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2022-02-08 09:07赵晨薇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主播价值观受众

祁 杰 赵晨薇

(作者单位:韩国岭南大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已然成为人们日常购物、交友、娱乐的重要方式。网络直播是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1]。以此概念为基础,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9.88亿。其中,网络直播的用户数更是超过6.17亿,约占网民总数的62.4%[2]。并且,通过网络直播、网络扶贫等方式,可以提高边远地区百姓的生活水平。

网络直播实现了受众可以通过弹幕随时随地进行沟通的愿望,使受众产生了强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3]。并且,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手段,为传统行业转型、知识科普及人际交流提供了便利,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警惕网络直播对受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中,青少年作为网络直播中较为重要的受众群体,其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发展阶段,网络直播的便捷性是其获得知识或人生经验的快捷途径,会对其产生正面影响,但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本文以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为基础,探讨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并寻找解决网络直播对于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的办法。

1 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

现今的网络直播形式不仅包含早期相对单一的真人秀直播,同时也衍生出游戏直播、直播带货以及时政、新闻、文化教育等多样化的直播形式,其传播媒介也从最初的PC端向更便捷的移动端转移[4]。直播内容的多样性和移动端便捷性进一步促进了网民对网络直播的喜爱,也使网络直播的用户群体飞速增长。另外,国内主流权威媒体,如央视、新华社等传统媒体也开始将网络直播作为新闻报道的创新形式,并开始广泛使用。网络直播在公信力较强的主流媒体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直播为青少年群体的上学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网络直播主要的优势是传播能力强且获取便捷,但其信息传播能力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网络主播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直播可能出现一些庸俗、低俗内容[5]。绝大多数网络主播进行网络直播的最终目的是将自身的流量与粉丝变现,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加之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主播在其表演中掺杂一些打法律擦边球的内容,如过于暴力的场面、衣着暴露的舞蹈、对时政信息不恰当的言论等。此外,关于网络直播规范化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也导致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庸俗、低俗、打法律擦边球等网络直播内容。这些负面内容会对受众,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的价值观形成、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公共秩序产生很大的影响。

2 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青少年网络直播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类的网络直播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也为青少年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窗口。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网络直播授课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疫情期间青少年迫切的学习需求。但是,网络直播中不时出现的“三俗”内容以及某些直播平台与主播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而进行消费诱导行为等问题都会对尚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网络直播会给青少年带来何种影响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

2.1 网络直播的积极作用

第一,网络直播有效地解决了青少年群体的上学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学校等教育机构对网络直播授课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与实践。虽然网络直播的授课形式,其教学质量相对实体授课有所下降,但也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刘宇澳、周娜认为,网络直播授课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教师与家长之间提供了更加便利、直观的沟通渠道[6]。

第二,网络直播对我国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传播学专家拉斯韦尔在1948年就提出了“传播具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的观点,即可以将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等传递给下一代[7]。青少年群体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主要对象,网络直播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纪录片更有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更强,并具有良好的用户沉浸式体验、实时交互性等优势[8]。百度发布的《百度搜索大数据报告——万物皆可直播》中也提到,信息、知识类直播的用户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关于“博物馆直播”的搜索热度显著提高。由此可见,网络直播在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网络直播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我国的语文课本收录了大量描写壮美山河的诗词,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亲身去体验、感受,才能真正理解诗词中描写的壮美山河,但青少年群体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课业压力大、业余时间少,因此产生了是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去“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之间的矛盾。现在,旅游类、文化讲解类的直播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清华大学进行的“鸿图华构·人文清华故宫行”有效地对青少年群体进行了传统文化普及,这类寓教于乐的直播内容让青少年足不出户便可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出游体验。

由此可见,网络直播在具有较强公信力、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学校等机构手中,可以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是值得推广的信息传播方式。

2.2 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络直播对年轻人群体的人生观、消费观产生的负面影响。根据张前程的研究,我国网络直播观众中,青年人群占比超过70%[9]。网络直播的质量、价值导向、主播及平台的消费诱导行为等,都会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处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例如,直播行业中少数主播一夜成名、暴富,这类现象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在学术上刻苦钻研所带来的收获不如“颜值”和“娱乐大众”来得更多、更容易的想法[10]。同时,对青少年群体在长期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正确价值观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另外,直播平台与网络主播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在直播间的设置及直播内容上存在许多刺激消费,甚至是诱导消费的内容,例如依据消费数额排名的榜单、主播在线比赛、基于赠送礼物数量设置的亲密度系统等。这类设置悄无声息地给青少年受众灌输着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思想,在无形中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使他们陷入消费主义的狂欢中,导致无法自拔。

第二,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识及道德观形成的负面影响。《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已达1.83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4.9%,较2019年上升1.8%[11]。另外,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直播平台的比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且主播的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网络直播平台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包容性强等特点,主播及受众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地谈论生活中的趣事,对一些时政信息各抒己见。在这种开放、包容的环境中,不免会有一些不怀好意的“杂音”掺杂在其中。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形成的阶段,且涉世未深,对直播中的各种“杂音”很难作出正确的辨别。因此,这些内容极有可能使青少年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使其思想和价值观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立面。另外,部分主播的直播存在“三俗化”的趋势,直播内容中常常出现脏话、粗话,且部分女性主播为了博眼球,穿着暴露,语言中存在挑逗、性暗示等低俗内容[12]。这类现象也会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形成产生影响,降低青少年的道德标准。

第三,现有直播经济模式对女性形象的物化,也会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青少年群体处于身体、心理、精神发育的关键阶段,其思想、行为方式更容易受到周边信息、文化的影响。截至2019年,女性主播中从事娱乐直播、秀场直播的人数超过65%。女性主播中依靠“颜值”与“才艺”进行直播的情况已成为主流。这表面看似预示着女性思想、话语权、独立意思的解放[13],然而,在直播行业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却无意识地将自身形象“物化”,甚至将自己变为直播观众的“消费对象”。同时,在某些以娱乐直播为主的平台中,舞蹈、颜值等以女性主播为主的分区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对女性主播的“物化”与“消费”[14]。这使得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对女性产生误解,甚至物化,对其身心发育产生影响。

网络直播在有道德、有底线的媒体手中,可以成为给青少年群体传播正能量、普及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工具,但由于网络直播的商业化与功利化的趋势不断加深,网络直播中也充斥着大量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消费观、道德观形成存在负面影响的内容。而此类内容传播相对隐秘,难以察觉,往往会被家长和教师忽视。可见,完善网络管理制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应当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15]。

3 结语

现阶段,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中的讲话为指导,对低俗、暴力等网络直播行为及主播进行批评教育,甚至禁止其进行直播活动,让青少年受众能从中分辨是非。同时,努力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直播大环境。此外,校园教育中应加强网络教育,让青少年在学习中辨别真伪,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使网络直播成为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有力工具。

猜你喜欢
主播价值观受众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中国蓝主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