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凌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故事化叙事是纪录片叙事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纪录片以真实性为准则,选取真实事件为拍摄对象,并以故事化的叙事手段将之演绎出来[1]。故事化叙事能够使得纪录片更具戏剧张力和故事性,也能够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2]。在新媒体环境中,观众的收视习惯、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载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策略也要进行相应调整,依托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不断提高内容质量,满足观众收视需要[3]。
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其记录的是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真实,而非臆造的世界[4]。区别于故事片以编剧构思为主的虚构,纪录片叙事要确保记录内容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设置悬念、引导节奏等方式来增强纪录片的戏剧张力,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是指作者在纪录片叙述中按照自己安排的故事发展顺序加入一些叙事技巧,使纪录片叙述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5]。故事化叙事的纪录片兼具真实性和故事性,有着电影、电视难以达到的魅力。
第一,有故事价值的题材选取。为了获取观众的关注,纪录片主题选择非常重要,通过有意义的话题向观众传达作者要表达的价值观,这是成功的关键。对于纪录片主题选择,十分重要的是能否体现当今时代主流和社会现象、能否满足观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基于以上两点来提炼要素,创造吸引观众的特定主题,抓住主要矛盾,并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叙述引发观众思考、引起观众共鸣,使观众表达内心真实想法,这是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成功的根本[6]。
第二,故事化的情节设计。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应当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忍不住探究故事的悬念。国外很多纪录片之所以大获成功,其关键就在于用一系列的图画组合抓住观众的内心,激发观众对故事中某人、某物的探究欲望,从而吸引观众对作品的关注,而这也是纪录片应做到的基本点之一[7]。
对于纪录片的制作来说,故事化叙事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新媒体环境中,大量因素的出现会对纪录片叙事造成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叙事方式的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中,纪录片的故事性特征更加鲜明[8]。观众目前的观影习惯使得纪录片的创作更加重视观众,希望通过趣味、生动的情节打动观众。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的《地球脉动》系列纪录片在介绍动物时往往赋予它们拟人化的特征,将动物行为以拟人化的方式表述出来,让观众觉得这些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使得这部纪录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强,极受观众喜爱[9]。又如,《舌尖上的中国》在“重庆火锅”一期中,从火锅底料不可或缺的“辣椒”讲起,对辣椒的种植环境、采摘、加工等进行一一阐述,故事化特征突出,观众也更愿意去看。
2.1.2 叙事视角的变化
近年来,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变化较大。在以往,纪录片叙事以宏观叙事为主,而当前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以微观叙事为主[10]。以纪录片《春晚》和《透视春晚》为例,《春晚》以宏观叙事为主,以春晚筹备为主线,全片贯穿浓郁的家国情怀;而《透视春晚》围绕5个希望登上春晚的人物展开叙事,讲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更关注个体的情感诉求。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微观视角讲述平民故事成为备受关注的叙事方式。
2.1.3 传播途径的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传播的形态是不拘一格的,可以实现对多种不同传播途径的融会贯通。在此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也拓展到了多个途径、多个平台,且网络平台成为纪录片传播的主要平台[11]。例如,BBC《地球脉动》系列、《行星地球》系列和国内《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同时开通了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并且网络成为纪录片播放的重要渠道。
首先,创作者在进行故事化叙事时,存在未将实际生活与故事内容结合到一起的问题,选取的故事素材难以让人信服,观众观看时触动少、思想情感波动小。同时,部分纪录片的故事内容、叙事方式缺少艺术感,只是按照逻辑顺序讲述故事,叙事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很难引起观众对故事的共鸣。其次,故事内容过于单薄,缺少深度、广度,观众在观看时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削弱了故事化叙事的意义。另外,部分创作者创作纪录片时,没有合理编排情节、人物、观点等要素,故事内容叙事结构不完整,观看效果不佳。还有部分纪录片故事化编排缺少悬念铺垫和冲突设计,故事内容在人物、情节方面不融洽,过于平淡而没有吸引力,难以激发观众对故事的兴趣。此外,良好的文案是纪录片的精髓,缺少精彩的文案支撑,纪录片就显得枯燥乏味,传播力也会大打折扣。再次,创作者对纪录片的后期影像处理不到位,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熟练,导致纪录片难以完美地呈现故事内容,降低了观众在观看时的视觉体验。尤其是一些依赖电脑特技的画面,若视觉效果不佳,纪录片的完整性就会受到影响,节目整体效果就不突出。总体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中,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对叙事风格、技术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从各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才能呈现良好的叙事效果,制作成功的纪录片。
纪录片与新媒体的融合是纪录片发展的必然方向,在今后的发展中,纪录片制作应考量新媒体环境中观众观看习惯、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从选材、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阐述和传播纪录片[12]。
在新媒体环境中,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热点事件,这为纪录片取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信息流通的加快也使得热点事件的影响范围更大,从热点事件中取材也能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纪录片取材于已发生的真实事件,既可以是历史上的事件、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可以是社会上近年来发生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受关注程度高的热点社会事件,往往可以借助事件本身的热度来增加纪录片的播放量,但同时意味着纪录片本身会受到更多人的审视,对纪录片的质量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创作者在选材时要考虑选材是否有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在于关注社会变迁、人类生存与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的纪录片,观众能从其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共鸣[13]。例如,2021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纪录片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讲起,阐述了国家坚定阻止疫情扩散,到方舱医院建立、疫情拐点到来,再到最后解封过程。其中穿插当事人的经历,不但有效满足了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需求,而且展现了中国政府面临考验时的冷静智慧和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是不可多得的反映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佳作。
新媒体环境中,观众的观影方式和观影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纪录片要兼顾观众观影方式和观影需求的变化,对表达内容作出调整和改进。具体来说,第一,内容要有深度、有温度。纪录片不但要记录真实事件,更要挖掘事件背后的价值、情感,使观众将目光从事件本身聚焦到事件背后,引发观众的深层次思考[14]。究其原因,纪录片的故事表述有温情、讲述有深度,从小故事反映社会背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做到“透过人心看社会”“透过社会看人心”,以真情故事动人、真实故事育人,能够引导人们进行深入思考。如《人生第一次》《极地》《丝绸之路》这类纪录片都改变了宏大叙事的表现手法,从小人物的亲身经历出发,利用平凡人的人生剪影来表现宏大主题,更能吸引观众注意,也更符合现代人重视个体体验的价值观。《人生第一次》的第一季记录了妇产科医院三位孕妇的故事,摄制组采用蹲点跟踪拍摄的方法记录每个人的生命节点,缓缓展开人生这一庞大的命题。再如,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共有10集,每集只讲一个地方、一个代表人物,用接地气、真实的镜头展现主人公的迷茫、纠结和坚持,以此反映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可以说,这种以小见大的故事化叙事策略能够有效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具有以往宏大叙事策略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更符合现代人关注个体和自我需求的价值观。
第二,合理呈现故事内容。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且人物与故事要有层次感和差异性,能代表事物、事件的不同类型,涵盖事物、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体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例如,在《人生第一次》中,纪录片选择的三位孕妇有选择顺产的,也有选择剖宫产的,并且其中一位是高危孕妇,三人不同的人生经历被呈现到观众眼前。纪录片镜头呈现的虽然只是一个小的剪影,但却促使观众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和想象,并产生回味悠长之感,故事性叙事的优点得以体现。又如,2020年,系列纪录片《新海南》《火红的年代》《大潮时光》《梦想之岛》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南省的一系列发展变革娓娓道来,以故事化的方式再现了海南的人文历史、海南人民波澜壮阔的斗争史和改革开放后脚踏实地的发展史,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奋斗史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完整地再现海南省的发展轨迹,良好的视觉效果配合严肃而又激昂的解说,使得观众感慨良多。再如,纪录片《百年严复》涵盖了严复从出生、求学到立说的全过程,以舒缓的节奏讲述整个故事,节奏把握得当,可以让观众把握人物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对严复本人的成长细节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三,故事的文案和结尾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与主题环环相扣。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选择的10个人物都有其自己的坚持,文案和主题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纪录片。其中,高三学生在结尾时进行了这样的总结:“这是人生最关键的一年,也是最勇往直前的一年。”画龙点睛般地概括了高三生活。并且结尾使用了杨乃文演唱的《推开世界的门》,其歌词与纪录片主题遥相呼应,使得观众的情感走向高潮,并产生了情感共鸣。
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一些新设备和特殊设备器材的助力,可使纪录片的可视性和视觉效果提高。因此,摄制组可利用手持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等设备记录日常生活的内容,为纪录片制作提供必备的珍贵素材;也可借助水下摄影、延时摄影、高速摄影、CG(影视动画技术)、动作捕捉技术进行纪录片拍摄。纪录片《与龙同行》就大规模应用CG技术,呈现6500万年前的“地球统治者”恐龙的生存景观,摄像机运动轨迹反求技术的应用使得恐龙的形象生动逼真。另外,纪录片的推广也可以拓展到各个媒介渠道,电视广告、互联网推送、手机宣传等都是纪录片宣传的有效途径,能够为纪录片的推广提供有效助力。高质量纪录片的制作对制作团队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专业的拍摄设备、视觉特效制作、故事情节的设计等都对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一部精美纪录片的成本也是高昂的,这就需要制作团队在人员、技术等方面加强保障,为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呈现效果提供可靠的技术与智力支撑。
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应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技术应用方面作出调整和变革,让故事化叙事特点得到加强,吸引观众关注纪录片。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充分考虑当前的新媒体环境,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和观众需求,顺应时代趋势,不断提高纪录片制作质量,走多元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