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为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发射传输中心)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传输台站的生命线,也是台站工作的中心任务,台站所有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只有不间断、高质量的播出才能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从而守好我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高标准、高质量地全面做好安全播出保障工作。
国家广电总局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1]。要确保安全播出,台站就需要围绕这“十二字方针”,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职责、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值班与交接班管理制度、机房安全制度、供配电管理制度、播出内容变更管理制度、事故汇报管理制度、维修保养管理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确保台站每一项工作都能有规可守、有制可依,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工作。另外,还应针对各技术系统制订符合实际且可操作的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突发故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还要根据播出业务的增加和技术系统的更新与改造,及时修订,做到完全和实际情况相符,确保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安全播出工作的主体是人,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体系应明确各环节人员的职能职责,流程清晰,调度指令能快速准确下达,安全播出情况能及时反馈,只有这样,在重要播出时段和紧急情况时,各级人员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各司其职,做好安全播出保障工作[2]。
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长要相应增加,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而播出设备只有在定期的一个简短的时间才能停机检修维护,这样长时间工作下来,设备老化,指标下降,导致故障概率增加,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因此,定期进行广播电视播出设备的检查维护,是保证广播电视发射传输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提高播出质量、确保安全播出的重要手段[3]。制订检修计划应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4.1 周检
周检时,要进行发射机内各组件、组件滤网及散热片的全面除尘,特别是发热量大的元器件表面要清理干净。此外,还需要详细地检查机房中的制冷系统和通风系统等附属设施运行情况。检修完毕后,一定要开启发射机试运行,并详细地记录其电压、电流及运行等方面的数据,并与以前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
1.4.2 月检
月检时,除了完成周检内容外,还要全面检查发射机的各组件状况及参数,如激励器、功率分配合成器、功放的电压与电流等,确保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用仪器测试发射设备的各种技术指标,对于一些不在标准范围之内的指标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所有指标都合格。
1.4.3 季检
季检时,除完成周检和月检的内容外,还要检查维护供配电系统与不间断电源系统,特别是电源的连接头处,若存在连接不良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维修。检查交流继电开关的接点位置,如果在接点位置出现了烧灼的情况则需要对出现的毛刺进行打磨处理或者直接更换。检查发射机散热风机,确保其无异响、无卡顿,能够稳定运行。
1.4.4 年检
年检时,除完成周检、月检、季检内容外,要全面地对附属设施、信号源系统、发射及天馈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对所有的信号传输线路和高低压供电线路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出现损坏情况要及时修理与更换。测试发射机的防雷接地指标与天馈系统指标,检查天馈系统连接处的稳固性和密封性,盘点备品备件储存情况,测试变压器及高压空气开关的绝缘性能,调校相关测试仪器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技术不断改进,监控系统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都有较大提高,台站要结合播出业务情况,科学合理加强设备的更新改造。现在监控系统软件不断升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升级监控系统,从人防向技防转变,让专业技术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新技术的研究,最终达到人防和技防的完美结合,确保安全播出。
结合台站业务情况,制订长期的培训计划,让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水平,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相互交流经验,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加强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将学习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鼓励技术人员多钻研,常态化进行突发情况的应急操作或处理的演练。鼓励大家参加业务相关的技术能手竞赛,强化技术人员的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召开业务经验交流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互相交流学习,特别是交流自身遇到在设备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及处理经验,让大家对设备运行状况了然于心。
机房值班员是安全播出的关键防线,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故障的重要岗位。无线发射传输台站应按照制定的相关制度,在认真监听监看的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巡查设备运行状态,并全面如实记录运行数据。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处置,不能处置的要及时上报。加强值班情况监督,重要安全播出保障期期间严格执行“双人双岗、领导靠前指挥”的规定,确保安全播出万无一失。
无线发射传输台站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常见故障可以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硬故障主要是指用眼睛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连接线路、元器件、模块等的损坏,表现出的故障现象一直固定。软故障是指设备的连接线路、元器件、模块等看来都能正常运行的,排查到的故障点无明显的损坏器件等,也没有异响和异味,设备时好时坏[4]。
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硬故障比软故障更直观,也更容易排查处理。而软故障排查的难度就大得多,需要靠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并借助一些检测仪器和特定工具来排查处理。
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不管是硬故障还是软故障,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一步一步排查,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是要仔细研究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操作指南、注意事项等文件资料,熟悉使用设备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等。判断故障要有依据,不能抱着随便试一试的态度,避免故障范围扩大[5]。
二是要认真了解使用设备的模块、元器件、组成电路等的作用以及技术参数,储备充足的备品备件。要了解和认识使用设备主要模块、元器件、组成电路因故障造成设备有可能表现出来的现象。
三是在使用设备日常正常运行期间,要对各部分的监控数据进行详细如实的记录,在发生故障时,将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参数与现在的参数进行对比,帮助判断故障部位。
四是在使用设备维修处理后,一定要及时记录检修情况并进行分析。一方面积累检修经验,另一方面当类似故障再次发生时可以借鉴,并快速有效处理故障。
在使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按照程序一步一步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检查。
2.3.1 根据系统组成检查分析判定故障在哪一个系统
一般播出系统可以分成信号源系统、低压供配电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信号处理及功率放大系统、直流供电系统。当出现故障时,首先要根据故障现象一步步按照信号传输通路排查可能发生故障的系统,然后重点检查该系统。例如:当监测到开路接收信号劣化,那么工作人员就先检查信号源的质量,再检查发射机耦合口的信号质量,这样就可以判定是哪一个系统的问题。
2.3.2 分段逐级检查
根据故障现象,与系统分类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对比,判定故障可能产生的系统,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这个系统的信号传输通路进行分段逐级检查[6]。例如:判定为信号源系统故障,就可以检查接收机、接收天线、复用器、信号分配器等。
2.3.3 在判定电路中排查故障器件
在明确了故障产生的电路后,按信号传输通路逐级检查,这样就可判断出其中哪一个电路板块或板块上的元器件损坏,用相同的电路板块或同型号的元器件更换,确实找不到相同型号的,可以用功能参数相同的更换。
在一个电路中,可能会出现多个故障元器件,其中一个更换后,依然存在相同的故障,这时就需要耐心地逐个排查,直到更换所有故障元器件,故障现象完全消失。
在更换了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元器件后,设备的故障现象消失了,但是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又产生相同的故障现象。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极有可能是刚刚更换的元器件又损坏了,还有与之有关联的电路中有故障没有排查到。
2.4.1 外观检查法
外观检查是指用人的四感来判断设备中发生故障的部位,只是初步地来判断问题,作一个大概的分析预测。
一是视觉检查,就是用眼睛观察设备运行情况,本机监测数据有无明显异常,设备内有无打火和烧焦的痕迹,模块和元器件有无明显的变形或断裂,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有无虚脱的焊点,保险丝、避雷器、风扇等有无损坏。
二是触觉检查,就是用手去感受设备各部分的温度等。用手去触摸容易发热的组件,如场效应晶体管、连接头、吸收负载、功率合成器、滤波器、多工器等,感受是否有温度异常情况。散热口风量是否变小,散热口的温度是否正常。在这里一定要谨记,切忌在设备带电情况下直接接触高压组件。
三是嗅觉检查,就是用鼻子闻,看有没有燃烧后的焦煳味,以及元器件和线路短路打火的臭氧味,有没有线路过热软化的胶臭味。
四是听觉检查,就是用耳朵听。听设备有没有异常的声音,如打火产生的啪啪声、沉闷的嗡嗡声、哼声等。
2.4.2 三用表测量法
就是用三用表电压、电流、电阻档对初步判定怀疑发生故障的元器件或单元电路,在通电情况或断电静态情况下进行参数测量。将前期记录的正常值和现在的测量值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损坏情况。要注意的是,只是轻微的差异,就要考虑周边元器件或单元电路对其影响,一般可认为是正常的。用这个方法也体现出保存设备出厂技术指标测试记录和在设备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的测试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2.4.3 替换法
替换法就是用相同型号的零部件或模块去代替怀疑损坏的零部件或模块。如果替换后,设备能正常运行,说明替换下来的就是损坏件,应该维修或者直接报废。要注意的是,替换前一定要核对替换件和被替换件的功能、技术参数是否相符,如DS-20的功放就必须用同型号DS-20的功放或者调校好的宽频功放。
选择替换法解决问题,必须是在对故障问题或现象有了准确的分析判断的前提下才能采用。盲目的替换有可能造成新的器件损坏,扩大故障范围。
软故障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温度变化或单元电路中有虚焊造成的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技术参数不稳定,设备功率跳变等故障。
温度变化引起的故障,通常是在关闭发射机一段时间后再开机,设备又能正常运行一段时间,温度渐渐升高后又产生同样的故障现象。引起这种故障通常都是那些运行当中发热量相对高元器件、单元电路等。对这种类型的故障判断,可以在设备刚启动,温度还在一个较低的状态下,用电吹风或者热风枪强行加热疑似电路或元器件,如果故障出现,那么就找到了故障点,更换即可排除故障。如果没有找准,就继续一步一步排除,直到找到故障点。
虚焊引起的故障,可以人为地在局部制造一些震动,范围由大到小,慢慢尝试。比如,怀疑是功放出现问题,可以先一个一个功放敲击,确定功放后再按照信号传输通路逐级敲击排除。当然,在有检测仪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检测仪器按照信号传输通路逐个检查。
对待故障分析检查工作,应耐心细致,按照程序一步步排除,在问题没有判别清楚前,不可以东拆一个西拆一个元器件进行替换,这样有可能引起新的故障,扩大故障范围。只有对设备各部件的主要参数与功能等多了解和认识,才能在故障判断中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注意在平时多写故障分析记录,多积累经验。在一时不能查找出具体故障点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部件整体更换方法,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再仔细查找故障点。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要做到制度到位、人员到位、技术到位,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人员管理,严细深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要耐心细致地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查找故障点,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保障安全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