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2-02-08 07:57:04李海洋宋沐轩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受众中心融合

李海洋 宋沐轩

(作者单位:1.内蒙古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2.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在响应国家精准打通“中央—省—市—县”的传播发展布局下,我国媒体实践已真正“打开大门”,向纵深方向前进。作为媒体融合战略的基层布局单位,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势头猛进,5G的发展使县级融媒体数量增长明显。但由于缺乏经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免出现诸多问题,新时期、新的发展环境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中,如何“走宽路,走大路,不迷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县级媒体融合存在的问题

1.1 传播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

受众是大众传播的核心,新媒体时代,受众不但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是信息的传播者,受众的观点和态度是影响大众传媒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新的时代,网络空间是用户表达个性观点和建立社交网络的场所,网民可以通过网络非定向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此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舆论空间”。新时代对新闻时效性的需求,导致某些媒体在采编制作新闻时急功近利,忽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甚至有些媒体忽视对新闻内容的专业把关与信息核查。媒体对新闻缺乏整体把握,导致其无法准确、全面地传播新闻。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县级媒体大都采用单一的形式进行报道。在某些新闻节目中,县级媒体也只是将相关的新闻片段配以解说和画面。但在媒体融合时代,单一的、缺乏创新的传播方式将造成县级媒体的受众流失。同时,新媒体的运营和传播手段更方便、更有效,更能吸引受众,县级媒体的某些功能被取代,导致县级媒体受众数量不断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县级媒体必须抓住媒体融合的机会,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优势、劣势的分析,寻求媒体融合的结合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利,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1.2 媒体融合停留表面,深度融合成效甚微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一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并没有统筹考虑,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虽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挂牌整合、重组架构、完善平台、规范运营四个步骤,基本建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但是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并没有真正运营起来,仅仅停留在初步构建阶段,其内部机构既没有被整合,也没有进行改革。同时,在推进媒体融合进程中,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融合在一起的各个部门并未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曾经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各自独立的单位仍然是原班人马独立采编制播,只是简单地将现有的媒体渠道进行叠加,没有将融媒体中心的真正功能发挥出来[1]。

此外,在县级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即盲目追求硬件升级、平台拓展,而忽视融合的实效。部分县级媒体在改革伊始,政府财政投入资金,在硬件设施上得到了极大改善,从演播室到采编设备都进行了更新,达到了融媒体建设对硬件的要求。但硬件条件满足之后,其生产和传播方式却并未有明显创新,内容也不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需求。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和分发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媒体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县级媒体还因为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导致人才流失,造成好的硬件设备成了摆设。

1.3 媒体资源少,资金来源有限

媒介的融合发展会对县级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带来一定的冲击。在传统媒体时代,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地方新闻在黄金时间播出时的收视率一般较好,但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大众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得想要了解的资讯。相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固定陈旧的节目模式,人们更愿意选择灵活的新媒体,新媒体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受众,这就造成县级媒体的收视率出现明显的下滑。在新媒体时代,虽然各地县级广播电视台进行了改革,但从近两年来看,与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县级媒体看似进行了改革,实质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融合,再加上采编专业人才缺乏等,媒体融合在内容创新、制作创新、传播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取得很大成效,县级媒体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在全国各地县级媒体融合改革的大环境下,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当地媒体融合的重视,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运行资金主要靠地方政府支持,只有极少数靠自主营收。另外,县域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再加上政府投入有限,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营困难。因此,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还要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建立起高效、规范的融合媒介机制,创新新闻制播方式,推出吸引大众的精品内容,实现自主营收,以促进自身良性发展。

1.4 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专业人才缺口大

当前,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晋升渠道不畅等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问题,其陈旧的用人机制对于激励员工积极性、留住人才也非常不利[2]。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招录了一批媒体从业人员,以支撑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建设,然而因为编制、待遇、工作环境等原因,部分融媒体中心新招聘的一些员工会选择辞职考入其他单位,导致县级融媒体中心很难正常运行。

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存在着不能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新媒体设备操作技能不熟练、新媒体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很难将融媒体中心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难以有效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些媒体工作者因为长期从事传统媒体工作,在面对融媒体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状况。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加强对员工融媒体素养的培训,激发员工的学习意识,促进员工才能和潜在能力的发挥。另外,受县级传统媒体运行机制的制约,一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强,在完成常规报道工作之后,并未在新闻热点选题等方面作出更多创新。而媒体融合需要的是全能型新闻人才,提笔能写、对镜能说、举机能拍是对当下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要求。

2 推动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

2.1 加大改革力度,突出主体地位

在推动媒体融合进程中,体制机制的相对落后是制约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3]。因此,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是推进县级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从外部环境看,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没有省级层面的实力,再加上各地的情况和问题有差异,造成县级媒体融合工作的难度较大。从内部环境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实际运作中,一些职能部门仍然遵循着原来的管理制度,各部门职能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的融合。但县级媒体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当地新闻宣传与民生服务的落脚点,在引导主流舆论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大力推进县级媒体的深度融合,对原有的机制、体制进行改革,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隔阂,使各部门职能和权利划分更加清晰,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2.2 满足受众需求,扩展交互路径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通过对媒介的积极参与,并通过与媒介的互动交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在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时,要把传媒资源与受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只有充分把握和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发挥出融媒体中心的优势。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要转变建设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足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创新内容服务,有针对性地推送更加贴近受众的实用信息,优化用户体验,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充分了解本地居民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通过媒体整合,建立数据互动平台,媒体能够更好地与受众交流。并且,利用大数据技术,媒体能够准确地了解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并对传播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既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也能提高媒体的影响力。比如,县级媒体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己媒体人的身份,积极与受众互动,建立粉丝群邀请其加入,这样受众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消息,也会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闻。并且,每一位参与互动的受众都可以成为新闻素材的提供者,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记者即便无法立即到场,也能第一时间得到该事件的素材等,这样既能激发大众关注新闻、参与新闻报道的热情,也能进一步推动媒体发展。

2.3 发挥自身优势,传播好基层故事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新闻传播的内容始终是其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强做优新闻内容,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媒体从业者要发挥自身优势,把当地媒体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当地百姓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民生信息的窗口。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媒体融合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是保持媒体永恒生命力的重要条件[4]。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最贴近基层群众的新闻媒体,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与省、市级媒体相比,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优势在于,它更贴近基层群众。因此,在内容制作上,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多挖掘地方特色,多采制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在贴近性上多下功夫。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推出的短视频、推文等内容,点击率最高的是贴近基层群众生活、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作品。这就意味着,受众对自己的事很在意,受众有了解本地信息的需求,所以只有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

2.4 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人才培训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吸引、留住人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关键。为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积极探索和改进用人机制,以招聘、加薪等方式吸引专业人才,可以对那些能够促进融媒体发展的人才给予政策倾斜[5]。要打通员工晋升的通道,改革“论资排辈”的弊端,以能力为导向,厘清人员结构,吸引、鼓励和留住更多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进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可以通过点击率、访问量等数据,对员工进行定期、定量的考核,进而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奖惩。还可以通过与各大专业院校合作,增加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储备。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力度,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现有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通过与其他主流媒体开展合作,向其学习新颖的报道方式、节目版块设计、短视频制作等,不断提升报道水平。

媒体融合之后,部分报道宣传工作可以转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对于一些时效性非常强的新闻,甚至可以在手机上制作完成,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定期给高校在校生来实习锻炼的机会,这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县级媒体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校期间能到基层媒体进行实践锻炼,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3 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连接国情、社情、民情的枢纽,是全国传播系统的重要一环,能够打通国家舆论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融媒体时代,在推动县级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进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直面问题,不惧变革,关注当下的民生实事,努力挖掘本土特色,增强自身平台的权威性,更好地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受众中心融合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