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机制
——由主流媒体“给力”引发的思考

2022-02-08 11:58:00许尧森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期
关键词:给力拟态流行语

许尧森

(作者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

2010年11月,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第一次使用网络流行语,由此开启了将这些流行词汇作为正式书面语言的先河。此后的十余年间,网络上又诞生了无数的网络热词,其中很多词汇也陆续走进了主流媒体的报道之中,引起很大的反响。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广大受众群体在参与编辑制作和传播信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必要针对这一现象开展深入的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1 “给力”词汇在媒体中的使用

1.1 近十年间网络语言的流行及“给力”一词的走红

自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开始,在网络空间诞生了大量的新兴词汇并得到广泛的流行。从2008年开始,“打酱油”“不差钱”等网络词汇开始流行,到如今的“爷青回”“凡尔赛”“打工人”等,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新媒体对网络热词的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有的词汇流行一段时间后就没了踪迹,如“hold住”“元芳,你怎么看”“弓虽”等,但也有一些流行词语受到很大的、持续性的关注,如“给力”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词语。使用百度对“给力”词汇进行搜查,竟然得到1 000万个搜索结果,足见其影响力很大。

“给力”这个词汇的意思是很精彩、很棒,现在人们多用来描绘事物让人振奋、充满力量、够劲等,而“不给力”就是表示与预期的目标还存在很大距离的意思。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给力”这个词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该词来自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的汉语配音词汇,在观看球赛的过程中,球迷的情绪及心理感受通过“给力”一词得到准确的表达,也让更多人喜欢上用这个词来表达能促进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与价值观。自此,“给力”一词得到广泛的传播,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其使用率都很高。

1.2 《人民日报》与央视春晚引用“给力”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在2010年11月11日发布了《江苏省给力,文化强省》。这篇文章发表后,受众感到不可思议,主要是因为平日以严谨为特点的主流报纸竟然会引用网络流行语,实在出乎人们的意料。此举引发了热议,很多人觉得这是官方承认了网络语言的存在及意义,“给力”一词成了汉语系统中的正式语言。在这之后,大众普遍开始应用这个词,用来表达生活中比较顺畅的事情或发生的事情符合自身期望的目标。

从“给力”词汇在网络的走红并开始流行,到《人民日报》在文章中使用它,在这个过程中,主流媒体的传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人民日报》使用“给力”之后,众多纸质媒体迅速跟进,纷纷引用“给力”词汇做标题,这说明“给力”已经完成了蜕变,成为正式官方语言,可以在任何场合选择使用。

“给力”词汇从得到《人民日报》的青睐,登上了头版头条,随后再到其他纸质媒体频繁使用,让主流媒体对这个词有了认证,使之成为官方正式的书面语言。那么,央视总台对于“给力”的使用,则为该词汇的全面流行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使得“给力”传遍了整个华人世界。在2011年央视春晚中,主持人朱军向大家说:“这个节目给力吗?”由此,“给力”词汇登上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舞台上。此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惊呆了”“凉凉”“厉害了,我的国”等网络流行语更是上了央视总台的《新闻联播》栏目,并引起受众的关注。

2 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形成

2.1 拟态环境的建立、概念与特征

受众开展信息传播活动而建立的一个有别于客观环境的信息环境,它不是真实的客观环境,而是在加工、选择新闻信息后,经过结构化后为受众提供的环境。因为传播媒介普遍存在一些主观的非理性,所以拟态环境与真实的客观环境不同,它属于象征性的环境范畴[1]。从拟态环境的出现及发展来看,其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其一,拟态环境与实际环境不一样,其不是实际环境的镜像化,更不是完全的客观环境,它偏离于现实环境,媒体对新闻信息的加工深度决定其偏离程度;其二,虽然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有一定的偏差,但二者并没有完全分开,仍然相关联。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播非常发达,与人们日益增加的生产空间产生了距离感,让受众不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第一手的新闻信息,只是与媒介组织框架形成的三种“现实”中的第三种情况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三种现实分别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经过编辑后选择性传播产生的“象征性现实”、存在于大众意识里的“主观现实”。主观现实的建立都是大众在认识了客观现实后产生的,这样的认识还是要基于由媒介建立的象征性现实来实现的。这样产生的主观现实实际上已经不是客观现实的镜像式反映,必然会有一部分差异,由此建立起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机制。媒体传播经过加工新闻信息的报道,在和实际环境存在一定偏离的情况下,却以“真实环境”的方式进行传播,受众群体会对现实环境有一定的理解与认知,也是因为接触了由大众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受众群体在认为拟态环境就是真实客观环境的情况下,感受到媒体建立的拟态环境与他们实际生活中行为、语言及所有生活状态的描述很相同,也就形成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机制。

2.2 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形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流行有了一个平台。在基于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之下,受众群体可以便捷地报道发生的新闻,同时发表对这个新闻的一些观点、意见,直接参与了新闻信息的编辑与传播。

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大量的社交媒体平台的诞生,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发生的新闻能够即时传递给受众群体[2],同时也能够让受众群体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加工及发布中,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的融合统一,让新媒体的互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与传统纸质媒体采取由几个新闻采编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新闻采编与报道不同,新媒体可以让所有受众群体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加工、制作及报道的过程,让广大受众群体的传播激情得到释放,极大地促进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这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并且这些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会影响到受众群体,这样就形成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机制。

作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开始流行的网络词汇“给力”,由于新媒体具备的传播范围广、传播及时、平民草根化、互动性强等特性,使得这个词汇在网络上迅速走入受众群体的视野之中。最开始的时候,“给力”一词先是在小群体的范围内流行,通过网络传播与扩散,更多受众逐渐了解到这个词的含义,到了后来接受并使用这个词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就变成一个网络流行语。恰逢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举行,“给力”词汇因此得到更加广泛的网络传播。“给力”词汇所包含的意义实际上只是受众群体在拟态环境中对这个词的理解与认知。由于拟态环境起到作用,让广大受众认为这个词在现实世界也是得到追捧和高频率使用,他们就得出这个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的结论,继而又形成更大的传播与使用。这种拟态环境的影响由网络转到了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形成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机制。“给力”词汇在真实的信息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大众纷纷用来表达带劲、精彩等积极向上的意思,随着现实社会中人们大量使用这个词,其就演变成全社会都认可的一个热门词汇。

2.3 网络拟态环境的成因

2.3.1 网络语言迎合了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受到大众极大关注的社会现象,每年都会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计,评选出年度十大流行语,形成新一轮的网络狂欢。从这些流行的网络热词中不难看出,都十分符合广大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3]。例如,近年来流行的“硬核”,由此衍生出很厉害、与众不同、让人震惊或难以理解的意思;“我太难了”,就是普通受众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达释放生活中的压力;“直播带货”,是由于电商而兴起的视频直播带货,引起娱乐行业的人士参与进来而流行起来的词汇;“打工人”是网络上班族的自称。这些流行词汇都十分准确地表达出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和希望,满足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也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要。

2.3.2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主体传播意识的提升

传统媒体时代,只有广播电视媒体能传播新闻信息,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广播电视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受众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强、平民化、信息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得受众群体传播信息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参与传播信息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在网络媒体的环境下,受众由原来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承担了内容资源的制作与发布,受众只需用一部智能手机就能编辑制作与传播内容资源,增强了他们的主动传播意识。近年来,所有在网络上得到流行和热捧的网络词语,都是受众在网络上运用这类传播工具进行传播而形成的。

3 “给力”词汇带来的启示

3.1 网络流行语丰富了语言数量,促进汉语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

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增强的社会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很多流行词汇。在当前网络媒体的推动下,网络上的民众具有很强的生产力与传播力,创造出很多新的语言词汇并迅速转变成网络热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传播力更广。在短时间内,很多词汇由于跟现实生活很贴近,得到大量网络民众的青睐及热捧,并向全网传播和扩散,迅速变成网络流行语[4]。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丰富的汉语言,汉语文化在当今世界仍然是开展文化交流与语言传播的重要沟通媒介。新媒体时代诞生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词汇,让汉语的词汇数量不断增加,几乎每个星期内都有新的词汇出现,随后在网络上被人们频繁地应用,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持续推广。

3.2 主流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推动作用

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并在网络上得到迅速推广,促进了网络语言拟态环境逐渐形成,其环境化还得需要主流媒体发挥助推作用。从“给力”词汇的产生到形成网络“给力”拟态环境,《人民日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开始给予“给力”词汇的认可,随后央视总台的推动让“给力”拟态环境得以建立,进而带动“给力”词汇在更广的范围内迅速传播。由此可见,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在网络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让一些符合汉语书写规范、符合社会大众心理需求、符合中华文化价值判断、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的网络拟态环境得以建立并形成,同时促进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3.3 新媒体时代,加快媒介融合的进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的技术能力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同时也诞生了大量的信息传播工具,如微信、抖音、微博、快手等。每一种传播信息工具的出现,都为受众群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和传播范围不断扩大。

尽管新媒体拥有传播信息量大、媒介融合性高、传播范围广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传统媒体还是具备新媒体不具备的优势[5]。例如,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新闻信息加工与报道能力、很强的权威性、专业化的报道等。所以应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全面推进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建立与环境化的进程。“给力”词汇就是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推动下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并且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和大范围的传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取长补短,提升了新闻信息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主流媒体对新闻信息要发挥审查作用,推动环境化的网络语言拟态环境,让所有网络媒体推动产生的流行词汇能够通过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成为汉语的书写规范,促进汉语词汇量的丰富,进一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6]。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进行分析,了解了网络流行语从产生到流行的整个过程机制,认识到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对于网络传播的作用,为更好地使用新媒体工具与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给力拟态流行语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中韩拟声词拟态词形态上的特征
流行语大盘点
幽默大师(2020年12期)2021-01-04 00:35:42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学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44
大学流行语考察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38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巧借 流行语
快乐语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8:42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北方文学(2018年2期)2018-01-27 13:51:33
巧用夸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创业工场“给力”,点燃“创客”激情
时代风采(2015年7期)2015-04-27 19: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