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体会与实践

2022-02-08 08:28:11底波
新闻传播 2022年9期
关键词:本社编校电子版

底波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如互联网、融媒体等,而图书依然发挥着其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质量高、可靠性强[1]。因此,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出版社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各出版社一直十分重视图书编校质量的管理。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经验与体会。

一、稿件质量是编校质量的基础

(一)作者水平是保障稿件质量的根本

图书内容的设计师是作者,作者的水平与图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责任编辑(本社采用责任编辑负责制,责任编辑负责选题策划)组稿时要选择行业及专业水平较高,并且写作功底较深的作者,这样的稿件质量才会有基本的保障。而对于作者投稿的稿件,责任编辑也要关注作者的水平。

(二)责任编辑要做好稿件的“田间管理”工作

稿件的“田间管理”是指责任编辑要参与作者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责任编辑在作者交来稿件前,首先要了解该书的定位和作者的写作方式,以便和作者进行有效沟通。根据读者定位、市场定位等,责任编辑与作者协商确定编写大纲,并请作者按照大纲去写。

2.对于系列丛书,因为围绕主题的各个选题的技术水平和内容深浅程度应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根据系列丛书的要求,责任编辑应给作者提供写作模板,要求作者明确读者对象、写作方式、内容结构等。

3.在作者写作的过程中,责任编辑要与作者充分交流,从写作技巧以及编辑业务的角度进行指导、培训,逐渐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4.对于投稿的稿件,责任编辑要审定样章,不合格的要退给作者修改,直到达到出版要求才能进入下一步流程。若稿件问题较大,则退给作者,不予出版。

(三)责任编辑要切实做好初审工作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第八条指出:“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因此,在选题获得批准后,要做好编前准备工作,加强与作者的联系。稿件交来后,要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2]。”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由于出版工作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就造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策划编辑只负责找选题、组稿,而对稿件的质量不太关心,忽视初审工作。策划编辑在稿件交稿后直接发给责任编辑进行编辑加工。对于质量差的稿件,在编加阶段不仅会更费时,而且质量也难以保障。因此,本社采取了责任编辑负责制,也就是责任编辑负责从策划、组稿到安排编加、排版、印制等全流程,责任到底。如果成品书出现质量问题,也由责任编辑担责。初审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初审不够仔细

本社要求初审要审查以下六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书稿是否齐清定,内容、结构是否合理,与策划意图是否吻合;二是是否经过校对软件检查,是否有需要注意的重大问题;三是是否存在政治性问题、内容导向性问题、宗教问题、涉密问题;四是是否存在地图问题;五是是否涉及重大选题备案;六是书稿中配图是否符合清晰度要求,是否存在版权问题。

有的稿件在编加前的初审过于简单、粗糙,责任编辑没有通读全文,以至于许多本该在初审中解决的问题没有被解决而留入后道工序中。如果在初审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并解决,那么会产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2.初审把关不严

有的稿件在结构、层次等安排上不合理,责任编辑应及时退给作者修改,但实际上有时并没有这样做。有的书稿没有达到齐清定的要求,为了赶出版进度就安排下一道编加环节,书稿内容往往会有大幅度增、删、改,这样反而会影响出版进度,大大增加编加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3.文字编辑也要加强初审

文字编辑在接收责任编辑推送过来的稿件时,在编加前先对稿件的质量进行初审,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稿件有权拒收,退给责任编辑。通过这个流程,可以倒逼责任编辑认真初审,提高原始稿件的质量。

二、编校工作是编校质量的核心

编校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即编辑加工(编加)和校对。编校工作可以理解为编辑及校对人员的文字处理工作,即在作者原稿的基础上,将作者的研究成果以文字、图表、符号等形式规范、正确地表述出来,以提高作者与读者之间信息交流的效率和质量[3]。因此,编校过程实质上是选择传播信息内容和处理传播信息表达的过程,而编校工作则是图书内容编校质量合格的关键[4]。

(一)编加工作

编加可以理解为编辑在尊重原作内容的基础上,对稿件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处理。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编加工作也要利用新技术与时俱进。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多年编加工作的经验,浅谈一下实践。

1.使用校对软件

在编加前,编辑可以使用市场上的校对软件对稿件内容进行校对,找出其中的错误。根据各社的具体要求,编辑还可以对校对软件中错词库的内容进行修改、删除、添加,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校对软件。注意,校对软件校对出的错误准确性较差,需要编辑逐一核实修改。校对软件对英文校对的准确性较好,稿件中的英文可以通过它来查错。

2.使用翻译软件

编辑可以下载一个翻译软件,在编加稿件过程中运行该软件。这样,当编辑需要核对或翻译稿件中的英文时,可以利用翻译软件的取词功能。将鼠标指针放在要查询的英文单词上,会自动显示其中文,同样,将鼠标指针放在中文上也会自动显示英文。这样,省去了打开网页,进入翻译页面,输入文本,进行查询的烦琐步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3.利用互联网

编辑可以利用互联网查询信息。例如,使用术语网站查询稿件中专业术语的定义,以规范表述;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稿件中的问题,以核对正误。

4.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加稿件

目前,几乎所有作者都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的,编辑可以利用计算机对作者提交的电子版文件进行编加工作。但是,这只能是一种辅助编加的方法,不可能完全利用计算机编加电子版文件取代编加纸质稿件,原因如下。

第一,本社的稿件多数是技术类的,如计算机类、通信类、电子类等。这类稿件中有插图、公式、单位、符号等。编辑在修改插图、公式、符号等的错误时,因为不是专业排版人员,并不会在电子版文件中直接改正,所以只能在纸稿中标出,然后再退给排版人员去修改。

第二,电子版的稿件一般是用Word排版的,在Word中并非所见即所得,电子版会出现跑版现象,甚至会有乱码。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如下。

编加纸稿的同时在计算机中打开电子版文件,可以利用Word软件辅助编加稿件,主要包括:①当纸稿中的插图或其他内容看不清楚时,可以利用Word软件的放大功能查看电子版文件;②当在编加过程中发现某些术语、概念等的叙述前后不一致时,可以利用Word软件的查找替换功能统一处理;③当在编加过程中发现某些问题,需要查看前面或后面的内容时,可以利用Word软件的搜索功能直接定位到所需的内容;④可以利用Word软件的搜索功能捋顺稿件中的插图序号、表序号、公式序号等,这比逐页翻看纸稿要快捷简单得多;⑤可以利用Word软件的文档结构图功能查看整篇稿件的章节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并且通过单击标题直接跳到对应的内容,方便查找和编加。

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编加效率,并且对保障稿件的编校质量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校对工作

1.校对的职责

《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校对的职责是:“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规定的校次,不要任意减少。”

2.校对的任务

校对的任务主要包括:忠实原稿,清除排版工作中产生的错误和不妥;发现原稿的疏漏与错误;正确处理版式。

三、复审、终审工作是编校质量的保障

编加之后的稿件即进行复审和终审。复审、终审人员都是资深的或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通过他们的审查,稿件的编校质量会进一步提高。本社对复审的要求是:审查稿件的比例在20%以上,对稿件中的错误和问题给出修改意见,对初审和编加工作做出评价,并形成复审报告。本社对终审的要求是:审查稿件的比例在20%以上,对稿件中的错误和问题给出修改意见,对复审工作做出评价,对稿件编校质量是否合格、能否出版给出最终的意见并形成终审报告。

对于重点稿件,本社复审、终审要审查全书,有的还要请社外专家审读。■

猜你喜欢
本社编校电子版
本社征订广告
本社征订广告
本社征订广告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本社征订广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传媒评论(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34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