秀读物[10];石家庄图书馆举办“助力抗疫 一起来战”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专题知识竞赛[11];广州图书馆广州人文馆微信公众号“广州小故事”栏目推出“抗疫小故事”征文活动,等等。
2.2.3 打造抗疫文献数据库
打造抗疫文献数据库是公共图书馆开发利用抗疫文献资料的高级模式,具有全面记录、永久存藏等优点。例如顺德图书馆开发建立了顺德抗疫文献数据库,面向广大市民、读者开放,数据库分为“防控政策”“驰援武汉”“逆行战士”“齐心抗疫”以及图片展、视频栏目等版块,收集了国家级媒体、省级媒体、本土媒体信息千余条,是对顺德战“疫”实践的详尽纪实[12]。
据了解,国内外有些机构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利专题数据库,例如:华智众创(北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共同推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利运营专题数据库;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发建设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专利数据库,等等。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鉴此类经验,相互联合或联合机构开发、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抗疫文献数据库。
2.2.4 建立抗疫文献专题馆(或专题资料室)
对图书馆来说,文献是立馆之基。建立抗疫文献专题馆或专题资料室,有利于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意义重大。2020年10月20日,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揭牌,共收藏了数万份文献资料及实物藏品。钟南山院士为该馆题写馆名“抗疫文献馆”,中央文史馆馆员张大宁题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13]。
除了举办抗疫文献专题展、开展抗疫防疫主题活动、打造抗疫文献数据库、建立抗疫文献专题馆(或专题资料室)等文献利用常规模式,还应加强对抗疫文献资料的整理,深度挖掘其所包含的文献价值,探究文献背后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提升地域文化精神内涵,真正实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例如:安图县图书馆将所征集到的全县2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报送的抗击疫情照片、简报、视频、倡议书、捐款、事迹材料、诗歌、文艺作品等各类资料1 400余篇,整理、汇编成《抗击疫情文献资料》4册,并面向全社会进行宣传。这只是抗疫文献资料整理的第一小步,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地方文献工作者去完成,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般来说,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广度上,一切与抗疫、防疫相关的文献资料都应被收藏在公共图书馆,但抗疫文献资料类型丰富、数量庞杂,“应收尽收、竭泽而渔”的收藏标准难以达到。深度上,从上文所说的征集范围来看,抗疫文献资料在内容方面难以展开深入研究,而更多偏重于收藏、展览等。
在客观条件方面,公共图书馆的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工作面临着工作量大、人力不足、经费不足、势单力薄等困难,各地在抗疫工作中产生了海量的文献资料,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很难独立完成。
在征集整理方面,公共图书馆的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工作面临着多头缴送、联系不畅、类型繁多、重收漏收等困难,例如:省、市、区(县)公共图书馆的抗疫文献征集工作都在进行,容易出现多头缴送、重复征集等现象;抗疫文献资料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街道、社区、学校、团体等,不仅因为单位众多难以全部建立联系,容易漏收;还因类型繁多存在着甄别难度大、耗时长等困难。
在开发研究方面,公共图书馆的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工作面临着开发途径单一、研究难以深入等困难。抗疫文献资料内容偏重于通知、公告、请示、政务信息、会议纪要、情况汇报、文件汇编等,在开发研究时,受内容限制,更倾向于汇编、展示类,而难以像其他文献资料类做深入研究。
抗疫文献资料作为地方文献的一部分,记载了当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和政府领导下各行各业共同抗疫、防疫的重要历程,有助于人们以及后代了解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也为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重大突发事件之后的应对工作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意义重大。而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相关征集、整理、研究工作,既是记录、展现、研究这一历史事件的必要方式,也能为今后公共图书馆在重大突发事件下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积累宝贵的经验。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14]教授认为:“对图书馆而言,后疫情时期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怎样发展,成为亟待图书馆人认真思考的问题。”他在文中从六个方面谈及自己对后疫情时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看法,其中两点认为“应进一步加强特色资源建设,重点突出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抗疫文献资料既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资源,也是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大力、持续开展抗疫文献征集工作,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为今后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的地方文献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抗疫文献资料的类型多样、数量庞杂,并随着抗疫、防疫工作进程的持续在具备时效性的同时兼具持续性和长期性。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也是一种长期、持续、艰巨的工作,宜将其纳入本馆的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征集方向及目标,确立总的征集原则;同时根据长期规划来制定中短期计划,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一环扣一环,这样才能保证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完善突发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图书馆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15],切实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纳入本馆重要工作日程中来,使文献资源更加完整而丰富,形成本馆独有的地方文献资源,构建完整的馆藏资源体系。
科学有效的地方文献征集长远规划或短期计划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专业人才队伍来执行和完成。以具体的地方文献工作说来,前期征集整理阶段需要对文献材料的真伪、类型等进行甄别、梳理,后期开发研究阶段也需要相应的学识、学力以进行研究,所以,地方文献从业者需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需具备相应的职业敏感力和前瞻性。郭瑞在《重大疫情下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文中强调地方文献工作者职业敏感力和前瞻性是全面、完整开展收集工作的有力保障,他认为“随着抗击疫情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一系列反映疫情状态的文献或许会被抹去、删减。这就要求地方文献工作者要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主动投入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文献收集工作当中去。”新冠疫情之后,应有意识地培养地方文献专业的专门人才、组建人才队伍,系统学习地方文献相关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实践,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以期为今后的文献工作积蓄资源与力量。
在类似新冠疫情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出版物、文件公文、通知公告、宣传物料、文艺作品、音像视频、具有特殊意义的卡证等等,这些文献资料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收集起来相当困难。一个地区的编印单位、社区、协会、学校等单位或机构众多,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潜在对象和储备力量;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当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的交流,实现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如果能借助好这些资源,将大大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拓宽征集渠道,利于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四川省档案馆的“为了人民健康——四川历史上疫情防控档案文献展”[16],共展出防疫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12部,展出四川省历史上发生过的天花、病毒性肝炎等10余种主要传染病及其防控措施的档案文献146件。策展布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前做好地方文献普查工作,分门别类,形成不同的专题系列,并做好目录编制工作,将大大有利于缩短反应时间,及时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提供参考。
从全国范围内各公共图书馆的抗疫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现状来看,部分公共图书馆已初步完成了文献资料的前期征集工作,并且有意识地进入抗疫文献资料的利用阶段,在专题展览、专题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后续的开发研究等方面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后劲不足,应在继续进行文献利用工作的同时,结合多方力量开展文献开发、专题研究工作。现阶段,国内的抗疫、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进入常态化阶段,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距离完全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后疫情时期总结公共图书馆抗疫文献征集工作相关经验,不仅是完成征集工作的必要阶段,也能为今后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