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的思考

2022-02-08 07:08廖晓玲
经济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医疗机构经济

●廖晓玲

一、前言

2021 年4 月12 日,卫健委、财政部等部门颁发了《卫生健康领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该方案着重强调了公立医疗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这为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工作敲响警钟,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制度改革拉开帷幕。在未引入市场机制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大部分开支都由政府支付,公立医疗机构不用操心经济管理工作,但是医疗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后,公立医疗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暴露了公立医疗机构在经济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在经济管理上存在的经济管理意识淡薄、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预算管理不到位、经济管理人才匮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实现公立医疗机构经济优质高效运行。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拨款杯水车薪,这就迫使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加强经济管理可以使公立医疗机构的资金分配更加合理科学,例如在医疗设备上的投资金额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金额要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其次可以降低医疗机构财务成本。成本包括员工的工资、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购买、医疗技术的提升等,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对经营成本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医疗机构经营成本。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经济管理意识薄弱。我国公立医疗机构投入都以政府为主,具体的组织与管理也由政府统一布署实施,公立医疗机构可以按部就班的做好本职工作。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疗市场扩大,竞争加剧,公立医疗机构仍停留在经验管理或是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加上对经济管理工作不重视,上下缺乏经济管理意识,尤其是管理层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脱节,没有形成整体经济管理体系,势必会出现财务危机和经营风险。

2.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新医改的主体,在改革前后面临着管理的诸多变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立医疗机构很多工作重心放在了医院规模的扩张,忽视医院内涵建设,忽视了经济管理机制建设,在经济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风险点。导致缺乏完善的经济发展评价机制,尤其是财务量化评价机制,在经济管理、考评和监督方面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缺乏与经济管理机制相配套的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收入补偿机制、支出约束机制、资源优化机制不健全等现象。

3.预算管理不到位。市场经济背景下公立医疗机构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中,往往会拘泥于传统经济管理方法,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管理活动与传统经济管理活动的区别,依然会采用旧的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新环境背景下的经济管理活动,传统医疗机构经济管理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凭借医疗机构内经济管理人员对各科室费用使用情况的经验编制财务计划,这种方法主观臆断性太强,并不适合当前市场环境中的各项医疗活动财务统计与管理,会出现很大的统计偏差,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管理成果。

4.经济管理人才匮乏。首先,公立医疗机构招聘经济管理人才时只注重学历和用人成本,而不注重其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招聘的大多是高学历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缺乏经济管理工作经验,难以胜任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工作。其次,公立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培训教育制度,没有及时对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教育,提高其经济管理能力,导致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难以提高,就更加难以应对医疗市场风云莫测的经济行情变化。

5.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现代经济管理主要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果。可是目前有些公立医疗机构的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动收集医疗市场行情的方法,效率慢且不够准确,没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医疗市场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导致最终的经济信息分析结果存在误差或过时,让公立医疗机构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

四、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的对策

1.加强管理层经济管理意识。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应该认清现在的市场行情,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观念,从经验管理模式转变为科学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层要重视经济管理在公立医疗机构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招聘和培养,组建医疗机构专业的经济管理队伍,并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规定好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并严格监督执行,才能确保经济管理发挥真正的作用,促进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

2.完善经济管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聚焦当前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长远发展目标,健全经济管理机制是提升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效率最直接的途径。首先要完善收入补偿机制。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分为财政补偿、自我补偿、药品零差率补偿和其他收入补偿,要严格管理好这四种补偿收入,制定收入使用计划,将收入资金分门别类,并严格按照成本预算计划执行,确保支出在可控范围内。其次要制定支出约束机制。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以往的开支做出支出计划,编制支出责任书,将每一项支出都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如果计划中的支出超出限额就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动态支出控制,定期查看支出总额与计划额度是否相符,如果存在误差就要及时查找原因作出调整,确保最终支出额度在可控范围内。最后要完善资源优化制度。一方面要优化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与利用,去粗取精,精简医疗机构组织架构,将不称职的人员辞退,节省人力开支。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互补机制,互相取长补短,对一些价高且使用频率较低的医疗器械可以租借的尽量不购入,通过租借来减少开支成本。

3.加强预算管理。首先要完善预算评估机制。在项目立项前要对该项目的预算做出初步评估,评估结果成为项目立项的基础。预算评估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经济投入分析、绩效目标合理性分析、风险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等内容。其次要加强预算目标的管理。公立医疗机构要根据总预算目标设置各科室的科室预算目标,严格落实部门预算目标,加强对各个小预算目标的监督管理,利用跟踪检查、数据分析和定期检查等方法对实际财务状况和预算目标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预算目标按照计划进行。最后加强对预算评价结果的应用。将预算评价结果作为医疗机构资金优化配置、医疗卫生监控政策的依据,充分利用公立医疗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预算评价的落实,优先保障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删除低效无效的项目,确保资金的高效利用。

4.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引入与培养。经济管理人员是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加强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使用专业化、复合型管理人才。首先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招聘。招聘过程中不仅要检查考察应聘者的学历,还要考察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实践和分析处理能力。公立医疗机构应该扩大招聘范围,加大对人才招聘的力度,给予良好的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其次要加强对现有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网络教学、专家讲座、封闭式培训等方式来提高专业素质,在培训结束后应该进行培训考核,考核成绩与绩效分数挂钩,即考核成绩越高,当月绩效分数越高;考核成绩越低则当月绩效分数越低;考核不过还要补考,再不过就予以辞退处理。真正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经济管理能力水平。同时还要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避免做出贪污腐败危害公立医疗机构财产的行为。

5.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首先公立医疗机构应该加强经济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一方面要配置用于经济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计算机,一方面要建立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用于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只有软件硬件都齐备,才能实现公立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其次要定期对经济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进行更新和维护,因为计算机和软件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不及时更新维护,会出现宕机或难以顺畅运行等问题,所以要定期对经济管理系统进行更新维护。最后要将经济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分析结果应用到经济管理实践中去。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系统其数据分析所得的结果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可以将其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经济决策和机构发展计划的依据,而且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查找公立医疗机构在财务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公立医疗机构能够稳定发展。

五、结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立医疗机构应该加强经济管理,确保机构内部资金周转,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危机。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要提高管理层的经济管理意识,充分认识经济管理的好处与作用,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引入与培训,通过专业人才来建立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机制和预算管理制度,广泛高效地收集公立医疗机构内外部的经济数据信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和资金分配方案,并将公立医疗机构的各项资金计划落实到位,采用动态经济管理方式,实时对机构内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与管理,确保资金计划按部就班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公立医疗机构出现财务危机,才能促进公立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医疗机构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市场经济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