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规自委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处
为解决北京市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第一号问题“房产证办理难”,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坚持首问负责制,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要线索,建立台账主动治理,不断探索破题思路,以“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为原则,构建“1+10+N”政策体系,实现从“有一办一”到未诉先办的转变,为21.9万余套房屋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题,以“小切口”撬动了“大变化”。
“房产证办理难”影响落户、子女入学、房屋买卖等,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020年以来,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不动产登记问题的工单达5万余条,“房产证办理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2021年,“房产证办理难”被列为北京市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第一号问题。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自委”)主动对接12345市民服务热线,聚焦全市无法按正常程序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历史遗留项目,通过改革破题、分类施策,以“小切口”撬动了“大变化”。截至目前,共为285个项目、21.9万余套房屋打通了登记路径。
以“接诉即办”为原则 专班对接主动治理
市规自委主动对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积极发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优势,通过电话线索,倒查项目问题,建立全市历史遗留项目台账,累计排查历史遗留项目900余个,涉及房屋60余万套。为补齐民生短板,市规自委高度重视,联合10余个市级部门组建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包括解决方案、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政策清单在内的“一方案三清单”,明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路线图,让群众关切的问题实现从“有一办一”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转变。
朝阳区是全市历史遗留项目累积最多、规模最大的区,管庄西里53号楼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8月,市规自委朝阳分局通过“接诉即办”市民服务热线掌握了关于管庄西里53号楼“房产证办理难”的线索。为彻底查明情况,朝阳分局全面梳理该项目历史档案,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小区,调研未办证底数,协调各部门探讨解决路径,经过10个月的努力,成功破解了该项目开发建设单位破产清算、土地出让金缴纳、税费缴纳等阻碍登记的关键问题。一位居民激动地说:“终于见着这红彤彤的房本了,揪了这么多年的心这回可算踏实了。”
以“创新突破”为导向 把握原则强化责任
历史遗留项目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无法完全按现行规章制度办理。为此,市规自委按照“不破法规、打破常规”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三项基本原则,制定“符合规划、楼宇安全、实测准确、名单合法、追责到底”的办理规则,为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方向。
坚持尊重历史,就是充分考虑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制度背景以及政策演变的实际,用项目建设时适用的政策法规、土地出让金收缴标准等进行处理。坚持无错优先,创新性地提出“两个分开”,即将追究违规者责任和为无过错购房人办理不动产登记分开,将完善不动产登记前置审批手续与为履行合法购房手续的购房人办理登记分开,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规范开发企业行为中寻找平衡。坚持违法必究,就是针对开发建设主体不履行义务、违反相关审批要求等情况产生的过错,依法严厉查处。
以“精准施策”为核心 聚焦堵点精准破题
市规自委牵头梳理出历史遗留项目土地征收、建设手续、工程验收、购房资格、税费缴纳、抵押查封六大类问题。逐类分析研究解决思路,针对关键堵点,推出1个国家级文件为指导、10个市级文件作支撑、N个区级工作文件抓落实的“1+10+N”政策体系,为解决“房产证办理难”问题提供了政策遵循和實现路径。
针对开发建设主体已注销且无继承单位等情况的历史遗留项目,明确可由业委会、业主代表等作为主体,有效解决了申请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海淀区双榆树东里甲20号楼因开发商“跑路”等原因,群众一直无法办理产权登记。按照《关于印发切实解决历史遗留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相关要求,最终由小区业主委员会作为主体向区工作专班办公室提出历史遗留项目处理申请,化解了困扰居民17年的登记难题。
以“群众路线”为根本 紧盯诉求深化治理
市规自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升办理群众诉求的速度、力度和温度,用群众“体验感”检验解决“房产证办理难”问题的成效。
朝阳分局、海淀分局率先将登记窗口向历史遗留项目所在社区延伸,设置群众接待点,提供登记咨询和免费代办等服务。此外,以解决历史遗留项目不动产登记问题为发力点,与各相关委办局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既解决登记发证工作,也着眼老百姓改善社区环境诉求,扛起实施规划的责任。
2021年6月29日,海淀区花园新区小区首批104户居民拿到房产证,遗留12年之久的“房产证办理难”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在化解该项目过程中,市规自委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制度优势,用好居民议事平台,针对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共同商议破题思路,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中提升区域整体居住环境。发证当天,居民们也给工作人员颁发了一个特殊的“大红本”,上面写着:“建党百周年,处长进社区;为民办实事,服务暖人心!”
(责任编辑:魏晔玲 袁瑛)