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 磊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民族的文化百花齐放,给中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也使中国教育能够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方式,为了能够从更加崭新的视角进行民族文化传播渠道的探索,传播者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促进民族文化在我国广泛传播。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交互性、即时性、大众性、共享性为特征的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应用。媒体产品的不断更新,媒体互动方式的不断融合,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传播方式的跨文化传播成为可能。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结果,新媒体社交平台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非常简单:人人共享的通信。笔者认为,新媒体是指使用数字传播方式的媒体,如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采用多对多的传播方式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它是与传统媒体“一对多”传播模式相区别的媒体。由于新媒体的信息整合需要借助电子网络技术平台来完成,因此新媒体常被称为网络新媒体[1]。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体,没有媒体,其就无法充分进行传播。文化只有被大众理解,才能吸引大众继承和发展。新媒体是在数字网络时代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可以通过数字科技进行信息的传播,能够以独特的跨越时空的能力,通过各种设备传播民族文化,是一种极好的民族文化传播载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新媒体的出现,给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式。当前,我国民众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民族文化需要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我国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以得到全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2]。
新媒体的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普及,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交流的原始方式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这种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被人们使用。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所有地区的民族文化都可以展现在人们面前。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深入各民族地区,向全国人民报道当地的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人们的喜欢,并激发人们到各民族地区去游玩的热情。可见,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团结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媒体行业需要使用一系列方式开展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例如,2016年我国举办的“民族文艺展”在网络上进行了民族各项文艺的展览,传播了民族文化;通过新媒体传播了民族歌舞文化,向各族人民传达了和平友好的理念[3]。
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的传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现代文明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逐渐朝着功利化的方向发展,娱乐化的思想正在占据人们的内心,本来属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一步步变得空洞,有的甚至制约经济的发展。当前,民族文化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在不断减少,一些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当前民族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人们更加愿意享受快餐文化,不愿意花时间去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且,民族文化传播资金投入过少,渠道相对单一,缺乏硬件支撑,也阻碍了民族文化的传播。种种困难表明,在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的传播道路艰难,需要人们采用更加深入的方式完成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民族文化传播的具体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加入了较多的娱乐元素,没有充分尊重民族文化,这使其失去了本质,民族文化的概念逐渐被混淆,成为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人们根据一些新媒体的错误报道,以为了解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到当地吃喝玩乐,但真正的文化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而是要以尊重的态度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发展历史[4]。
在报道民族文化之前,采编人员要深入当地一线进行调查,以确保使用新媒体向大家传播真实、全面的民族文化。但截至目前,很多部门都做不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相关的财政支持不到位,有限的资金使采编人员无法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而且,资金缺乏导致新媒体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严谨性不足,甚至出现有心无力的现象,没办法开展更深层次的传播工作。
第一,树立大数据意识。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行业要想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就应该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意识,改变以往的民族文化传播思维。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而民族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在新媒体的帮助下走出窘境,从而扩大民族文化的传播区域,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加快媒体融合。媒体融合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之前,民族文化的现代传播受传统媒体的约束,传播的转型也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而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可以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将二者的优势互补,同时民族文化也需要抓住机遇,整合自然资源。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使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也可以使民族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主动,且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有话语权。
第三,在民族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观众对传播数据的接纳和处置情况,充分了解民族文化传播的内涵。在新传媒环境下,媒体行业要想传播民族文化,就要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对文化资源展开搜集,并检验其传播的可靠性,提升文化传播的准确度,把民族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心中[5]。
第一,全新传媒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传播可利用模拟技术对民族文化的受众群体展开研究,使民族文化在传播中更有系统性,让观众得到更便利的服务。
第二,改变互动情节和方式。可适当通过现代科技将游戏融入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民族文化的传播内容和方式能够变得更加多样,媒体人员也能够更好地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播和解读工作,将民族文化通过电子书和动画等方式展现出来,促进民族文化被广大民众所接纳。
第三,阐述各族人民观念变化。在使用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受众的观念和态度发生了变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民族文化传播者可通过模拟技术研究受众群体,从而减少数据的维数。而且,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数据,了解各族人民观念的变化规律,进而改进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6]。
社交平台是新传媒环境下受众的主要沟通平台。首先,建立共同交流平台,可以使民族文化的传播拥有更加广泛的渠道,给广大受众提供一个能够表达自身同民族文化感情的渠道、一个可以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还可以通过更加广泛的方式使与民族文化传播相关的政策得到落实,让民众更加清晰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含义。在民族文化沟通模块,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文化持有人展开沟通,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解读。其次,使用多样的互动方法。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传播者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方法、使用更加丰富的渠道。而且,通过建立民族文化传播网站,可以让民众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加入民族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增强民族文化传播渠道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民族文化多生成于该民族历代人的不断创新,基于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新和加工是必要环节。新媒体时代,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已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在充分保留民族文化作品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创新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其时代价值和内涵。比如,《新贵妃醉酒》《花为媒》等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均是由传统民间音乐创新而来,既保证了民族音乐的民族性特点,又通过创新赋予了民族音乐以鲜明的时代性,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使人们的文娱生活更加丰富[7]。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我国的文化遗产也在先辈们的努力下愈加丰厚,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在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却不乐观,很多民族文化有所流失,老一辈的文化传承人数量也在减少,民族文化备受冷落。本文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新媒体优势的利用,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传承与发展。
民族文化的传播在我国软实力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传播好民族文化,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的文化建设工作,使民族文化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更好地满足我国的发展需求。新媒体时代,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借助新媒体的方式扩大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对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发扬和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的传播能够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