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表演探究

2022-02-08 10:30邱振宇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3期
关键词:前台后台电视节目

邱振宇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近年来,访谈类电视节目发展迅速,其节目形态、内容、数量的变化对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理论视角下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研究成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于21世纪兴起的社会表演学,为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业务水平的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表演学是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以人类表演学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学说为出发点,并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际,所开创出的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孙惠柱认为,当人们意识到自身行为和活动被他人关注时,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从而给关注者留下预期的印象。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要面对镜头、嘉宾及镜头之后的电视节目观众,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大众视野中。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节目灵魂的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势必要不断根据与嘉宾的对话情况、节目节奏、镜头效果和受众感受等,对自身的主持方式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整,从而完成主持人这一社会表演角色应有的本职工作。同时,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与嘉宾不断对话中给予受众信息,并对受众产生影响,其主持活动是在艺术舞台之外有意识地做给特定观众看,并力图对他们产生一定效果的动作。

1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表演学角色

“绝大多数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展现的自我,都属于社会学意义上的‘角色调适’‘角色转换’……它不是表演学意义上的‘角色扮演’‘角色塑造’。”[1]要想完美地实现角色调适,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就要找到既适合自身风格,又能与嘉宾互动恰当的角色,如此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节目呈现需要和受众审美预期需要,最终得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节目质量。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能准确定位到的社会表演学角色大致可分为:嘉宾言语的倾听者、嘉宾话语方向与受众心理预期的引导者、多元言论场的驾驭者。

1.1 嘉宾言语的倾听者

社会表演学认为,“不管媒体人自己是不是上镜,被采访者总是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访谈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将话语权移交给嘉宾,通过细心聆听嘉宾的回答,从其中发现信息、挖掘信息,并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满足受众对于嘉宾的期待。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认真倾听能使嘉宾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极大的受尊重感,这将会刺激嘉宾的播讲欲望,使嘉宾的话语节奏变得更加生动流畅。此时,原本最难处理的距离感也将会被很好地化解,这会让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更亲近,也就使得整个节目更加自然和真实。

1.2 嘉宾话语方向与受众心理预期的引导者

访谈类电视节目以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为主要的节目特性,因此主持人在节目中承担着与嘉宾、观众互相交流并引导节目进程方向的重任。从社会表演学角度来看,主持人通过引导他人活动来实现他人对自己的预期印象,是实现其理想化社会表演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主持人应该做好引导者这一表演角色。

首先是嘉宾话语方向的引导者。主持人与嘉宾是在一问一答中推动节目进程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主持人将话语权交付于嘉宾,所以确保嘉宾的回答始终在问题主线上尤为重要。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主持人就要根据各期节目主题与受众的心理预期进行问题编排,并站在嘉宾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润色、修改,真诚地向嘉宾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另外,主持人还应始终谨记自己提出问题的目的,当嘉宾的回答偏离问题中心时,就要寻找机会礼貌且大方地打断嘉宾,并合理地对嘉宾的话语方向进行引导。

其次是受众心理预期的引导者。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嘉宾,还有现场及镜头之后成千上万的受众,所以主持人还应该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节目内容和节目呈现形式。尤其是对于访谈类电视节目来说,主持人如何提出受众想问的问题,让受众听到想听到的回答至关重要。因此,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做好广大受众心理预期的引导者,让受众可以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共同思考、共同向嘉宾提问、共同期待嘉宾的解答,这不仅有利于受众和主持人之间建立起信任的纽带,还可以让受众在观看节目时获得极大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1.3 多元言论场的驾驭者

访谈类电视节目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多角度、多元化的言论场,尤其是当节目邀请到多位嘉宾时,这种言论场的特征将被放得更大。此时,主持人可以凭借自身独特的角色,掌控谈话现场,随时控制并把握住节目的方向、节奏、场面,或根据需要层层深入,或通过对话调节现场氛围[2],以驾驭者的身份准确地对多方进行调节,掌控整个场面。比如,当一方嘉宾说完一大段话后,主持人应该以驾驭者的身份进行适当的总结,并将话语权巧妙地传递给下一位嘉宾,这也能很好地化解其余嘉宾的尴尬。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当是一个“复合角色丛”,这些社会表演学角色都是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特殊职业角色所赋予他们的定位。因此,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准确给自身角色进行定位,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受到观众的喜爱。

2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表演活动

2.1 自我与角色

自我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原始的自身状态,角色是指他人对自己应有状态的预期印象。无论是社会表演还是舞台表演,表演的内在动机都是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的印象。因此,人们在表演过程中会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我有意识控制下的表演,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已经融为人们自身第二天性的表演。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在节目中塑造一个比自身更加理想的,可以将第二天性与第一天性无缝贴合的自我形象,这是主持人对自身形象的创作,是不断缩小自我与角色之间差异的一种过程,也是其进行社会表演的过程。

要想进行社会表演,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根据节目内容编排、节目进程设置、嘉宾话语风格及受众心理预期进行自我设立。此外,访谈类电视节目最大的特性是对话性,所以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自我的用语习惯与社会表演学角色需要进行调整,要戴上不同的“面具”进行社会表演,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面具”并不等于虚假。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艾泽拉·帕克曾表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这个面具代表了我们关于自己的理念,也就是我们努力争取要做好的角色,那么这个面具就是我们更真实的自我,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我。”[3]

2.2 前台与后台

社会表演的前台和后台理论与艺术舞台表演的前台和后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社会表演更加注重的是各行各业人士在生活中的前台和后台,尤其是后台理论,相比于舞台侧幕,后台具有更宏观的时空感。简单来说,社会表演的后台则是指人不处于角色状态时的时空,类似于老话中的“台下十年功”阶段。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后台进行前台的准备工作时,应该是一个私密、安全、不易受到他人打扰的空间[4]。在这样的后台下,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可以根据前台角色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排演。例如,模拟前台现场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对策。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在前台做好平等互动的引导者,就需要在后台对嘉宾的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准确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访谈类电视节目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讲述性,也要求主持人在后台进行练习,从而真正优化其语言节奏感,增强其话语生动性。

目前,随着数字化信息和融媒体的飞速发展,无孔不入的摄像机、手机等具有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放大了人们想要窥探各式后台的猎奇心理,导致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前台和后台的界限渐渐模糊,主持人这一特殊职业的前台和后台的界限也逐渐模糊。因此,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要管控好自己身处后台时的形象,虽身处后台但不能忘前台,努力让后台与前台贴近,始终以前台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定位来要求处于后台时的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大众喜爱的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

2.3 脚本与即兴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表演脚本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脚本就是主持词,包括开头语、节目串词、预期问题及节目尾语等。广义的脚本包括对嘉宾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对受众心理预期的了解和掌握,对节目流程与环节的认真编排及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等。因此,对于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进行充分且细致的脚本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保证节目的顺利进行,规范其社会表演学角色,也是主持人应具备的良好职业素养。一方面,主持人需要在节目中通过细心聆听嘉宾的回答来寻找最优的切口点、切合点、切入点[5];另一方面,主持人需要有较强的即兴能力,如此才能处理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如嘉宾语塞、语误,以及多位嘉宾观点不一、争论不休等情况。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把握好脚本与即兴的关系,真正做到为己所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脚本编写能力,要亲力亲为,参与节目流程编排、嘉宾问题设置等环节;同时,还应该对节目录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进行分类脚本编写,并将其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在节目录制时的把控力。第二,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提升其即兴能力,实际上最佳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对脚本进行完善,只有脚本比较规范、细致、周全,主持人才能在面临各种突发状况时镇定自若,并将其轻松化解。

3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社会表演活动中的误区

3.1 表演角色的“错位”现象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更应该像是“绿叶”,要衬托嘉宾、引导嘉宾,而不是不断地抢话抢答,以至于顶替掉嘉宾的身份。还有一些访谈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甚至在节目中大谈家常,完全忘记了自己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主持人这些失败的社会表演不仅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更会使节目失去嘉宾的价值和访谈的意义,最终难以成功。

3.2 表演过程中的“越位”行为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访谈类电视节目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娱乐元素逐渐融入其中,衍生出一系列综艺访谈类电视节目,此类节目中的某些主持人常常为了收视率,说话口无遮拦,使用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本身所不具备的权力,在节目中充当专家、评论家,肆意刺探他人隐私,进行恶意的炒作,甚至用语言来攻击嘉宾,这都将对节目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 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表演优化策略

在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表演失范中,最影响节目质量和主持人自身形象的则是表演角色的“错位”现象与表演过程中的“越位”行为。因此,很好地纠正这些问题,尽快地走出此类误区,对于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

4.1 合理定位角色纠正“错位”

对于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定位合理的社会表演学角色,是规范其社会表演行为最基本、最首要的任务,也是解决表演角色的“错位”现象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最理想的社会表演学角色是“自我”与“角色”的统一,最理想的社会表演状态是自我个性与节目特性的有机融合。从社会表演学的基础理论来看,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定位到合理的社会表演学角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模仿起角色的外部形象,逐渐找到感觉,让自己适应角色,这叫由外到内;另一种是从自我出发,逐渐进入角色,由内到外。但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其都必须要准确地了解“自我”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节目需要、嘉宾特点、受众预期进行适度调节,这样才能精准形成自己理想的角色。

4.2 提升综合素养解决“越位”

首先,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白岩松曾说:“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时刻为自己“充电”,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在与嘉宾的沟通过程中精准提问和点评。其次,要想做好访谈,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就要学会判断话题是否具有价值。话题不仅是指一期节目的中心主题,它也广泛存在于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中。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对话题的取舍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及时地把握当下的热点话题,并对其进行脚本规划。此外,当主持人面临话题抉择时,还应细心分析、认真比较,以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作出最优的选择。再次,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始终有一颗尊重之心,只有尊重他人,不出现任何的“错位”现象、“越位”行为,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充分呈现出访谈类电视节目的特点。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有尊重他人,将节目主持技巧服务于自我的真实情感,才会受到他人的信服与爱戴,才是最恰当、最理想的社会表演。

猜你喜欢
前台后台电视节目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后台暗恋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