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敏
(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融媒体中心)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经过二十多年的信息化发展,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在塑造社会民众的社会化人格、降低各行业诸领域的信息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载体、信息资源、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新时期,有必要探索有利于提升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的举措。
首先,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中的信息载体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拓展了新闻采集和传播的渠道。
其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的同步发展,促进了“新型网络媒体格局”的形成,这种发展趋势催生了新闻媒体产品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了以“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抽取、信息分析、信息编辑”等为基本内容的管理流程。
再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数据采集设备与整个新闻媒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关联后,可以即时完成信息的多样化采集、存储、传播与利用,为新闻采编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从现阶段的录播、直播、短视频制作等情况来看,新闻采编人员在信息载体多样化的形势下,可以借助移动智能设备,降低信息筛选难度、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扩大新闻采集范围,最终提升采编工作质量[1]。
首先,媒介融合后,拥有信息资源采集设备的个体、组织,都能够成为信息资源的采集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例如,对于社会个体或组织机构而言,其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以利用手机应用程序完成相关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并能通过自媒体、新媒体等渠道进行公开发布。与此同时,移动客户端的客户通过微信、微博、QQ、博客、论坛等平台进行信息的生产与输出,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海量增加,这种海量化的信息具有集聚式增加的特点,所以容易给接收者带来一定的选择和判断困难。
其次,新闻采编人员作为信息资源采集的主体,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因为其面临着来自同类信息资源生产者的竞争。例如,对于某个新闻事件来说,因竞争者数量的增多,导致新闻采编人员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集中式采制,同时新媒体和自媒体也想通过“蹭热度”实现“刷流量”的目的。此时,同一新闻事件信息资源容易混淆视听,加之信息传播者的媒体素养整体上参差不齐,容易对一些不实信息进行转发与传播,此时,就需要专业的新闻采编人员对海量化增加的信息资源进行精准筛选和专业编辑,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新闻产品[2]。简单地讲,新闻采编人员在信息资源海量化增加以后,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对有用信息的筛选能力。
由于媒介融合具有多元化特征,信息传播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从当前的实践经验看,在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期,新闻媒体单向传播的新闻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互动需求。具体而言,媒介融合后,传统新闻媒体、自媒体、新媒体之间的共性越来越多,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也期望与信息生产者进行沟通,即形成了一种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可以说,现在的受众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被赋予了更多的主动性。基于此,新闻采编人员要想顺利开展工作,并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一方面,需要明确认识到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发展后受众的互动需求;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收集受众的反馈信息,进而在双方的信息交互过程中逐步提高新闻采编质量。重视与受众的互动还有利于提升新闻价值,因为受众的信息反馈具有及时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首先,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的信息载体、信息资源、信息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新闻产品的生产主体范围扩大之后,容易出现新闻价值下降的问题。具体而言,新闻生产者的数量急剧增加后,新闻产品的质量便会参差不齐,这会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社会个体为了获得新闻产品发布后的流量和影响力,往往会采用一些装饰性的方法,对新闻事件进行一些不实解释,诱导新闻受众进行点赞、转发等,以此达到获利目的。所以,新闻采编人员应该从职业角度出发,凭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为理性地对采编到的新闻素材进行充分解读,开发与挖掘其中的新闻价值,始终坚持“求真”“求实”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满足基本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要求后,新闻采集人员要进一步从整个新闻产品的生产产业链条出发,对新闻采编、上传、存储、抽取、分析、编辑、后期处理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如此,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在采编到新闻之后,更为全面地剖析采编信息的综合价值,考虑采编信息对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影响等。与此同时,新闻采集人员在媒介融合后,自身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与传统时期的新闻采访与发布相比,新闻采集人员正在向着报道者的角色转型。尤其是在融媒体条件下,“大众新闻”“双向互动传播”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主导地位与发布特权,此时,受众对同一个新闻素材的解读趋向多角度。所以,新闻采编人员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需要提升自身的多视角观察能力,尽可能对同一新闻素材进行多角度解释后,更为客观地评估其新闻价值,保障采编质量[3]。
媒介融合导致新闻资源的爆炸式增加与多渠道传播,从效用层面来看有利于新闻的采编与传播,但在信息载体多样化的趋势下,要想真正实现高质量的采编目标,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首先,新闻资源的海量化给新闻采编人员增加了识别有效信息的难度,以至于一些新闻采编人员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大海捞针”。具体而言,随着信息采集和传播平台的增多,以及智能设备应用程序数量的增加,新闻采编人员无论是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还是使用较为专业的新闻采编设备,都要面对同一新闻主题下信息海量增加的问题。因此,媒介融合环境中的新闻采编人员一方面要注重新闻采编方面的信息管理,另一方面要将重点放在对信息的甄别、筛选、提炼、整合等方面,进而保障新闻资源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整合后的完整性。
其次,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其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很重要。在新闻主题方向确定的情况下,现代新闻的采编制作通常包括新闻策划、新闻素材采集、新闻素材编辑、新闻传播效果评估、新闻播出后的信息反馈等多项内容。此时,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从新闻采编制作的宏观层面进行整体分析,确保信息资源各个环节的整合。简单来讲,无论是宏观新闻的采编制作,还是微观新闻的采编制作,新闻采编人员都要具备合理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自媒体、新媒体已经与传统新闻媒体完成了初步的资源整合,在这种条件下,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使自身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闻媒体在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牵引作用,因而其对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既要保证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要顺应新闻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转型,科学、合理地持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满足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媒体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
在新时代,我国对新闻媒体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通过转型发展提升新闻媒体的服务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融合推进了新旧人才的更新换代。但在人才多元化配置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对于新型采编人员的培训相对缺乏,趋于年轻化的新闻采编人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相对增多,实践的目的更偏向于获得流量。所以,在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相关单位既需要考虑到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注重对其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能够真正认识到采编工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相关单位应引入产业链思维,从整体上优化新闻采编人员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新闻媒体的转型升级已经初步完成,并创建了新闻的采编发布链条,此时,相关单位可从新闻的主题设定、策划设计、素材采编、后期制作等环节出发,开展专业性培训活动,使新闻采编人员可以从更为专业的角度,了解新闻的采编工作,并通过学习与研讨,明确自身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从当前一些新闻媒体的实践经验看,其通过打造新闻的采编发布链条,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扩大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所以,在此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应积极利用产业链思维,更为全面地思考采编工作,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升自身的信息采编能力。比如,可结合新闻采编播发的需求,做好对受众需求的解析、对新闻素材的筛选、对实时新闻的跟踪、对敏感信息的价值评估、对典型事件的深入解析、对重大新闻的多角度报道等。
现阶段,新闻采编过程中使用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包括现场采编技术、智能手机采编技术、专业采编设备应用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新闻采编人员可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更好地拓宽新闻采编渠道。
首先,在应用信息管理技术时,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对某条新闻进行搜索,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同时,新闻采编人员可以根据搜索到的信息对该新闻进行更深一步的采编报道,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
其次,新闻采编人员在应用信息管理技术时,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现场终端的数据采集设备、中端的通信网络、PC端的在线编辑设备联接起来,拓宽新闻采编渠道,从而完成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存储、抽取与编辑,更好地对新闻进行传播。
再次,信息管理技术属于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融合应用的成果,新闻采编人员在应用信息管理技术时,可以从科学技术应用的层面,引进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多功能采编一体机,使新闻素材的采集、编辑、发布可以同步完成。另外,新闻采编人员可从管理技术层面出发,引入多视角分析方法,对采编到的新闻素材进行多元化解读,提升新闻内容质量[4]。此外,新闻采编人员应积极运用产业链思维,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新闻策划水平,为新闻采编渠道的拓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首先,相关单位在培训新闻采编人员的过程中,可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中的档案分析法,对现有新闻采编人员的真实素质进行客观且全面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结合当前的实践经验,相关单位可利用产业链思维,帮助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策划设计、素材采编、编辑校对、效用评估、全媒体发布等基本环节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并优化新闻采编人员的知识结构。
其次,相关单位应积极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团队管理方法,根据新闻采编团队的建设需求,对采编人员开展专业性培训。完成新闻素材的捕捉、采编、写作、摄影、播报等基本培训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后期制作技术培训,包括剪辑、特效、不同媒介文档的导入和传送,以及现场录制、直播表达等[5]。此外,还应将新闻资源的数据形式作为出发点,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综合化处理技术为准,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训,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总之,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过程中的信息载体、信息资源、信息传播渠道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新闻采编人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和业务综合素质能力。在新闻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相关单位应加大培训力度,尽可能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信息开发与挖掘能力、新闻策划能力,不断拓展新闻采编渠道,以此助力我国新时期新闻媒体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